唐聪介绍,飞蚊症是眼球玻璃体混浊导致的视觉现象,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类。生理性飞蚊症多因年龄增长、玻璃体液化引起,表现为偶见少量黑点或线条,长时间无变化,一般不影响视力,无须特殊治疗。但如果突然出现大量“黑影”,像“蚊子群在眼前乱飞”,或伴随闪光感、固定黑影遮挡,就要警惕病理性飞蚊症,这很可能是视网膜裂孔甚至脱离的前兆。
“视网膜是眼睛的‘感光胶片’,裂孔若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逐渐扩大,导致视网膜脱离,严重时会致盲。”唐聪指出,三类人是高危人群: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者,因眼轴拉长视网膜变薄;50岁以上中老年人,玻璃体退化易牵拉视网膜;眼外伤或有糖尿病等基础病者,视网膜更易受损。其中,高度近视者即使无症状,也应每年做一次眼底检查,曾有一名25岁程序员因忽视检查,突然发现3处裂孔,幸亏及时治疗才避免失明。
“发现飞蚊症,首先要是做全广角欧宝照相。”唐聪表示,这项检查不用散瞳,5分钟就能拍摄超广角眼底图像,精准捕捉微小裂孔。确诊视网膜裂孔后,门诊即可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通过激光在裂孔周围“焊”一圈加固带,阻止液体渗入,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第二天就能正常用眼。“这不是传统手术,更像是‘眼部补丁’,95%以上早期裂孔都能治愈。但如果拖延至视网膜脱离,就需微创玻璃体手术,视力恢复效果会打折扣”。
对于预防,唐聪建议,普通人每年查一次眼底,高度近视、糖尿病患者每半年一次;控制用眼强度,每40分钟休息;多吃富含叶黄素、Omega-3的食物;避免蹦极、过山车等剧烈运动,不要乱揉眼睛,出现“飞蚊增多”、闪光感等症状及时就医,别当成用眼疲劳。
针对“戴墨镜能否预防”的疑问,唐聪表示,墨镜只能减少强光刺激,无法阻止裂孔发生,定期检查才是关键。目前,江门五邑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已开通“飞蚊症快速筛查通道”,提供免散瞳眼底照相和专家问诊服务。“保护好眼睛,才能看清未来的每一道光。”唐聪强调,飞蚊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及时排查就能将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