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通过巧妙的座位安排,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
“同学们,今天又到了我们换座位的时间。请大家整理好书包和个人用品,准备换座位。”上周四,在班主任韩笑的引导下,江海区景贤小学一(13)班的学生们有序地完成了一次座位调整。韩笑表示,班上每两到三周调整一次座位,她通常选择周三或周四进行座位调整,以便在当周为学生留足适应时间,让学生能够记住新座位。调整座位,这一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体现着班主任的育人理念与教育智慧。从低年级的规则建立,到高年级的自主管理,还有的尝试使用AI排座位……近日,笔者走访多所小学发现,每位班主任的“排兵布阵”各有巧思。从“排座位”到“育人心”,班主任们用心答好“排列组合”题,努力破解课桌间的成长密码。
文/图 罗双双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营造良好班级环境
才当班主任八个月的江海区天鹅湾小学一(1)班班主任谭钰莹,回忆起刚开始调整班级座位的经历时坦言:“调整座位就如同开启了一次打地鼠的闯关游戏,解决了一个问题马上又有新的问题出现,是我班主任生涯面临的第一大考题。”
“我起初更多考虑的是身高和性别因素,采用传统方式为孩子们编排座位。但这种简单化的处理,为班级管理带来了挑战。”谭钰莹表示,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规则意识较为薄弱,一切都在适应阶段。刚开始,许多孩子对短期内的“固定座位”缺乏概念,难免“状况百出”:有的因为想和幼儿园同伴坐在一起而自行换位,还有学生因与同桌性格冲突而频繁告状。“这些问题让我意识到,座位管理不仅是空间分配问题,更是班级秩序和人际关系建立的重要起点。”谭钰莹在不断观察、总结、反思中找到解题思路,选择以“稳中求进”为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努力找到学生个性差异和班级管理的平衡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谭钰莹用一个月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让学生熟悉座位调整的方式方法,懂得遵守班级管理制度,逐渐适应小学校园生活。“今后,我会把孩子的性格、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到座位调整中,通过巧妙的座位安排,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更有利于学习和成长的班级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新环境中绽放光彩。”谭钰莹说。
让座位调整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契机
在走访中,笔者了解到,小学班主任普遍采取“定期轮换”的方式进行班级座位调整。受访班主任纷纷表示,定期轮换可以保证相对公平,然而座位调整并不能“一劳永逸”,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座位安排和个性化微调,既满足教学需求又兼顾学生个性发展,让每一次调整都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契机。
江海区江门一中附属小学老师郑晓华担任班主任已有14年了,目前是一个六年级班级的班主任。她表示,六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期,又面临着小升初的压力,因此在座位调整时,她尤其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学业以及人际交往的情况。同时,在每一次调座位前,她还会提前向其他科任老师了解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状态有了全面掌握后再进行座位调整。“在排座位时,不可以完全让班主任主观调整,而是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情感需求,也要考虑到视力和身高等客观情况。因此,每次轮换时,我都会进行微调。”郑晓华还分享了自己在调整座位时的想法。“我会把这段时间相对纪律性较差的孩子放在居中的位置,提醒他们及时调整。如今,班里的学生们都理解了我的用意,甚至会主动提醒调整座位了。”
江海区景贤小学四(1)班班主任关乐怡也分享了她的班级管理智慧。“我希望通过座位调整,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适应能力。”关乐怡表示,现在班上的座位调整大部分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选定后她再进行微调。
“将班级名单、成绩、身高、是否近视等需求列出来,AI就能帮我生成座位表。”关乐怡介绍,目前她正积极尝试使用DeepSeek等AI工具,协助排座位,完成后再给学生参考。“我们每次先空出前四排的位置,后三排同学先选,前四排同学后选,我觉得这样很公平。”江海区景贤小学四(1)班学生周妍婧说,同学们都很满意目前班级换座位的方式和频率,AI生成的座位表也让他们感到新奇有趣。
当学习型班主任 为孩子引路
座位怎么选?学生、家长的需求和想法各不相同。
天鹅湾小学六(2)班陈紫萱同学是一位近视的学生,她更喜欢中间靠前的座位,这样她可以更好地看清黑板;华兴小学四(3)班黄紫情同学更喜欢和好朋友坐在一起,因为新同桌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熟悉和适应;蓬江区范罗冈滨江小学五(12)班察同学的家长支持定期换座位,但希望不要太频繁,因为这样会对适应能力不强的孩子不友好……
江海区天鹅湾小学校长胡洁兰认为,班级座位调整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其中一环,也是关乎每位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一环。新教师在刚入职时,不可避免会有一个“阵痛期”,在座位调整中有所疏忽是正常的,但这也意味着班主任要不断加强学习,汲取经验,才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站稳讲台的首要前提就是把班级管理工作做好,才能顺利开展教学工作,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胡洁兰表示,该校通过定期培训、优秀班主任经验分享会、德育教研会议、新老班主任结对等方式,引导老师做学习型班主任,当好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