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夜校美育艺术课现场。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通讯员 付柏耀 陈艺锋
推进居家社区养老长者生活馆建设,完善居家社区养老生态,共筑“老有颐养”幸福家园;延伸就业服务触角,打造“家门口”就业服务圈,促进社区居民就近灵活就业;打造青年夜校,点亮青年夜生活,搭建成长赋能平台……
去年10月,江门出台《江门市社区服务力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强调以社区“大党委+职能部门”和社区“大党委+服务项目”两项机制为抓手,推动社区服务力提升行动落地落实。在江海区,各级党组织深入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质行动,用好两项机制,凝聚服务资源力量,优化党群服务供给,让党群服务中心逐步升级为满足居民多元需求、助力梦想成真的温馨家园,切实让群众感受到“惠从党来”。
长者生活馆:
老年人的幸福“颐养之家”
在江海区,养老服务正从物质保障向精神关怀与文化滋养转变。
去年11月,全新升级的礼乐街道威东村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服务理念持续优化,服务项目日益丰富,服务场景更加多元。
“新叔,您中风后下肢运动量不足,我用气压按摩仪帮你按摩一下。”近日,威东村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长者健康知识科普活动,整合医疗与养老资源,为老人提供“家门口”的医养一体化服务。
作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威东村擦亮“国字号”招牌,链接江海区民政局等资源带来专业技术支持,让党群服务中心化身长者生活馆。同时,打造“乐龄威东原居颐养”服务品牌,为村内长者提供日间照料、助餐配餐、医疗保健、康复护理、文化娱乐、志愿服务、老年课堂和健康咨询等8项“家门口”的医养一体化服务。
“以前要到很远的地方进行理疗,现在村里有了提供免费理疗的站点,真方便!”村民新叔点赞道。
威东村党总支书记李泽伟表示,威东村将继续关注长者的养老需求,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力求实现“康养就在家门口”。
零工市场:
家门口的就业“直通车”
就业是民生之本。外海街道彩虹社区党支部发动党建结对单位江海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在党群服务中心嵌入打造零工市场,设置咨询服务区、带岗直播室、洽谈室、多功能培训室等,涵盖招聘信息、零工介绍、政策咨询、便民服务等内容,为周边居民尤其是新业态就业人员、“宝妈”和大龄人员等提供“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
近日,零工市场举办一场“家门口”就业招聘会,发动德昌电机、西点电器、建滔电子等29家科技与制造领域的优质企业参与,提供162个类型多样的岗位,计划招聘人数达1467人。当天,超1500人来到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人数达287人。
聚焦辖区新就业群体人数较多的现象,零工市场打造新就业群体“周五课堂”,定期开展政治理论、交通普法、防范诈骗、劳动权益咨询、法律法规宣讲等活动,为新就业群体“加加油”“充充电”,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现在送餐间隙能喝热水、读报纸,遇到纠纷还有律师提供免费咨询。”顺丰快递员强哥是彩虹社区零工市场的常客,在他看来,如今零工市场已成为集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功能于一体的“暖心港湾”。
青年夜校:
年轻人的“成长加油站”
对于许多在城市中忙碌打拼的年轻人来说,下班后的时光是自我提升的“黄金时段”。江南街道党工委聚焦这一需求,联合团江海区委,在江翠、北湾、富横等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打造青年夜校。
据介绍,青年夜校采用“公益+低偿”的运营模式,开设了瑜伽、美育艺术、古典舞、拉丁舞、化妆、短视频拍摄等一系列特色课程,精准匹配年轻人的兴趣爱好与职业发展需求。
“下班后生活比较单调,于是就报了青年夜校的形体课。”林女士谈起夜校体验时眼睛发亮,“同龄人一起上课氛围轻松,课程难度也适合零基础学员,相信系统学习后会有更多收获。”
“青年夜校的热门课程一经推出,不到半小时便被抢报一空。”北湾社区党支部书记严志欣介绍,夜校精准匹配了年轻人自我提升和社交需求。这种新型文化供给既让党群服务中心“年轻化”,又延伸了社区服务触角。
从托起银龄生活的“颐养之家”,到架起就业桥梁的“暖心港湾”,再到筑就青春梦想的“成长加油站”,江海区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原点,通过一个个贴心的服务项目、一场场温暖的活动,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党群服务,持续释放“强基工程”的民生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