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华侨广场全景。 陈立民 摄
我市港资企业累计超6200家,投资金额超百亿美元;截至今年4月,我市涉及合同利用港资金额累计超150亿美元,占全市总量6成以上;2016年,我市与香港进出口贸易额达248.9亿元……一组组鲜活的数字不难看出,香港与江门两地的经济交往日趋密切。
香港回归20年来,一批又一批的香港同胞来到江门开疆拓土,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企业。而现在,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又为江门和香港提供了新一轮合作机会。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也为香港与江门全方位合作创造有利条件。本期《爱港爱邑爱中国·20年20人——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特别报道》,我们将关注这些来江门投资创业的香港企业家们,听听他们与江门的缘分。
随着香港回归、江港交流的深入,在江门经商、投资、学习的香港人越来越多,他们除了服务江门的经济发展,还为五邑侨乡带来了先进的公益理念,为江门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同时也见证了江门与香港的文化融合和社会交流。如今,活跃在我市的港籍义工有12000多人,这其中就有了马观适、司徒端、陈景勤、陈展鹏等一批知名的爱心人士。在他们的带动下,每年通过义工服务进行交流的团体有60多个,内容包括公益文化交流以及长者、伤健、留守儿童、社区领域的服务等。本期《爱港爱邑爱中国·20年20人——香港回归二十周年特别报道》,我们将关注香港五邑籍义工与家乡的故事。香港著名实业家、慈善家、市义工联荣誉主席马观适:
最喜欢听到的称号是“义工”
马观适
【素描】
马观适,祖籍新会,香港著名建筑专家、香港成业打桩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市义工联荣誉主席。一直倾心家乡的慈善公益事业,捐出2500万元兴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被授予“江门荣誉市民”称号。
【感言】
以前坐飞机的时候,广播播报一般是先英文后日文,根本没有中文。香港回归祖国后,除了英文之外就是中文了。现在祖国日益强大,江港两地的交通更加畅通,而且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的建设,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江港发展走上一个全新的台阶,正以更开放的姿态与外界对接。
作为香港商界的成功人士,马观适拥有众多荣誉称号和头衔,但他却笑着告诉记者:“我最喜欢听到的称号是‘义工’,人生中给我带来最大快乐的角色也是‘义工’。”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马观适就开始在香港做义工,他以母亲李示聘的名义捐钱兴建马李示聘敬老院,又以夫人马陈景霞的名义捐钱兴建马陈景霞幼儿园,还经常到敬老院和幼儿园探望老人家和小朋友。如今,马李示聘敬老院和马陈景霞幼儿园都已成为香港著名的慈善机构,马观适的善举多次受到香港政府的表彰。
2007年,马观适成为市义工联一名注册义工,同时受聘为市义工联荣誉主席。从此,马观适就以一名“快乐义工”的身份,积极参与家乡各项义工服务。同年,市义工联举办爱心帮扶艺术品慈善拍卖会,马观适得知消息后,立即认捐了一批书画,支持市义工联开展助学活动。
2009年,市义工联新址装修,马观适不仅让女儿资助装修经费,还捐资购买了多功能室的投影和音响设备。马观适的奉献精神感动了许多人,除出资支持我市义工工作外,还身体力行参与各项义工服务。马观适的第一次义工服务就是到五邑大学为大学生举办讲座,向该校学生传授打桩技术和知识。2010年2月6日,马观适参加市义工联在棠下镇良溪村春花园山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挥动锄头挖树坑,亲手种下树苗,帮助传送树苗。75岁的马观适是植树现场年纪最大的一位义工,在跟大家交流时,他谦逊地笑着说:“我做义工,就是希望带动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个队伍。”
如今马观适已经年逾80,但他依旧心怀家乡,目前正与相关的航天技术单位合作建立航天城,用于航天相关的科普教育。“我想作为一名先行者,用自己的影响力撬动资本,让世世代代的年轻人都加入到建设家乡的行列。”马观适告诉记者,航天城大约3年后可以看到成果。
市青联名誉主席、开平市义工联永远荣誉会长司徒端:
积极宣扬“关爱生命、救人自救”精神
司徒端
【素描】
司徒端,祖籍江门开平,现居香港,为江门市十佳道德模范、市青联名誉主席、开平市义工联永远荣誉会长。他爱国情重,充满仁爱之心,一直热心为祖国和家乡作贡献。1992年,他加入香港圣约翰救伤队,而后在江门创立义工救伤队,用于服务社会,普及卫生救护知识。如今着力为江港两地青年搭建交流平台,促进双方爱国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交流。
【感言】
香港回归祖国后,江港两地往来更加快捷方便,沟通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现在的工作重点是关注青年成长,争取让两地的学校结成姐妹学校。因为祖国的未来是青年的,希望自己能充当中间的“弹簧”,给他们多建沟通的渠道,让香港的社会教育与内地的爱国教育相结合,促进两地青年健康成长。
司徒端出生于广西,祖籍江门开平,1958年到香港读书,1962年在瑞典攻读机械专业,学成归港的司徒端回到父亲的船厂工作到退休。司徒端的父亲司徒辉曾是香港英辉集团主席、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司徒辉爱国爱乡,积极支持家乡公益事业建设,改革开放初期,率先捐赠一艘价值70万港元的游船给开平,支持家乡发展旅游业。
司徒端深受父亲影响,1985年,他带领40多名不同国籍的华裔青年回到开平、台山等地寻根问祖。1992年,司徒端加入香港圣约翰救伤队,不计报酬地帮助他人,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遭遇冰雹突袭的体育场、广东佛开高速公路和香港出现严重车祸的公路上,都曾留下他救死扶伤的身影……
2004年8月,在司徒端的牵线引荐下,香港圣约翰救伤队的129名队员到我市进行义务推广救护知识友好交流访问活动,加强两地青年的交往,并进行服务活动,宣扬救伤队的“关爱生命、救人自救”精神。在他的支持下,一支义工救伤队成立了。
救伤队一开始是在学校进行尝试,并不是一帆风顺,学校因对救伤知识不了解,抱着怀疑的态度。有一次学校课堂上有人癫痫病意外发作,而当时正好有3名救伤队队员在旁边,这是个转机。“他们自觉分工,一个负责安抚同学,一个负责安抚老师,一个负责伤者,全部都是自己做,这件事之后,学校很支持运作义工救伤队。”司徒端介绍,救伤队平时看起来没用,但关键时候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目前,我们的队伍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我想利用这个机会把先进理念带进来。带动青年参与后,老人家在家里遇到什么问题,也可以及时帮忙处理。”司徒端说。
香港蜜月婚纱摄影集团总经理、 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陈景勤:
服务家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陈景勤
【素描】
陈景勤,祖籍江门江海,香港蜜月婚纱摄影集团总经理、市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多年来,深受父亲热爱家乡的影响,常常以自己的领域为切入口,从事大量的爱心义工工作,以青年企业家锐意创新的思维,给环卫工人拍照、招募残疾人到公司工作等,为家乡建设出力。
【感言】
香港回归后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以及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建设,珠三角的路网越来越畅通。很明显,一个城市要发展,交通就要四通八达,而路通才会财通。我相信未来江港两地会发展得更好,也会有更大的合作空间。奉献自己的爱心,回馈社会,服务家乡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给环卫工改个造型会怎么样?”这是陈景勤今年想的一件事。“环卫工平时和垃圾接触,体面两个字,看起来和他们无缘,但是否真的与他们无缘呢?为什么不给他们一次机会?”想到就做,今年陈景勤就组织开展了一个“环卫工爱公益大变身”活动,为蓬江区的环卫工改造形象,给他们一个王子公主般的梦。“通过这种活动,让他们改头换面,就是要告诉他们,他们也可以很美很帅,可以拥有美好。”
2000年,陈景勤回国接手家族企业。10多年里,他大刀阔斧将蜜月婚纱业务深化,将其打造成了婚纱摄影的平台,并且在古兜温泉建立面向珠三角开放的摄影基地。今年,陈景勤还拓展业务,将和汇悦城合作开设一家商务酒店。在这期间,他也一直不忘做义工,通过自己的方式回馈社会,为家乡出力。
从小生活在香港的他,对家乡并不陌生。“小时候父亲总是带我回家乡,所以我对家乡一直有深厚的感情,知道这里是我的根。”陈景勤谈到,自己对家乡的感情成为寄托,也为做义工做了铺垫。
说到一些义工活动,陈景勤表示,每年都会做一些,去年他就组织公司员工一起为四川地震捐款。今年春节期间,陈景勤还组织公司员工到蓬江区福利院为孤儿和孤寡老人送温暖,并为老人拍摄新年照片。“想在新年给他们一个新的面貌,而照片可以伴随他们很久,让他们在生活里,也能看到自己的美好。”
陈景勤告诉记者,除了利用自己的职业做一些义工工作,他还会给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残疾人在很多方面同正常人一样出色,而我们就想在这方面出点力。“陈景勤谈到,给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就是希望让他们重获生活的信心。
江门次方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新会青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顾问陈展鹏:
将香港义工模式带到江门
陈展鹏
【素描】
陈展鹏,祖籍江门开平,江门次方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新会青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顾问。同时,他也是香港搭上搭义工团、伤健文化节拍协会的领队,一名爱心义工。在江门期间,陈展鹏一直结合自己在香港接触到的义工理念,带领两个义工团体进行交流,开展一系列义工活动。
【感言】
谈及香港回归20年,感受最深的还是主权。当时没有一个香港人能在警务处做到领导层,很多公司都是外国的,很多重要的企业或者一些重大的工程也不会找香港人合作,现在改变了很多,香港的管理人员都是自己管理自己,由“别人管”到“自己管”。目前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提出,以及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的建设,香港和江门的合作有了更大的空间。
陈展鹏祖籍开平,在香港期间,深受香港义工文化影响,一直热心于公益事业。因企业发展需要,回家乡二次创业的陈展鹏,在江门期间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习惯——做公益活动。“因为钱是赚不完的,够用就行了,我觉得应该要回馈社会。”陈展鹏介绍,他在香港也是很多义工团体的会员。
陈展鹏是香港搭上搭义工团、伤健文化节拍协会的领队。2014年,香港搭上搭义工团举行了一个万人手语比赛,用以传播伤健平等的理念。陈展鹏说:“当时举办了一个‘万人手语伤健传爱大行动’,包括长者、青少年、幼儿、康复及伤健人士一齐唱手语歌《狮子山下》,参与活动人数规模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陈展鹏表示,香港志愿服务的文化理念较为健全,而且各类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整,特别是伤健文化氛围较为浓厚。来到江门做企业后,了解到江门的实际情况,就想着去关爱这个社会,同时也将香港义工模式带到江门。为此,陈展鹏带领搭上搭义工团,多次在江门开展慈善义工活动。
为了能够更好地传播伤健文化,2015年,陈展鹏组建了一个香港伤健文化节拍协会,后来他经常带着这两个团队到江门做交流。“社会上有很多需要我们关注的人,特别是残疾人,香港一直有着一个伤健平等的理念,而这也是伤健文化节拍协会诞生的意义之一。”陈展鹏介绍,目前该协会会经常和内地的一些单位合作,通过讲座、歌唱等活动,唤起各界对残疾人士群体的关注,促进中港两地伤健融合,加强双方的互动,为社会传递正能量。
策划:钟筱村 统筹:谢敏 王平强 文/图:傅雅蓉 陈敏锐 胡涛 陈淑贞 谭芸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