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类人群易患躁狂症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4-09 07:22   

医生建议,首次出现躁狂症状,越早就医越有利于病情恢复。

医生建议,首次出现躁狂症状,越早就医越有利于病情恢复。

    据重庆巴南警方通报,4月1日,巴南区人何某 (女,37岁) 在渝南大道一小区22楼家中突发躁狂,持菜刀将其婆婆砍伤后,将3岁幼子从窗户抛下坠地身亡。目前,何某已被警方控制,亲属邻居反映其近期精神行为异常。案件正进一步侦办中。

    这一悲剧性事件不仅令人痛心,也凸显了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什么是突发躁狂?多见于哪些人群?如何应对?对此,记者采访了江门市中心医院蓬江分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雷波。

    文/图 记者 梁爽 通讯员 曹昆恒

    源于情绪和行为调节障碍

    突发躁狂,是指在较短时间内(通常是几小时至几天)突然出现的躁狂症状,表现为情绪高涨、兴奋、冲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的突发躁狂会造成自伤或者伤人。据介绍,这种突发躁狂多在躁狂症患者中发生。

    躁狂症,是精神专科的一种医学术语,是一组病症,其诊断标准为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合并以下至少三种症状:思维奔逸、活动增多,伴随有自我评价过高、言语夸大,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充沛,好管闲事,行为鲁莽,睡眠需要少,性欲亢进。严重时言语凌乱、行为紊乱,会出现自伤伤人行为。此种状态持续一周以上。

    躁狂则是对上述短暂性这种状态的描述。雷波介绍,“突发躁狂,在情绪背景、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实质都是情绪和行为调节障碍。”

    雷波表示,突发躁狂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一是精神心理因素。比如,患者工作生活压力大,长期处于负性情绪,受到强烈精神刺激,受责骂,经历了重大生活事件等。二是身体因素,身体疲惫,健康状态不好。比如,睡眠差,营养不足,工作艰辛,生活环境恶劣。以上两个直接原因,再加上患者易感体质(如有家族遗传史,性格急躁,不稳定,行事偏激,或是孤僻内向,适应力差等因素),就易出现急性躁狂这种情绪障碍。

    值得一提的是,从警方的通报来看,女子突发狂躁,也揭示了关注产后妇女心理健康问题的紧迫性。不少妇女在产后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心理疾病,例如出现持续的悲伤、焦虑、绝望感,严重者可能出现自杀倾向或伤害孩子的想法。作为新妈妈心理复原力的重要源泉,家庭也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出现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那么,哪些人群是躁狂症高发人群?雷波介绍,以下四类人群为躁狂症高发人群:

    1、情绪控制能力弱的人。如焦虑人格,遇事易紧张不安、总有失控感。性格暴躁,做事没耐心,遇事易冲动。

    2、长期失眠的人。失眠带来的精神躯体痛苦易引起焦虑情绪,患者往往心情烦躁,脾气大,受负性情绪困扰。

    3、职业压力大的人。如劳动强度大、责任重大、危险性高,工作环境极易让人产生身心疲惫感。

    4、性格有缺陷的人。如性格内向,孤僻敏感,不善于人际交往,适应力差,得不到太多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支持。

    据悉,可以从四个维度判断自己和周围人是否存在躁狂症状,即三个核心症状加上至少三种常见症状,持续躁狂状态一周以上,对学习工作生活带来明显影响,排除脑部及躯体疾病或精神活性物质和药物所致的情绪行为障碍。

    雷波提醒,躁狂症患者易被激怒和兴奋,要避免待在人多嘈杂的环境。在与其接触交流时要保持亲切和耐心,不和患者不得当的言行计较。同时做好安全防范。患者精力充沛,可以引导患者通过运动方式让精力体力得以宣泄,也可以陪其下棋、绘画、唱歌,通过这些较为舒缓的活动让患者身心得以放松,维持相对安静的状态。

    出现哪些情况需要立即就医?雷波表示,若首次出现躁狂症状,越早就医越有利于病情恢复。若为复发,在服药基础上出现以下四种情况,需终止观察立即就医,一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如常见的夸大妄想、钟情妄想等;二是出现冲动行为,如一言不合就谩骂、毁物甚至动手打人;三是出现自伤自杀的想法及行为;四是出现过度消耗情况,日夜不睡,四处奔跑,不思进食饮水。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