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化五促” 推动我市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4-29 07:22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重视程度的提升,我市非遗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近期更是荣膺多项国家级荣誉。然而,笔者在调研中发现,我市非遗仍存在知名度不高、市场化程度不高、转化率不高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五化五促”策略,为我市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一是以城市化展示,促进非遗推广。我市绝大部分非遗项目藏于乡村,而乡村旅游配套设施不及城市,吸引客流的能力往往较差;与之相对,我市几个重点开发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景区,如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又缺少项目展示。为此,我市可引导一些有吸引力的项目在这些重点开发的历史文化街区和景区进行集中展示,破解两方面的痛点。以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可引进两到三家武馆、狮馆,增加街区的观光点。另外,可以把启明里的非遗展示厅升级为技艺类非遗交流中心,提高技艺类非遗影响力。

    二是以多样化申报,促进非遗多元展示。我市一些重要的非遗项目,往往因为只在一些重要节点展示,难以常规化,难以将非遗所在地转化为旅游景点。比如同是国家级非遗,荷塘纱龙所在的荷塘篁湾村、泮村灯会所在的水口泮村、浮石飘色所在的斗山浮石村,都不是旅游景点,浪费了国家级非遗的金字招牌。其实,这些村落之所以能孕育出国家级非遗,往往有较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申报非遗的项目不止一项,相关部门可以引导当地多方面申报非遗项目,并将其中可展示、可体验的项目进行开发,丰富其旅游资源。比如篁湾村可申报龙头扎制技艺,泮村可申报花灯扎制技艺等项目,以丰富和补充原有非遗受到时空限制的不足。

    三是以系列化串联,促进非遗品牌打造。一些地方因为地缘相近,形成了与周边地区较为不同的风俗,当地政府可以进行系列化串联,将这些风俗活动打包成更大的项目,以更好地凝练内涵,申报更高一级非遗;或对一些非遗项目进行持续性开发,打造持续时间较长、参与范围更广、影响面更大的“文化月”活动。比如,鹤山雅瑶有中秋前后舞火龙的习俗,现时江门还有陈山火龙、黄洞火龙、圣堂火龙等舞火龙活动。当地政府可以把中秋前后这段时间定为“火龙文化月”,列出每个村的活动时间,持续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四是以组合化推广,促进非遗产业培育。一些非遗已然与现代社会脱节,难以被年轻人所认同。由于缺少新鲜力量的参与,部分非遗项目显露出式微之势。为此,可以有两种组合推广思路来吸引年轻人参与。一是把非遗与流行元素结合起来。比如当前年轻人爱吃小龙虾、烤串等较为热气的食品,而本地一些非遗则有下火的功效,如杜阮凉瓜(县级非遗)、簕菜(县级非遗)、甘和茶(县级非遗),我们可以将其组成具有江门特色的“下火三件套”,并寻找与大品牌的小龙虾、烧烤品牌合作,推出吃小龙虾送簕菜汤这样的活动,重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二是把关系密切的非遗项目打包推介,实现1+1>2的效果。比如茅龙笔制作技艺就可以与古典家具制作技艺相结合,引导家具生产商制作笔挂、镇纸等物件,从而增加茅龙笔的吸引力。

    五是以市场化开发,促进非遗良性发展。不少非遗仅限于本村、本镇的力量,且人员老化严重,缺少专业人才的包装与推介,使其商业价值难以显现出来。为此,相关部门可以跨界牵线,引导一些专业性企业参与到非遗的推广中。如国家级非遗台山浮石飘色,所在的浮石村目前还不是旅游热点。建议该村可以与摄影机构合作,通过“以影代演”进行商业开发的尝试。比如,由摄影机构策划组织,吸引有兴趣的家长带小孩参与飘色展演活动,以亲身体验的方式留下美好瞬间。这一项目能够让飘色活动常年在村内展示,让台山浮石飘色这项非遗成为“流量密码”。      宋旭民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宁园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