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洋深处无声潜行
他们用青春与生命筑起一道水下长城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4-30 07:23   

南海之滨,一艘潜艇似“黑鲸”静卧海面,某艇员队准备出海执行任务。

南海之滨,一艘潜艇似“黑鲸”静卧海面,某艇员队准备出海执行任务。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朱磊磊 张浩洋

    晚春时节,南海之滨,清晨第一束阳光点亮了港湾,金色的日晖洒落,映得海面闪闪发亮。这里是滨海旅游胜地,晨起的游人正在海边散步,一些渔船已经起锚出海。

    而在不远处的某军港码头一片静谧,一艘艘潜艇似“黑鲸”静卧海面,庞大身躯反射着黑黝黝的冷光,透出凛凛杀气,似乎转眼间就要翻江倒海,让人不寒而栗。在潜艇一旁,集结完毕的某艇员队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战位,准备奔向深蓝。

    “艇动三分险,生死一瞬间。”在海军五大兵种中,潜艇兵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兵种之一。不久前,这支艇员队不畏强险,英勇完成了一次转战数千海里的秘密航程。面对先进的水面舰艇编队,艇员队通过高超的战术战法弥补装备硬件不足,以老对新、以弱胜强,取得了“三战三捷”的骄人战绩,创造了南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历史上的首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一场悄无声息的较量

    深夜,浩瀚大洋,海面波涛翻滚,水下暗流涌动,一场悄无声息的红蓝对抗演练拉开序幕。

    潜艇舱内,某艇员队王艇长盯着上级传来的报文,逐字逐句分析着隐藏在其中的信息;闲不下来的机电长田智锋穿梭于舱室间巡查管线,仔细检查着潜艇的每一处角落;声呐技师袁伟戴着听音耳机,紧盯声呐显示屏,竭力分辨着海底纷繁复杂的声波信号……他们动作准确娴熟,口令清晰流畅,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此刻,没有人会想到,“危险”正一步步逼近。

    这是一次间不容发的出击——按照上级命令,该艇员队长途奔袭行至某处陌生海域预定阵位,即将面对“对手”先进的水面舰艇编队。为了掩护本次任务的主要目标——航母,“对手”的舰艇、反潜机从未消停过,不间断地对水下进行骚扰。此时,该艇员队已连续潜航多个昼夜,连续几十个小时的潜航让大家又累又困,身心疲惫到了极点。

    就在此时,艇员队捕捉到对方信号。“来了!”王艇长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真正的战斗即将打响。潜艇的作战讲究一击制胜,一旦出现失误,面对装备和数量都要优于自身的对方,潜艇将凶多吉少。

    战机稍纵即逝,怎么办?指挥舱里的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了,全员都看向王艇长,只见王艇长咬咬牙,嘴里蹦出两个字:“行动!”全艇官兵的战斗意志瞬间引爆,大家没有任何迟疑,均以最快速度各就各位,做好“迎战”准备,紧张的气氛一瞬间传遍指挥舱各个角落。

    “打!”全艇官兵严谨操作,通过高超的战术战法弥补装备硬件不足,打出了以老对新、以弱胜强的范例和底气。之后根据研判,该艇本次模拟攻击有效,成功命中目标。

    大海波涛汹涌,双方的较量悄无声息。那一刻,在无人看得见的海面之下,艇员队经历了生死关头。“这是大风大浪里练就的过硬本领!当时要是犹豫三五秒,或者有一个错误的口令,一个错误的动作,结果就会截然相反。”对于当时的情景,王艇长记忆犹新。

    深海擎剑胆惊天。这艘用钢铁打造的潜艇,从不缺乏钢铁般的战斗意志和作风。近年来,该支队紧盯使命任务摔打磨砺部队,紧跟作战样式转变、装备更新换代和部队转型发展,大力开展战法训法创新,支队潜艇年平均出海天数、海上待战天数大幅增加,同时灵活利用执行战训任务等时机,在任务海域常态组织实战化、实案化演练,激发官兵钻研打仗、破解难题的热情。

    “如今我们每年全训、远航的次数是以前的数倍,官兵们把与对手的每一次遭遇,当成练兵的绝好机会,不断探寻克敌制胜的新战法新训法,有效锤炼了官兵们的整体作战能力。”王艇长如是说。

    在噪声信号中精准辨别目标

    深海“龙宫”,潜行无声。这场悄无声息的较量之所以能取胜,不仅在于全体艇员密切配合,还在于“术业有专攻”。艇上,袁伟头戴耳麦,目不转睛盯着显控台上的回波图形,监听着水下的一举一动。各种频段的声波不断涌进袁伟的耳朵,他不时皱起眉头,轻滚鼠标截取可疑信号。

    潜艇在深海里潜行,声呐是获知外界目标信息的重要手段,指挥中心针对海面上或水中目标所做出的决策,都要基于声呐兵对这些目标的判断。此次艇员队按照上级命令来到预定阵位设伏,但“敌人”在哪里、何时会出现,这些要素全然不知。这需要袁伟在浩瀚的海洋中,与时间赛跑,与声音作战,尽早从那些纷繁复杂的噪声中,探寻到那转瞬即逝的战机。

    “海底声音多而繁杂,你要通过听噪音,判断出水面上是一艘什么性质的船,它距离我有多近,是军船还是渔船;如果是军船,它是什么类型的舰艇,这都将直接决定我们整个的作战计划成功与否。”袁伟说,战斗在潜艇声呐战位,必须要用耳朵准确地分辨各类型噪音。

    耳机里的“万马奔腾”并未扰乱袁伟的思绪,他在成百上千组噪声信号中判别目标特征,不知不觉间,他的额头渗出一层汗珠。

    突然,一段微弱的声音一闪而过,又消失无踪。“那声音既熟悉又陌生,它非常像我们之前收集资料时听到的该型号舰艇,各种条件都符合。”袁伟瞬间绷紧神经——这很可能是本次伏击的目标舰艇。捕捉到蛛丝马迹,袁伟定下心神沉稳操作,经过细致分析和判别,成功从纷繁复杂的信号中抽丝剥茧,迅速锁定目标。袁伟也因在任务中表现出众,荣立个人二等功。

    战舰锁海,声波激荡。袁伟的底气来源于他丰富的经验积累。“听音训练是枯燥的,耳机里充斥着各种噪音,长短不一、频率高低不齐,很多人听一整天便耳朵轰鸣,对于我却是日常。”袁伟说。

    “学不完的潜构”

    近日,记者从艇顶进入艇内,一股浓重的刺鼻味扑面而来,有限的空间内,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记者看到,走道两旁布满了密密麻麻的仪器,一排排指示灯不停闪烁,屏幕上的数据不断更新。这里就像复杂的人体器官,遍布成千上万的管路、阀门、设备,任何一个零件发生故障,在出海执行任务时都可能酿成艇毁人亡的严重后果。而田智锋的任务就是为潜艇“把脉问诊”,确保潜艇随时能战。

    穿过曲折狭窄的舱室,走进机舱,主电机轰鸣的噪音让田智锋感到踏实。从军15年,从初出茅庐的稚嫩青年到机电部门负责人,如今的田智锋对潜艇内部数公里长的管道走向、数百个阀门位置、近千项技术参数了如指掌。

    “装备是有生命的,我的工作就是守护潜艇的‘心脏’‘血液’和‘神经’。我们付出多少,装备就会在战斗力上回馈我们多少。”在田智锋心中,潜艇上各种装备的安全稳妥总是排在第一位的,在日常检修工作结束后,田智锋总是习惯独自一人留下来,把重要系统设备再仔细检查一遍。“出航就是出征,下潜就是战斗。日常每一个细节的排查都是为了确保出航时万无一失,一旦收到出航命令,必须确保随时能战。”田智锋说。

    潜航大洋并不浪漫,各种未知的风险挑战总会不期而至。在某次任务中,某重要电机突发故障,潜艇面临失去主动力的危险。田智锋咬紧牙关冲在了抢修排故的第一线,连续奋战20多个小时,最终电机恢复了正常,而此时田智锋已经虚脱,衣服被汗水浸湿。

    “机电兵的工作就是这样,随时都要迎难而上。”说起这些,田智锋总是云淡风轻,“可正是因为有我们机电兵的努力,全艇的电力供应才更加安全可靠。”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支队新武器、新装备等陆续列装,每一次装备的升级换代,对田智锋都是巨大的挑战。面对新装备,田智锋要开始从头学。“我们有句话叫做‘学不完的潜构,铲不完的铁锈’,潜艇不断经历升级改造,对我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田智锋来说,这不仅是职业素养的必需,更有一种危机感的倒逼。“再高明的对手也并非不可战胜,但关键是要把自己的本领练到极致。”

    潜航深海数年时光里,他们用青春与生命,筑起一道水下长城,让我们向潜艇兵们致敬。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宁园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