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的种子落地生根
我市镇街学校重视科学教育,点亮孩子的科学梦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6-05 07:23   

在棠下镇实验中心小学的科技节上,学生们进行“气动纸火箭”竞赛。

在棠下镇实验中心小学的科技节上,学生们进行“气动纸火箭”竞赛。

    水火箭、显微镜、空气炮、水果发电……5月31日上午,蓬江区杜阮镇信志学校的操场上,20多个摊位围绕操场排开,丰富多彩的科技项目吸引学生们的目光。学生们排成了长龙,迫不及待地体验科技项目。

    据信志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科技节是学校首次举办的大型科技活动,学生们都报以十二分热情,上演了“全校总动员”。该名负责人表示:“本次科技节大部分的展板、科学道具等都是师生们亲手制作的。虽然筹备过程很辛苦,但是看到学生们眼中闪烁着热爱科学的火花,我们觉得付出是值得的。”

    不仅是信志学校,近段时间,江门市不少镇街学校都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全员参与的科技节。这充分说明了科学教育在镇街学校越来越受到重视。

    然而,相对于城区学校,镇街学校科学教育还面临着不少挑战,比如优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科学教师配备不足、家长支持力度不够等问题。如何才能真正把科学教育落到实处,让镇街学校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科学教育?

    文/图 陈慕欢

    政策支撑 科学从“副科”变“主科”

    在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小学科学课程被正式确立为基础性课程,并将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小学一、二年级要按照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六年级的课时数保持不变。这意味着科学由“副科”,变为了与语文、数学同等重要的“主科”。

    有了政策支撑,科学课的地位“直线上升”。受访学校纷纷表示,学校已经按照政策要求,配备了科学实验室以及相应的科学器材,开齐开足了科学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四至六年级的学生,科学课程已纳入期末调研范畴,并享有与主科相同的100分值,这一变革凸显了科学教育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核心地位。

    棠下镇实验中心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高度重视科学教育,每个班每周上两节科学课,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确保学生真正学好科学。此外,该校还积极整合科普资源,为镇街学生提供了优质的科学教育机会。

    在5月举办的科学节上,棠下镇实验中心小学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操场上设立了28个科技项目供学生们亲身体验;举办了“气动纸火箭”“鸡蛋‘报’卫战”等分年级的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此外,该校还邀请了校外机构带来精彩的科普秀,让学生们大开眼界,沉浸在科学的魅力中。

    举办这样一场大型科学活动需要多少经费?该负责人介绍,活动中大部分科技项目道具都是学生们在科技老师的指导下自行制作完成。另外,由于得到了校外机构和热心企业的慷慨支持,整场科学节活动的花费仅不到3000元,充分展现了社会各界对科学教育的重视与支持。

    社团发展 镇街学子在科学舞台上崭露头角

    近年来,不少学校通过发展社团、开展课后素质提升班、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和比赛等渠道,提升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乡镇学子也逐渐在科学的大舞台中崭露头角。

    江海区实验小学打造科创特色教育,点亮学生成长。每天下午4点05分至6点的课后托管时间,不少学生参加科创类素质提升班:操场上,无人机盘旋在空中,同学们兴致高昂地操控着各种航模;电脑室里,智能机器人沿着轨道前进,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其乐无穷。近几年,该校师生参加省、市、区各类科创竞赛,超百人获奖。

    蓬江区荷塘镇禾冈小学有“小小科学家”和编程两个社团,都已经发展了多年,每个社团都有30多位学生,他们都是参加各级比赛的中坚力量。在2023年蓬江区科技创新大赛中,该校学生黄新悦的作品《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大型卡车右转弯盲区问题的智能后视镜》从100多件作品中“杀出重围”,荣获学生组别一等奖。

    “在新闻中,我多次看到,大货车向右转弯时,由于司机看不到盲区内的行人或车辆,从而导致了严重车祸。于是我就跟老师商量能不能通过科创解决这个问题。”黄新悦娓娓道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她最终成功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现实,为交通安全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科创带给了我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开动脑筋、积极动手,用科学创造美好的生活。”黄新悦说。

    因地制宜 从乡间地头“挖”出精彩好课

    蓬江区棠下镇桐井小学副校长程创亮表示:“科学不仅仅存在于实验室和高端科技产品中,它还存在于生活的点滴中。乡间的自然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科学教育资源,每一块泥土、每一朵鲜花、每一片晴朗天空,都是进行科学教育的好素材。”

    田间地头也能“挖”出科学教育的精彩好课!桐井小学将江门市农科所赠送的航天水稻“江航丝苗”秧苗栽种到学校劳动基地“行真园”里,学生们亲身参与了水稻的生长全过程。学生们真切感受着水稻的生长变化,以及长卷叶虫、稻飞虱等“生病治病”过程,见证水稻结出稻穗,切身体会“粒粒皆辛苦”。

    蓬江区荷塘镇三良小学将传统劳动教育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展了数字化养殖、无土栽培等科学教育实践。师生们在养殖盆里安装一个智能灌溉装置,这一装置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控植物的温度、湿度、光照度和土壤湿度,实现自动浇水和自动补光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种植效率。值得一提的是,智能灌溉装置是由师生们共同改造安装、研究和实践,这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让科学教育在乡间地头焕发出勃勃生机,更点亮了学生们探索科学世界的热情。

    资源掣肘 师资力量制约科学教育发展

    近年来,镇街学校的科学教育已有显著的进步,但面临的挑战仍不容忽视。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双重掣肘,成了制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尽管实验室和器材已经逐步配备,但由于资金有限,实验耗材的更新速度缓慢,一些高级科学项目的开展受到限制。尽管有“送教下乡”等活动的助力,但优质教育资源下沉的力度尚显不足,难以满足镇街学校对科学教育的渴求。

    镇街学校的师资力量同样面临着挑战。不少学校只有一位专职科学老师,只能依靠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科学老师。在教学教研时,他们往往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而在备战科创比赛等关键时刻,相比于有些城区学校的一个项目有几位指导老师,镇街学校的师资力量更显薄弱。

    与此同时,家长的支持和投入也是科学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然而,部分家长对于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投入意愿,无论是购买实验道具还是参与校外培训,都不够积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在科学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发展。

    “镇街学校科学教育呼唤社会各界的关注。只有加大投入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师资力量,才能推动镇街学校科学教育的持续发展,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科学教育。”一位镇街学校的校长这样说。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宁园 三审:庄英业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