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0年,“燕子”牌排粉正式回归
江门外海:似曾相识“燕”归来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6-19 07:23   

“燕子”牌排粉做出来的炒米粉,劲道弹牙。

“燕子”牌排粉做出来的炒米粉,劲道弹牙。

福三象公司试产的“燕子”牌江门排粉。

福三象公司试产的“燕子”牌江门排粉。

海外曾经使用的“燕子”牌商标。

海外曾经使用的“燕子”牌商标。

国内曾经使用的“燕子”牌商标。

国内曾经使用的“燕子”牌商标。

外海联营排粉厂(资料图片)。

外海联营排粉厂(资料图片)。

    今年2月底,曾获“齿轮”(省优)标志的“燕子”牌商标,结束了20年的“流浪”,回到家乡——江门市江海区外海街道。

    “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6月18日,江门市外海实业总公司与广东福三象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三象公司”)正式签约,授权后者使用“燕子”品牌(商标),生产5种规格的“燕子”牌排粉,真正实现“江门排粉江门造”。

    对于“燕子”归来,外海街道下足了决心:“江门品牌不但要在江门造,还要造出品牌力,造出影响力!”

 

    翩翩旧时“燕”

    何以咁“威水”?

    “在我七八岁的记忆中,每个月最期待的时刻便是妈妈去粮站换粮的日子。我总是默默祈祷,千万不要换大米,而是换一包‘燕子’牌排粉,这意味着次日清晨,我能享受到一碗美味的汤米粉。”70后篁庄人欧阳同幸经常会想起藏在记忆深处那简单又浓郁的幸福。

    嗦粉是很多老广的“心头好”,说米粉养育了一方广东人,一点也不为过。

    若要细说起米粉品牌,哪怕已经淡出“江湖”20年,江门外海的“燕子”牌排粉,依旧是众多海内外五邑乡亲念念不忘的“儿时味道”,是米粉经销商、大小商户们耳熟能详的“大品牌”。

    “记得小时候,我和弟弟调皮,都不爱吃饭,奶奶有时会悄悄煮上一碗‘燕子’牌江门排粉,我们马上就会将其一扫而空。那香气,真的太让人怀念了。”江门市民区倩婷回忆道。

    曾经在外海酒家任职厨师的七少告诉记者,做好一份三丝炒粉,米粉至关重要:“以前,我们都只用‘燕子’牌。”

    “燕子”为何如此有威力?记者走访发现,主要有两点原因:

    其一,从贴牌到品牌,“燕子”走出了自己的品牌。江门排粉历史悠久,素有广东米粉“五大皇牌”之一的称号,品牌可往前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据江门市外海燕子排粉厂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玛莉回忆,以前粮油制品生产都是按照指标分配,江门作为制造强市,占有比较高的分配额度。1965年前后,省粮油公司根据分配指标,将“双燕”牌排粉商标委托江门生产。1980年前后,市粮油进出口有限公司委托江门市外海联营排粉厂(集体企业)生产“双燕”牌排粉。同期,外海联营排粉厂注册“燕子”牌商标并获得出口权。

    其二,作为“地标产品”中的知名品牌,“燕子”闯出了响亮“名头”。“燕子”牌排粉坚持用纯大米制作。1991年,经国家有关部门认证批准,“燕子”牌江门排粉为优质产品。据老厂长陈孟仁回忆,最高峰时期一天产量3万多斤,年产量超3000吨,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新西兰、委内瑞拉、秘鲁等十几个国家。

    

    “燕子”今朝至

    何为“最优解”?

    月有阴晴圆缺。一个品牌,亦有失落的时候。

    1994年,在排粉厂从基层做起的陈孟仁进入管理层担任厂长。2002年,排粉厂转制,包括陈孟仁在内的一批工厂职工下岗。此时,“燕子”也面临着生存难题。

    转机发生在2004年。当时在外海镇政府(今外海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工业园公司负责人找到陈孟仁,建议由陈孟仁牵头,带领原工厂数名下岗职工,以企业私营、自负盈亏的方式,盘活“燕子”牌商标,继续将牌子做下去。

    “燕子”牌商标盘活后,开启了20年的“流浪记”,先后交由中山市某排粉厂、广州客商、外海排粉厂原职工代工经营。

    这个让江门人引以为傲的排粉品牌,近十年间都在中山代工。“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品牌的发展,产品品质把控也存在困难,许多江门乡亲都希望看到‘燕子’牌排粉回归江门本土生产。”澳门外海同乡会会长陈胜诩表示。

    “江门排粉一定要江门造!”外海街道党工委书记熊伟光得知过去大名鼎鼎的“燕子”牌江门排粉商标权归街道下属企业所有后,在惊讶之余暗暗下定决心——要接“燕子”牌江门排粉回家!去年起,他就多次到辖区食品制造企业走访,反复考察有合作意向的福三象公司,在外海本土为“燕子”牌江门排粉筑好“归巢”。

    已经80多岁的陈孟仁一直十分关心关注“燕子”牌江门排粉的发展和动向。今年初,外海街道经过多方考察,决定将“燕子”排粉商标授权福三象公司生产。陈孟仁得知外海街道即将接“燕子”牌回家后,激动不已。他主动请缨参与“燕子”牌回家的准备工作,应企业负责人邀请,到福三象厂内指导,对规范工人生产操作提出建议。

    

    泥融飞“燕子”

    “新巢”牢靠否?

    春风吹,泥土融软,燕子方能“留得下、住得好”。

    如果说福三象公司是燕子的“新巢”,那么外海街道就是那温暖融泥的“春风”。

    “春风”给力不?福三象公司颇有话语权。

    “是缘分,让我来到了外海这个宝地!”福三象公司负责人卢文峰回忆起三年前从广州南沙搬迁到江海外海的经过,分外感慨:“那时候南沙要建大学城,我们只能搬迁,在珠三角考察了很多地方,后来一位老朋友带我来到江海区‘四大工业园’考察,见到厂房配套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我们就留了下来。”

    卢文峰的眼光很准。从2019年盘下旧厂房,顶着疫情危机的压力,福三象公司实现了“1年试产、2年上规、3年成长为省农业龙头企业”的三连跳。“江门排粉的名气比任何排粉都响,我来江门主要考虑这个因素。”卢文峰表示:“以江门主城为中心,100公里范围内,是排粉最佳集散地、销售地。”

    “新巢”够不够暖?外海街道进行了周密的考察。“必须选一家有良心、够安心、持匠心的企业,才能让‘燕子’留下来、走出去,成为外海制造的骄傲,江门制造的骄傲!”熊伟光说,出于这个考虑,他们选择了全省“唯三”还保留纯手工工艺的米粉企业之一:福三象公司。

    以“燕子”重生后首次亮相的2.5公斤排粉产品为例,作为出口的礼品装,外观依旧采用几十年前的牛皮纸包装,出口商标稳居中央,除了中文的“燕子”,还可以看到醒目的英文标识“SWALLOWS”。如一的外观,瞬间勾起了不少五邑老街坊的回忆。

    如今,首批生产的“燕子”牌排粉,即将发往香港、澳门及国外市场。

    品牌需要有品格,如何让品牌“永葆闪亮”?

    “外海经此一‘归’,方向更明确了,就是要让制造在外海落得安心,发展开拓得舒心,永葆最初的真心。”熊伟光说。

 

    相关链接

罗定榃滨+江门外海:

“江门排粉 有了肉桂香”

    今年4月,云浮罗定市榃滨镇党委书记成尚芸来到外海街道,开始为期3个月的交流学习。

    出发前,成尚芸就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充分发挥榃滨特色南药肉桂的资源优势,从而搭上外海的发展快车?

    一边熟悉了解,一边不断挖掘。来了才两个星期,成尚芸就找到了突破口——外海的“燕子”牌排粉。

    “榃滨镇原来也有肉桂米粉相关产品,因各种原因未能持续培育,眼下不就是机会?”成尚芸主动向外海街道党工委书记熊伟光提出,加入“燕子”牌排粉回归外海的前期筹备洽谈工作。在合作敲定之际,还尝试生产了第一批“肉桂排粉”样品,目前正发回云浮有关单位、企业协会进行评测。

    “这是一项精细的艺术。”成尚芸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肉桂排粉”的制作过程:首先,选取上等的罗定肉桂,经过精心挑选和清洗后,放入研磨机中细细研磨。接下来,将研磨好的肉桂粉与米粉原料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最后,将混合好的肉桂米粉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处理,最终形成自带香味的棕黄色米粉。

    当成尚芸邀请不少江门本地餐饮界“大咖”前来品尝“肉桂排粉”时,大家不由得竖起了大拇指:“江门排粉,细腻如丝,爽滑可口。加入肉桂,不仅保留了原本的细腻口感,还融入了罗定肉桂的浓郁香气,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味觉体验。”

    成尚芸介绍,罗定肉桂品质道地、桂味甘甜、辣味适中,非常适合在食品香料领域中使用,其独特的香气和药用价值闻名于世,主要种植于榃滨,被誉为“南桂”之尊。“罗定肉桂药食同源,‘肉桂米粉’的配比是经过多次调整而形成的,以确保米粉既能充分吸收其香气,又不会因过于浓烈而影响口感,还具有一定的温补作用。”成尚芸说。

    江门排粉的初次“尝鲜”,为“燕子”牌江门排粉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熊伟光表示,将以“燕子”牌江门排粉回归为契机,不断探索传统食品产业的创新路径:“未来,我们计划与杜阮凉瓜、新会陈皮等‘江门优品’进行合作探索,为传统食品注入新活力,同时推广江门地区特色美食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些优质的本土产品。”

    文/图 胡晴晴 何榕 陈敏

(责任编辑: 张宽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