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把“大桥经济”这篇文章谋深做实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6-25 07:22   

    编者按

    6月16日,深中通道通过交工验收;6月19日,黄茅海大桥顺利合龙……连日来,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佳音频传,让人倍感振奋。尤其是深中通道,目前已经正式进入通车“倒计时”,“大桥经济”的东风已向江门吹来。

    面对“大桥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江门有哪些优势,该怎样借力托起自己的奋进梦?本期“侨都·时评”,邀请江门当地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

    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今年建成通车,将为江门带来重大战略机遇。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广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从战略发展全局看,做好“大桥经济”这篇文章,迫切需要全市各县(市、区)立足区位和产业特点,加速形成共同迎接新机遇的崭新格局。

    俗话说,路通财通,道路是经济的命脉。从历史看,当前江门将进入大桥经济的“3.0时代”。“大桥”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在江门交通发展历史上,可以说是出现过对接周边城市的大桥1.0和2.0版本。1.0版本是外海大桥,1988年建成通车。从地图上看,江门似个半岛,作为连接外界纽带的桥梁,外海大桥结束了江门的半岛孤立状态。外海大桥的建成创造了国内同类桥梁建设的最快速度,同时它也是当时广东省内已建成的最大公路桥梁。2.0版本是江顺大桥,2015年建成通车后,往北与顺德、佛山和广州相连,连接江门南北“大动脉”江门大道,江门大道所经历的区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近七成。今年即将通车的深中通道和黄茅海跨海通道可被看作3.0版本的大桥时代,它们将共同刷新江门交通发展历史的纪录。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前行。从过去经验看,外海大桥、江顺大桥对江门经济社会带来极为重大的积极影响,时至今日这两座大桥潜在的经济效益仍持续发挥,但因在沿路布局产业方面缺乏系统有力统筹等不足,大桥优势转化还不够完美。当前,江门迎来新的通道,正聚焦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重大历史机遇,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的担当作为,中开高速赤坎收费站正式通车运营,深圳机场江门航空港计划与深中通道同步投入使用,等等,都充分体现江门积极拥抱“大桥经济”,加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展望未来,在谋深做实“大桥经济”这篇文章上,我们需要持续努力。一是从系统观念看,要确立全局性认识,大桥建成通车并非仅为沿线区域带来发展机遇,必然会对整个江门产生影响,要加强江门全域与周边城市资源的对接,尤其是产业布局上作差异化探索,因桥谋势、借桥造势、依桥强势,让产业和区位优势一起提升,招引大项目,吸纳大企业,加快建设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二是从城市形象看,一座城市的地标象征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期盼与向往,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可作为江门城市新地标,为江门城市形象建设带来机遇与挑战,应该抓住地标与城市形象间的纽带,通过对城市地标的宣传与改进,使“大江门”的城市形象更加具体与饱满。三是从生态发展看,大桥通车使往来江门的车辆、人员增加,对水环境保护、沿线生态、尾气排放量等方面带来一定挑战,要在注重生态保护的同时,采取措施大力优化物流,开发更多公共交通,给旅客更便利优惠的选择,更好呈现江门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宜居之美的时代画卷。

    桥梁连接的不只是路,还是经济腾飞的基石。“大桥经济”的到来,对于江门来说仍是新事物,需要各界不断探索。但毋庸置疑的是,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建设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可期,江门高质量发展也必将迎来新篇章。

    黄仕成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钟建基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