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海上天路 升海中之岛 筑海底隧道
——记者亲身体验,探索深中通道“奇迹密码”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6-28 07:23   

西人工岛定位为集桥隧转换、管理维护、科教观光为一体的功能枢纽。

 

    □文/图 毕松杰 粤交集宣

    伶仃洋上,长龙腾海。举世瞩目的大湾区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即将迎来全线通车重要时刻。

    海里筑长城、海中升双岛,海上架天路,7年来,前前后后共1.5万多名来自大江南北的建设者,架海上天路、升海中之岛、筑海底隧道,运用全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装备,在多风多雨多浪的伶仃洋,上演“风中穿针”“海底绣花”,终将这个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从蓝图变成现实。

    6月27日,记者来到深中通道,身临其境感受创下多项世界之最的基建奇迹风采,由西往东逐一抢先体验桥、岛、隧、水下互通等地,为大家解密通车各项工作准备就绪的深中通道容貌。

    深中大桥

    获桥梁界“诺贝尔奖”

    从中山侧翠亨东出入口驶入深中通道,向远方眺望,整条跨江跨海通道宛若一条游龙,蜿蜒盘旋在深蓝海面上,时而“腾空跃起”,时而“遁入海中”,穿行24公里,直抵深圳前海。

    记者在深中通道缓慢前行,两边波涛拍岸、头上白云飞流,穿过海天一色下气势恢宏、美轮美奂的中山大桥后,看到南中高速万顷沙支线在海上与深中通道直接相连,不远处十五届全运会大湾区最大体育场馆正加快建设,大湾区两座地标遥相呼应。

    再往前走,记者看到了高塔耸入云端,见到了身高270米的深中大桥,其与中山大桥之间的引桥,在海平面上构建出一条绝美的“S”造型,流畅优雅的弧线盘踞于辽阔的海面上。记者了解到,设计成“S”形,首先开车不容易犯困;另外,在宽敞的海面上,水流不是只有一个方向,桥墩要尽量与水流垂直,才能减少阻力,水流通过率才更高。

    继续深入,记者来到了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深中大桥,主跨达到1666米长。在深中通道10项“世界之最”中,深中大桥囊括了其中多项: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世界最高桥面、最高通航净空海中大桥;世界最大海中悬索桥锚碇;世界最高悬索桥抗风检验风速;世界最大体量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等等。

    行走在深中大桥上,最大的感受就是高。脚下是浩浩荡荡的伶仃洋,大桥距离海平面高达91米,相当于30层楼高,是目前世界最高通航净空海中大桥,达到76.5米。这为未来船舶的海上通航预留了充足的空间,即便装3万个集装箱的超大船舶,也能轻松通过。

    “深中通道桥梁工程高分通过了荷载试验,深中大桥获得了有桥梁界‘诺贝尔奖’美誉、国际桥梁大会授予的‘乔治·理查德森奖’,是本届‘乔治·理查德森奖’我国唯一一个、广东省内首个获此殊荣的桥梁工程项目,这是对深中通道内在质量优和外在品质美的肯定,更是对我国交通人这么多年来不断探索超大跨悬索桥技术发展的激励。”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范传斌说。

    都说“秤砣虽小,可压千斤”。记者还留意到,两个“钻石”造型的锚碇在东、西两端分足而立,这是大桥重要受力结构,用于固定主缆,外界形象地称之为“秤砣”。每个锚碇重约100万吨,面积相当于17个国际标准篮球场,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中锚碇,不仅能够抵抗海面风力、水流阻力,也能承受主桥近20万吨的自重,以及未来桥面超13万吨的车辆总重量。

    此外,为抵挡台风等恶劣天气,大桥建设团队研发了全新的气动控制技术,将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的颤振临界风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秒,通俗来讲就是能抵御17级台风。

    西人工岛如鲲鹏

    在伶仃洋上展翅

    在全长24公里的深中通道上行驶,车辆怎样从距离海面几十米高的桥上,安全顺利地开进海底隧道?深中通道西人工岛解决了这个问题。从空中俯瞰,面积约13.7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足球场大的西人工岛就像一只鲲鹏,在伶仃洋海面上展翅。

    越过深中大桥,记者来到了桥梁隧道交通转换的重要枢纽——造型如鲲鹏展翅的西人工岛。站在这里,东边是商贸发达的前海,北边是欣欣向荣的南沙,西边直面雄伟的深中大桥,一眼尽收大湾区的蓬勃发展和无限未来。同时,这里的建筑不仅颜值爆表,还肩负着各种实用功能。

    “西人工岛房建工程包括主楼、风塔、开关站、消防站、越浪泵房等。其中,主楼形状如同张开的翅膀,开关站、消防站以隧道为中轴对称分布,为圆形建筑,又像是为西人工岛这只鲲鹏‘点睛’。”深中通道管理中心副主任马二顺介绍,“这座高55米的风塔是隧道的通风换气设施,就像是隧道的‘呼吸系统’,日常可以将汽车尾气等废气排出,保证隧道内空气有效流通。万一发生火情,也可以起到迅速排烟作用,确保安全。”

    开关站位于西人工岛海底隧道入口右上方,状如明月,与岛上的消防站沿隧道中线对称分布,形如“鲲鹏双眼”。该建筑高度6.6米,建筑面积1765平方米,承载着西人工岛供电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岛上的“能源心脏”,将为深中通道西人工岛提供有力的能源保障。消防站位于西人工岛海底隧道入口左上方,与开关站相对而立,建成后将为深中通道全线持续提供有力消防安全保障。

    如果说西人工岛是深中通道的皇冠的话,主楼就是“皇冠上的明珠”。在阳光照耀下,西人工岛上迎海而立的主楼如棕榈叶般的幕墙引人注目,仿佛给状如鲲鹏的西人工岛插上翅膀。外立面的清水混凝土颜色简洁素雅,镂空结构实现通风与遮阳,与海洋环境融为一体彰显着建筑的美,还能提高使用舒适性,并降低建筑能耗。

    记者了解到,未来西人工岛将作为深中通道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办公场所。目前,位于主楼左翼的科普教育基地正在加紧建设。“通车后,社会车辆不能随意进入西人工岛。待科普教育基地建成后,我们将及时发布预约参观方式。”马二顺补充道。此外,深中通道还将谋划西人工岛旅游资源的开发,例如酒店、餐饮等旅游相关配套。

    建有世界首座

    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

    进入西人工岛的“身体”,记者一行来到了全长6845米的深中隧道,打卡这一入选“全球隧道与地下工程领域50项标志性工程”的地标。这里还是世界首条双向8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也是世界首次大规模应用。

    置身于深中隧道,难以想象这是穿越碧波万顷、横亘海底世界的隧道,路面平坦顺畅,超乎想象的明亮,一点都感觉不到自己身处在海底。穿行其中,仿佛在穿行“时光隧道”。同时,全程空气流通非常好,十分阴凉通风。

    记者在40米深的深中隧道拿出手机,发现信号也是满格,今后车主行驶在深中通道上,不仅可以实时导航,还能随时保持通信联络,实现“5G”冲浪上网。记者了解到,工作人员在隧道管廊内提前预留通信设备连接件、线槽等,为通信设备提供了集安装、供电、传输、信号发射于一体的实施环境,并在隧道内布有支持5G频段的泄漏电缆等设备,布放总长度约6万米,实现了信号无缝覆盖。

    记者在隧道两侧还看到,可智能调节的全彩景观灯带可以根据环境温度、车流状况变色。发生紧急事件时,灯带由近至远分段显示红色、黄色、绿色,能够引导人员有序疏散。同时,为了提高隧道内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隧道内设有照明智能控制器,能够根据检测到的洞内外光线、色温数据、交通量变化以及白天、黑夜等情况,自动控制调节灯光亮度,进一步护航行车安全。

    同时,隧道的天花边上还装了一条轨道,谈话间智能巡检机器人来回“巡逻”。“长6.8公里的隧道里共有14台智能巡检机器人,南、北行车洞平均每1.2公里就布有一台。这些小机器人,不仅承担着隧道交通环境和机电设备日常巡检工作,还可以在应急情况下,接受控制中心远程指令赶赴现场,实时监控、传递数据,并通过自带扬声器进行疏导。”北京交科设计院深中通道项目负责人霍洁介绍,隧道内还有双波长火焰探测器、北斗卫星信号模拟设备等大量智能化设施设备,这些“神器”,都将为不久之后车辆安全高效出行保驾护航。

    走到深中隧道尽头处,记者来到了世界首座高速公路水下互通立交,也就是深中通道东人工岛所处位置,这里最主要的功能是实现深中通道海底隧道与路面上各条高速公路的转换。驶出后接入广深沿江高速,可前往虎门和前海、香港方向;自主线隧道直行驶出海底隧道后,从第一个收费站出口驶出,可前往深圳机场与深圳宝安区;自主线直行,接入机荷高速,可前往深圳市区和龙岗区、惠州等;前行后可高接高转入广深高速,前往深圳市区或东莞。

    记者直行驶出深中隧道,正式来到珠江口东岸的深圳,迎面而来的是一块写着距离宝安机场400米的路牌,不远处每隔数分钟就有飞机在此起飞,低空掠过,蔚为壮观。

(责任编辑: 李芳菲  二审:钟建基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