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将突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抓改革,推动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势成群、全链条发展。
恩平依靠改革开放“闯”出一片天地,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改革潮涌锦江岸,击鼓催征向未来。8月23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江门市委宣讲团宣讲报告会、恩平市委宣讲团首场宣讲报告会暨全市科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举行。这是一场凝心聚力的宣讲报告会,也是一场目标明确的工作部署会,吹响了恩平市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恩平市各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规划,号召恩平全市党员干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始终保持“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奋力开创恩平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胡伟杰 谭锦波
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
今年,全面完成112项年度改革任务,实现“六个百亿”中工业投资突破100亿元、恩平工业园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的“两个百亿”目标。“十四五”期末,改革开放明显深化,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公平竞争制度更加健全,全市GDP突破300亿元。
阶段目标
2029年,高质量完成《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涉及恩平的改革任务以及省委、江门市委下达的各项改革任务,为2030年全市GDP力争突破500亿元奠定坚实基础。
远景目标
2035年,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成果,整体实现“五城共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完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人才集聚效应凸显的“珠西智造之城”;生态资源保护有力、生态环境优美宜居、生态价值转化充分的“广东绿美之城”;文化、旅游、体育互融互促,人文气息、产业气息、烟火气息相融相生的“侨乡活力之城”;镇域能级显著提升、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全域共富的“县域繁荣之城”;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教育医疗卫生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法治建设、平安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的“平安幸福之城”;全市GDP突破1000亿元,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A 依靠改革开放“闯”出一片天地
恩平有着敢闯新路的传统,无论是“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大槐橡胶林精神,还是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冯如精神,都体现着恩平人民敢为人先、敢于求变的改革基因。回顾恩平改革开放史,正是依靠改革开放,恩平“杀”出了一条血路、“闯”出了一片天地。
20世纪80年代,恩平市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进外资企业,创造性地使恩平工业从空白到形成以建材、化工、纺织服装、电声器材为主的四大支柱产业。40多年前,恩平市坚持改善“早播早插”水稻种植法,最终实现亩产千斤,揭开恩平农业战线改革序幕。
恩平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恩平市坚持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坚定不移“走改革路、吃开放饭、打创新牌”,为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塑造强劲动力源:
围绕着力解决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恩平市聚力培育壮大智能装备产业,4年时间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0倍,成为恩平第一大新兴支柱产业。出台“制造业23条”等政策,构建“1+3+N”全市大作战招商体制和“金牌店小二”“首席服务官”等制度,大力整治提升低效产业用地,推动追赶发展取得新成效;
围绕着力解决民生领域的痛点问题,恩平市以每年实施十件民生实事为抓手,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领域深化改革,入选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2023、2024连续两年有考生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建立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
围绕着力解决城乡融合发展的堵点问题,恩平市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大力实施“1145”强镇工程、推动“三区”协同发展,各级各部门围绕“镇镇有声、部门出彩、村村有戏”主动谋划、积极探索,形成了“两预两委托”“共富公司”、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一批“恩平经验”;
围绕着力解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难点问题,恩平市建立完善“社区吹哨、队伍报到、部门履职”“信访超市+外送服务”等工作机制,在省内首创“一站式侨益法律综合体”,打造了“我当一天网格员”“乡镇干部背包住村”等一批富有本地特色的“恩平样本”,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实践证明,正是通过不断突破思想和体制束缚,走好改革开放这条“必由之路”,才能让恩平发展充满活力。
B 聚焦五大领域深化改革
当前,恩平市改革工作呈现多点突破、多方发力的良好态势,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但也仍存在营商环境与先进地区有较大差距、生产要素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撑力不足、城乡融合发展有待加强、民生领域仍有短板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就必须以问题为着力点、以目标为着眼点,持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
恩平将突出抓好五大重点领域的深化改革工作,以恩平特色改革推进恩平现代化建设。
1 突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抓改革
持续完善招商引资政策。进一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优惠政策,针对智能装备制造、低空经济等特色产业的实际需求,精准制定具有突出优势的招商引资政策,推动形成规范招商、良性招商新模式。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奖励机制,深化政企(协会)联动招商,强化“政府+产业+链主企业”招商合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招商,拓展招商引资渠道。
持续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深耕减环节、减时间、减成本、优服务“三减一优”便利化改革,加快推进综窗改革,实现企业群众“进一扇门、取一次号、到一个窗、办全部事”,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学习借鉴深圳等城市的先进经验,针对“个转企”“小升规”“规做精”“专精特新”等不同类型市场主体发展的特性需求,瞄准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在用地、用工、融资、用能等方面的迫切需求,量身定制发掘寻找、孵化培育、扶持壮大的全链条机制,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持续优化园区管理体制。结合上级关于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持续优化工业园管理机构,推动园区公司实体化运作,充实壮大国企实力,建立完善投入管理机制,主动参与园区开发建设。
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稳字当头,逐步解决好债务包袱沉重等恩平市国资国企历史遗留问题。围绕北晟平台和五大产业板块优化国资布局,快推进林业碳汇开发、屋顶光伏资源等项目,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积极探索扁平式的新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国资国企工作一体化平台,提升国资国企管理水平。
持续健全产业发展机制。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加速布局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塑造一批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方面,陶瓷产业要加强自主创新,支持和鼓励新锦成、百强等优势陶瓷企业增资扩产、兼并重组落后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纺织产业要探索建设专业产业园区,分批次把染整企业搬迁入园,推动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生产;电声器材产业要向演艺装备、大信创产业转型升级,整合产业资源,打造更具国际影响力恩平电声器材品牌。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方面,智能装备制造产业要集势成群、全链条发展,推动数控机床产业加快引进剩余2个主要零部件生产企业,到2025年实现“不出园区就能产出一台数控机床”目标,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突破百亿;要绘制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等产业的产业链招商图谱,精准挖掘产业链上下游各节点目标企业,持续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未来产业加速布局方面,要用好冯如文化品牌,加快申报江门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加快与福田共建深江低空经济产业园,实现低空经济发展新突破。
2 突出农业农村优先抓改革
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全域推广“两预两委托”流转模式,大力整合农村设施用地,以做大做强广陈皮、簕菜、水产养殖等特色农业为抓手,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更好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学习借鉴浙江乡村职业经理人,培育壮大“共富公司”,探索开展整村打包运营、重点项目运营、“共富公司”联营等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乡村运营模式,提升联农带农质效。深入开展集体经济历史合同专项整治,针对发现的历史问题合同,按照分类管理、协商处理的方式,在合法合规、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逐渐消化、落实整改。
大力推动“社村”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加快构建县域主导、联镇带村、协同联动、运行高效的“社村”合作机制,争取到2024年底,县域“社村”运营公司年营收超5000万元,镇级综合服务站力争年营收达1000万元,全市参与“社村”合作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总结推广马铃薯全程冷链服务试点成功经验,发挥广东天业冷链物流产业园在农产品销售链条中的枢纽作用,推动丝苗米、马铃薯、香水柠檬等特色优势农产品“购—储—运—销”有序衔接。
3 突出增进民生福祉抓改革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全面推进学校“改薄”“提升”,推动鳌峰中学、鳌峰小学等项目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稳妥撤并沙湖镇6所小学(教学点),不断提升中心城区、乡镇教育的首位度。全力推动师资队伍整体提升,深化“县管校聘”改革,加强校(园)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建设。着力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推动恩平市职教园区(一期)9月投入使用,更好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抓好广东华侨学院(暂定名)筹建工作。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推动恩平市人民医院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龙头示范作用,围绕绩效改革、等级能力提升、打造“恩平市名医工作室”等方面抓好系列改革,不断规范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和诊疗流程。大力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加快建设更加完善的分级诊疗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流动,推动医护人员向基层优先、向专科优先。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应急救援能力,完善“110”“120”“119”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建立“警医联动”救援体系,提高交通、火灾等事故中受伤人员的救治效率。建立健全卫健系统统管机制,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办法,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
4 突出人才支撑抓改革
完善人才引进支持保障机制。围绕建强人才队伍,聚焦产业发展、乡村全面振兴以及教育、医疗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建立人才引进规划、制定年度人才引进目标,全面兑现人才“一揽子”激励政策,深化“恩才回归”,“十四五”期间新增各类人才约2万人。
创新人才管理模式。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制。建立“市才乡用”人才提级管理培育机制,大力推进医卫人员“县管乡用”等改革,有序推进人才流动,解决基层人才紧缺问题。
优化人才服务机制。持续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机制,完善重点人才全链条闭环服务机制,逐步形成人才“虹吸效应”,为恩平高质量发展引才、留才、聚才。
5 突出加强党的领导抓改革
完善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体系。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大力实施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计划,持续落实“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制度,深化“万名党员进党校”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深化改革智慧、掌握推进现代化建设本领。
健全选人用人制度机制。树牢重实干的用人导向,聚焦招商引资、“百千万工程”、信访维稳等重点领域,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加大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力度,着力解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
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为创新者鼓劲,广泛调动党员干部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