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围着热射病患者抢救。
专家教授查房。
“一个月连续接诊4例重症中暑患者,这是近十年从来没有过的!”昨日,江门市中心医院ICU(重症医学科)主任张爽告诉记者,“3人为职业性中暑,1人是在运动时中暑的。这可能与今年天气热、湿气重存在一定的联系。”人体核心温度一般在36.5℃左右。当出现重症中暑的时候,人体核心温度超过40℃,相当于全身器官“在热水里面煮着”,温度越高、泡得越久对器官的损伤越大。面对4名患者高温下的“生死关”,江门市中心医院ICU团队拉响了一场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陈君
得了热射病 身体变成一个“小烤箱”
重症中暑即热射病,从普通中暑发展为热射病是一个由轻及重的过程。当体温在40℃以上的时候,相当于身上贴满了暖宝宝,加上夏天30℃以上的高温,人体也吸热,整个身体有热也散不出去,直接变成一个“小烤箱”。
62岁的谭伯(化名),在高温、通风条件差的环境工作时,突然晕倒、抽筋、大小便失禁,被工友发现后立即送至附近医院。当时体温高达41℃,冰敷后体温降至38.9℃,4小时后被送至江门市中心医院,体温再次飙至40.9℃,并伴随低血压症状。
25岁的小吴(化名),结束3公里跑步后,突然出现四肢乏力、意识模糊、小便失禁等症状。同事第一时间打电话到医院,询问急救措施并执行到位,为后续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当小吴被送至当地医院,测量体温高达42℃,医护人员立即给予冰水擦浴、冰袋降温、静脉滴注冰盐水。40分钟内,小吴体温降至38.4℃,5小时后到达江门市中心医院。
“当患者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从事高强度工作时,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昏迷、抽搐),核心温度超过40℃,并出现多脏器功能损伤表现(肝脏、肾脏、横纹肌、胃肠道等),可考虑诊断为热射病。”该院ICU主治医师张直慧表示。
61岁的卓伯(化名),在高温环境工作时感觉手脚无力,接着意识不清、反复抽筋。5小时后,他被送至江门市中心医院,体温高达41℃。
59岁的田叔(化名),在高温环境工作时感觉胸闷、心慌,经休息也不能缓解,随后开始意识不清。4小时后,田叔被送达江门市中心医院,测量体温41.5℃,并出现呕吐、抽筋等症状。入院第二天的抽血检验报告提示肌红蛋白大于1000ng/ml,肌酸激酶1943I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15.6IU/L,谷丙转氨酶(ALT)121.7IU/L,乳酸脱氢酶365IU/L。
“得了热射病,相当于整个人长久地被闷在了高温浴池里,各个器官会被高温‘煮着’,内脏器官的细胞受损,然后器官也开始衰竭。”张爽介绍,换个简单的说法,这4位重症中暑患者体内的器官正在被慢慢“煮熟”。他们中有的人不停抽搐,就是因为中枢神经在高温下已经“熟了”,控制不了身体。在身体受热受损的情况下,他们体内原本的体温调节功能都会失效,很难再出汗。
多条“战线” 争分夺秒治疗患者
热射病最大的损伤因素是“热”。因此,保住性命的关键是阻断人体高温,减少其对机体的持续伤害。“热射病治疗的第一关键点,是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即在2小时内将核心体温迅速降至38.5℃以下。”张爽强调。
4位患者均经绿色通道迅速被送至ICU。接诊后,在该科医疗组长、副主任医师马婕的指导下,张直慧和同事们立即运用冰毯和冰帽进行降温,并以静滴冰盐水帮助降温。此外,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早进行血液净化治疗(CRRT),清除炎症因子的同时还可进行降温。
在控温和抗凝的同时,对患者其他系统的救治和保护也在进行着。热射病、高热引起抽搐昏迷、呼吸衰竭,3位年长患者病情较重,入院即接受了气管插管治疗。
“每一位病人都来得很急,团队争分夺秒为他们降温。”张爽表示,ICU病房现场,十几名医护人员围着患者转,有的气管插管,有的拿冰水,有的盖冰毯,有的戴冰帽,有的进行治疗。
在大家的努力下,好消息接连传来。谭伯、小吴和卓伯在ICU治疗后逐渐清醒,10天左右相继康复出院。谭伯感激地表示:“我是单亲家庭,自己一个人带着小女儿。感谢你们救了我一命,保住我们家庭的希望!”
然而,田叔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到院时已超过2个小时,出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明显升高,这是横纹肌溶解的表现。简单地说,就是肌肉损伤坏死进入血液,形成的肌红蛋白可能会堵塞肾小管,引起肾功能不全,很快会引起无尿。因此,必须把血液里的肌红蛋白清除。
从患者的血液中最大限度地去除肌红蛋白,有利于肾脏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治疗的结果。但是,传统的血液透析(HD)或血液过滤(HF)清除率低,对控制血清肌红蛋白水平无效。好在,该院近年来开展了一种新的血液净化技术——高分子截留血液滤过(HCO)。它能治疗清除肌红蛋白及炎症因子,是治疗横纹肌溶解的有效方法,既能降低治疗的风险,又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在田叔入院第2天,我们先采用‘HCO+HFD(血液滤过透析)’祛除高分子物质,后续给予CRRT。”张直慧介绍。田叔在第3天肌酸激酶大幅下降,肌红蛋白有效减少,乳酸脱氢酶下降至正常值,肾功能恢复正常,每小时尿量达100ml以上。他在第4天恢复清醒,第13天转出ICU,第18天出院。
细致关怀 让康复治疗师“驻”在ICU
值得一提的是,患者在ICU接受救治,家属因为不能随意探视,可能会过于担忧。为了能让家属更好地了解情况,同时为患者建立康复的信心,该院ICU实行“微信视频探视”,让亲情触屏可见。
在该院ICU住院期间,4位热射病患者均可通过护士手里举着的手机与家人视频连线。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该病房其他患者,也纷纷通过视频连线和家人“相见”。这样的人性化服务,既有效加强了医院院感防控管理,又缓解了家属对患者的牵挂之情。
“我们还会让康复治疗师‘驻’在ICU,既在ICU上班,也从ICU下班。”张爽介绍,让康复尽早介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难以想象,ICU的病人还能戴着呼吸机下地走路、戴着呼吸机在床上踩单车、肺康复训练、吞咽功能训练等。
在“高温杀手”面前,只有一部分患者能够幸存。回忆起这4个病例,张爽表示,核心温度的控制、凝血问题的博弈、多器官的修复是专业要点,早诊早治是关键。
不仅如此,热射病起病迅速,几个小时就能出现多个脏器功能损伤。与“死神”争分夺秒的竞速,也体现着ICU团队背后的专业实力。
去年3月,全国著名重症医学专家、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首席专家、战创伤中心执行主任苏磊教授担任该院ICU特聘教授。通过床旁查房、病例分析、现场解惑答疑,进一步提升该院重症医学诊治综合实力。在苏磊的指导下,该院ICU团队紧握机遇,强优势、补短板,以科技创新为抓手,着力打造一支诊治疑难危重症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百姓口碑好的重点专科队伍。
作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该院ICU目前设置病床近50张,每年至少开展新技术新项目5项,危重症抢救成功率超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