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高”一着的土地经——聚焦“百千万工程”下的农民公寓热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9-13 07:25   

农民公寓通过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可有效破除部分农村地少人多的困境。

农民公寓通过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可有效破除部分农村地少人多的困境。

 

东南·新城花园农民公寓项目开售当天便卖出90余套,均价仅4000元出头,村民购买热情高涨。

东南·新城花园农民公寓项目开售当天便卖出90余套,均价仅4000元出头,村民购买热情高涨。

 

作为农民公寓的建设主体,大多村集体都是外行的“开发商”。礼乐街道乌纱村的农民公寓项目从建好到入住,足足拖了数年。

作为农民公寓的建设主体,大多村集体都是外行的“开发商”。礼乐街道乌纱村的农民公寓项目从建好到入住,足足拖了数年。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农民公寓项目的住宅单元和临街商铺存在不同程度的空置问题。

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农民公寓项目的住宅单元和临街商铺存在不同程度的空置问题。

 

    江门的乡村,正掀起一股农民公寓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建、在建、谋划的农民公寓项目超过20个。

    农民公寓指农民在集体土地上统一建造、集体居住的单元农民公寓式住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2023年出台的《广东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建设农民公寓。

    伴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农民公寓方兴未艾,更多地方充分释放土地活力,书写了棋“高”一着的土地经。

    文/图 曹乃付 毕松杰 何榕

    A

    上天的“宅基地”

    宅基地短缺,是江门乃至广东不少乡村的普遍问题。在此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野蛮生长”,房屋建筑杂乱无章,乱搭乱建现象严重。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村里就没多余的宅基地可分了,好多当儿子的,还和老爸挤在同一屋檐下,三代同堂的家庭不在少数。”江海区外海街道东南村党委书记苏锦荣道出窘境。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江门大力支持盘活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各地相继出台农民公寓相关建设管理指导意见。越来越多农民公寓向天空“复制”宅基地,通过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有效破除部分农村地少人多的困境。

    江海区白水带东南地段五邑路北侧,是政府“补偿”给东南村的农用地专用指标地块,最多只能划分出几十块宅基地,远远满足不了全村几千人的需求。“像东南村这样‘蛋糕’不够分的村不少。为此,我们在上级部门支持下,联合街道、村‘两委’等,探索建设农民公寓,解决农民住房头等大事。”江海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常务副主任江国平说。

    “我们同村‘两委’及村民代表多次开会讨论,对村民宅基地权属情况进行全面摸排,了解到超过400户村民名下没有宅基地。基于此,我们力求科学规划,最终确定由东南村自筹1.8亿元,建设5栋16层高的洋房及1栋11层高的商业楼,提供300套住宅单元,示范建设全市规模最大的农民公寓。”外海街道规划城建环保办主任何嘉涛说。

    今年7月底,东南·新城花园农民公寓项目顺利开售。“这是村里最大的一次投资,动用了村集体年收入4倍多的资金。”苏锦荣表示,政府联合多个部门,有效压减了规划指标、土地报批、用地审批等用时,推动项目用地办理、规划报建、进场施工等关键环节基本“无时差”。项目从动工到封顶再到开放申购,仅用时一年半。

    B

    外行的“开发商”

    农民公寓在农村是新鲜事物,光是让群众理解、接受就不简单。

    “启动农民公寓项目建设前,村‘两委’班子挨家逐户发调查问卷,上门做通思想工作。经过努力,350户村民中,近八成同意,但仍有几户跑来村委会强烈反对,只要‘有天有地’的宅基地,不让盖楼。”江海区礼乐街道新华村党总支书记李壮伦说。

    “群众支持只是第一步,头一回当‘开发商’,太多事要学要做,太多手续要办理,设计用料要过关,预算制定要科学,招标采购要规范,安全生产要时刻盯紧,抽签购房要保证公平,还得担心卖得好不好。”李壮伦说,“村民的购买热情超出所料,连最开始强烈反对的几户都买了。”

    作为农民公寓的建设主体,大多村集体都是外行的“开发商”。礼乐街道乌纱村的农民公寓项目从建好到入住,足足拖了数年。“我们按传统自建房分包方式的思维,将土建、水电等不同工序分包,最后水电接通、消防验收时处处碰壁。比如层高超过6层的建筑需要泵房加压通水,我们事先不知道,导致不得不为补建泵房,单独再走一遍流程。”乌纱村村委会副主任胡锦明苦言,“那段时间老被人笑话,说我们花钱建了个‘烂尾楼’。”

    动辄数千万元甚至过亿元的农民公寓项目,对大多数村而言是天文数字级的投资。为此,不少村寻求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我们村人口众多,村集体财力有限,单凭自身力量筹集资金困难重重。找专业人做专业事是最优解,所以我们引入专业房地产商合作开发,解决资金和技术难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礼乐街道武东村党委书记区柏枝说。

    C

    渐热的“抬头看”

    如今的农村,新农人逐渐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形象,家里不再需要存放各种机械、农具以及收获的农产品。

    记者了解到,东南村农民公寓项目开售当天便卖出90余套,每平方米均价仅4000元出头。不少村民表示,小区环境美,设计也洋气,出门就是大马路,以后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很方便。

    客观而言,随着房地产市场降温,商品房价格回落,农民公寓逐渐失去价格优势,开发商普遍收紧投资,现在并不是建设的最好时机,但我市农民公寓建设热情却未受影响,在“百千万工程”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桥经济”历史机遇等东风下,越来越多农村积极向上“抬头看”。

    今年8月,总投资4500万元的礼乐街道威东村农民公寓项目正式动工。“早在2012年,我们就有建农民公寓的打算,受制于当时集体收入和政策条件,不得已推迟。随着‘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村集体收入相较那时增长了近10倍,政策上有了更大支持,建设条件完全成熟。”威东村党总支书记李泽伟说。

    新会区大鳌镇是经深中通道进入江门的首站。“深中通道的开通,是我们发展的好机会。我们参观了不少农民公寓,目的是借鉴经验,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拓展空间,让大家住得更好,更愿意留在村里发展。”大鳌镇东风村党总支书记黄长玲透露,他们已与房地产开发商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位于新会区三江镇沙岗村的银洲湾科创产业园专攻深江合作,入驻企业近八成来自深圳、东莞。“我们正在申请修建农民公寓,延伸打造创意街区,招引餐饮、超市等业态入驻,满足园区员工和村民生活需求。”沙岗村党支部书记梁健群说。

    与此同时,部分尝过甜头的村,正谋划推动农民公寓“更上一层楼”。“江门的发展越来越好,‘百千万工程’也给我们带来信心。新华村有计划建设新一期农民公寓项目,打算向上级政府建议,探索联合周边村合作建设大型农民公寓,降低单一村的投资风险,提升总体收益,避免重复建设,便于日后集约管理。”李壮伦说。

    D

    客观的“拖后腿”

    从无到有再到好,农民公寓的发展,面临着客观的“拖后腿”因素。

    农民公寓是在集体土地上统一建造、集体居住的单元农民公寓式住宅,每一个单元就是一块变相的“宅基地”。现行《土地管理法》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因此农民公寓的购买只适用于本村没领过宅基地的农民,出售限于本村,不得对外流转,这让部分村民不免担忧。“农民公寓虽然价格优惠,但首付比例高,本身流转范围窄,加上担心存在产权不明晰、物业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我们最终还是选择到外面购买商品房。”武东村村民刘启峰说。

    农民公寓实现生活方式根本转变的同时,亟待思想观念同步更新,并进一步激发宅基地制度改革活力。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以来,江海区等地综合考虑年龄、婚姻状况、风俗习惯等因素,对宅基地申请条件的分户原则作出更正,适婚年龄青年不限男女,都可申请购买农民公寓,满足村民实际需求。

    记者走访还发现,部分农民公寓存在不同程度空置,比如礼乐街道英南村的南雄雅苑农民公寓入住率仅约三成。“项目空置的原因并非没卖完,事实上早已售罄。主要是购房款已经花去不少积蓄,在每月供楼还贷的情况下,村民再挤出一大笔钱来装修属实不易,所以大多延迟装修没有入住。”英南村党总支书记胡日强说。不过,针对农民购房资金不足、还贷压力大等问题,金融支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我们联合中国农业银行、江门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托基层治理‘积分制’模式,创新定制农户信用‘积分贷’,精选低门槛贷款项目,为农民提高限额、降低利息。”江国平介绍,以东南村为例,均价48万元的农民公寓最低首付18万元,最长可15年分期,月供仅2000多元。

    E

    上楼的“后效应”

    越来越多农民告别祖辈延续下来的单家独栋式农居,和市民一样住进公寓式楼房,改变以往居住分散、消费薄弱、业态单一的乡村环境,有效促进布局提升和结构优化。

    以东南村为例,常住人口4300多人,农民公寓占地面积约2.6公顷,可提供300套住宅单元,容纳约1500人居住,有望带动三分之一常住人口集中居住。“东南·新城花园地处五邑路附近,紧邻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周边有众多园区和厂企。冲着这一点,我们计划收回附近2000多平方米地块,设计建设时髦年轻的大型广场,引入丰富的休闲娱乐业态,与农民公寓形成联动,打造城市化的消费新场景、网红打卡地。”苏锦荣说。

    展望未来,农民公寓将成为城乡连接的关键节点。东南村的农民公寓吸引了高级商务连锁酒店拟投资千万元进驻,今后将推动更多商业资源在此聚集;威东村的农民公寓通过吸引社会投资,建起一座市一级标准幼儿园,可为乡村配套更优质的学前教育……农民公寓催生越来越多“城市范”配套,既提升了农村公共服务能力,又让更多人看好乡村潜力。

    目前,我市各地农民公寓项目大多采取“住宅+商业”建设模式,利用一层区域打造商业模块,以物业出租为主要方式,为村集体带来持续性收益。“东南·新城花园项目配建约8000平方米商业用房,预计每年可带来超过300万元经济收益。”苏锦荣算了一笔经济账。这笔账,李泽伟也算过:“每年临街商铺和地面车位收入,预计可带来50万元收入。”

    物业出租作为被动收入来源,对其产出价值要做好预期管理。记者走访发现,部分农民公寓商业板块存在不同程度的空置现象。“按照计划,我们的农民公寓商铺位置满租情况下,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60万元,但实际仅12万元。”胡日强说。

    农民公寓的聚集效应,还催生了农村物业管理服务的新市场。“针对村民集中居住的需求,我们特意成立了物业公司,为农民公寓提供规范周到的物业管理服务,并统筹做好村内其他物业的管理,让大家住得更舒心,村集体经济发展更有条理。”李泽伟说。

    侨都大地上,接连拔地而起的农民公寓,拓宽了村集体经济利益转化渠道,吸引了人流、物流、资金汇聚于此,让有必要转型发展、条件适合的农村加快向城市转变,高效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互相加持、互相赋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责任编辑: 李芳菲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陈淑婷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