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上“双通道” “桥”见新江门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9-24 07:24   

黄茅海跨海通道计划年底通车。

黄茅海跨海通道计划年底通车。

江门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图为侨乡原创舞剧《侨批·家国》。

江门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图为侨乡原创舞剧《侨批·家国》。

江门已吸引隆基绿能等规划产值超百亿元项目落户,带动硅能源、新型储能等产业实现“从无到有”。

江门已吸引隆基绿能等规划产值超百亿元项目落户,带动硅能源、新型储能等产业实现“从无到有”。

深江航空港开通以来已运送旅客超万人次。

深江航空港开通以来已运送旅客超万人次。

2023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30亿元。

2023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达230亿元。

深中通道已于今年6月30日通车。

深中通道已于今年6月30日通车。

    75年来,新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变,以巍巍雄姿屹立于世界之东方。75年,也是江门感恩奋进拼搏的75年,从百废走向新生,从贫弱走向富庶,从落后走向进步,不断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出自强奋进的勃勃生机。

    75年来,江门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了江门实践、江门经验。进入新时代,江门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攻坚克难、团结奋斗,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展现新气象。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党的二十大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为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明确为新时代“最大的政治”。

    家国同梦,励耕致远。市委十四届五次、六次全会对江门现代化建设作出部署,提出要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历史机遇,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

    处在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新的起点上,在深中通道已开通、黄茅海跨海通道即将开通,深江铁路加快建设的历史机遇期,江门正抢抓“大桥经济”重大历史机遇,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新篇章,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江门新的更大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息。

    文/赵可义 图/周华东 郭永乐 毕松杰 粤交集宣 深中通道管理中心

    A

    扛起新使命

    推动江门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不同使命与任务。

    根据所处发展阶段,明确党的中心任务,并将其作为“最大的政治”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为之奋斗,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7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侨乡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

    南国春早,潮涌珠江。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大幕。敢闯敢试、开放包容的江门人,改革争先、拥抱时代,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期”。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肩负新使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上下心怀“国之大者”,感恩自强奋进,优化提升市委“1+6+3”工作部署,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展现新气象。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是建市初的141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3年突破8万元,达到83409元,是建市初的95倍,实现了经济由量小质弱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跨越;

    ——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732亿元,外贸出口额1408.3亿元,是建市初的133倍,实现了由封闭落后向全方位开放的跨越;

    ——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84元,是2012年的2.4倍;全日制在校学生(含幼儿)2023年91.19万人,初中升学率达99.13%;医疗卫生2023年末1842家,拥有床位超2.7万张……江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富足安康的重大跨越。

    面对“最大的政治”任务,江门的定位与责任是什么?对此,市委十四届五次、六次全会作出部署并提出,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用10年左右时间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推动江门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江门新的更大贡献。

    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江门正扛起时代的使命与任务,大踏步勇往直前。

    一线实践

    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江门提出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体现了江门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理解与责任担当。

    9月12日,“江门小鸟天堂古树名木平安守护行动”启动仪式在广东新会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举行。该行动旨在创新推出古树名木保护救治保险,建立起对古树的长效保障,续写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江门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绿美江门“六大行动”和林长制三年行动计划,超额完成省林分优化、森林抚育任务。绿美江门生态建设获省生态环保督察组批示肯定;河湖长制获国务院督查激励、省考核优秀,成为省全域水经济两个试点市之一。

    江门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先后在北京、天津、江门等地成功举办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传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并举办新编粤剧《碉楼》巡演暨“红线女粤剧艺术周”、中国侨都武术节、舞蹈节等活动,打响江门“侨乡文脉传承地”等10张城市文化名片。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江门积极涵养培育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持续擦亮文明城市底色。“狂飙”打卡热,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江门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的魅力。作为中国著名侨乡,江门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桥”,海内外华侨华人、世界看中国的“文明窗”,“前店后厂”国际传播机制做法获中宣部肯定。

    B 抢抓大机遇

    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

    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底气何在?

    从国家大局看,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重大国家战略,被赋予“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大湾区肩负新使命、建设进入新阶段。

    江门作为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与港澳人缘相亲、地缘相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新区开发”。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将助力江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目前,深中通道已经通车,黄茅海跨海通道也将在年底实现通车,届时大广海湾地缘格局将发生根本性改变,推动大广海湾经济区、银湖湾滨海新区大规模开发建设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江门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正以大广海湾经济区为突破口参与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大湾区粤港澳合作新的国家级平台,将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协同发展、错位发展、联动发展,势必凝聚起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势能,实现城市能级量级的跃升。

    再从全省全局看,一直以来,珠江口东西两岸客观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去年初,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再造一个新广东”。再造一个新广东,西岸城市势必要肩负起新增长极的重任。对照珠江口东岸城市所需,空间是江门目前的显著优势。江门陆地面积占大湾区1/6,超过港澳深珠莞中6城面积总和,且开发强度仅11.65%,特别是3240平方公里的大广海湾经济区开发强度不到6%。作为大湾区唯一具备可大规模连片开发土地的城市,江门可为再造一个新广东提供广阔空间,在大湾区新一轮大发展中必将大有可为,必定大有作为。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随着“双通道”今年全线贯通,连通珠三角枢纽新机场的珠肇高铁2027年建成通车、连通深圳的深江高铁2028年建成通车,江门可更好链接周边六大国际机场、三大世界级港口,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构成“黄金三角地带”,江门区位优势将迎来历史性突破和提升。

    这一改变不仅拉近了江门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发展平台的时空距离,还强化了江门作为大湾区西拓的桥头堡作用,届时,扎实的产业基础、丰富独特的侨务资源、极具竞争力的生产生活成本等比较优势,将在“大桥经济”时代得到充分释放,为江门开展区域产业协调合作、导入和承接高端产业要素资源营造更为有利的环境,江门有能力有信心打造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广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主战场。

    回顾过往,我们不难发现抓住发展机遇的重要性。20世纪初,江门开埠,借助便利的水网优势,成为粤西地区对外通商口岸和重要商埠;新中国成立后,江门抢抓机遇,明确产业定位,全市万众一心、拼搏奋进,经过建设已成为广东省重要的轻工业制造城市,奠定了城市现代工业的基础。

    “双通道”开通后,江门各种优势机遇将进一步交汇叠加,各种重大利好将加速集聚,抓住“大桥经济”这一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侨乡行!

    一线实践

    黄茅海跨海通道计划年底通车

    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也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线。目前,黄茅海跨海通道项目已全线贯通,预计11月底交工验收,正向着年底通车目标冲刺。

    黄茅海跨海通道起于珠海市金湾区,向西跨越崖门口黄茅海水域,终点位于江门台山市,全长约31公里,其中海域段长度约14公里,跨海段设置高栏港大桥和黄茅海大桥2座主桥,采用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为100公里。

    据悉,黄茅海大桥桥面采用分体式钢箱梁设计,由两个钢箱梁及横向连接箱组成,桥面总宽50.4米,宽度在同类桥型中位居省内第一,同时这也是分体式钢箱梁在广东省内首次大规模应用。

    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后,从港珠澳大桥向西,经珠海市金湾区内的洪鹤大桥、鹤港高速直通黄茅海跨海通道,全程高速,将大大缩短港澳往来粤西的时间。未来,黄茅海跨海通道将与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一起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实现大湾区经济发展向粤西和沿海地区辐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早日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

    C

    聚焦首要任务

    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坚实

    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近年来,江门开拓创新、担当实干,强力推进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多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强势破局,高质量发展根基更加坚实。

    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工业是经济的“压舱石”。自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并实施“六大工程”以来,江门工业逐渐走出了一条“破”“立”和“质”“量”并举的振兴之路,成为全省第6个工业投资破千亿地市。

    作为广东传统制造业基地,江门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狠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加快培育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成功培育现代化农业与食品、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等三大超千亿产业集群。同时,江门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人才链,主动参与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谋划推进建设江门双碳实验室、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分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江海智慧安全应急联合实验室等,开辟硅能源、新型储能、安全应急等特色产业新赛道。

    江门工业“筋骨”正变得强健,工业经济增长新动能正逐步释放,正稳健迈向“万亿工业”之城。

    高质量发展,协调是内生特点。协调发展,就要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

    江门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制约了高质量发展。2021年,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持续推进东西部共同富裕。此后,江门不断完善系统区域平衡发展,创新推动蓬江、江海与恩平,新会与台山,鹤山与开平,在产业、民生、交通、应急等领域结对合作、协同发展,建好区域平衡发展基金项目库,组建19个跨区域教育集团,选派244名校长教师、100名优秀干部双向挂职,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均衡。

    “百千万工程”是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江门大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广泛汇聚各方力量,一体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新会进入全国工业百强区,开平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蓬江入选全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榜,鹤山及6个镇60个村(社区)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50%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年度考核全省第1,成为省现代化海洋牧场先行市。

    一线实践

    打造区域平衡发展综合试验区

    江门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印发实施《市领导同志定点联系县(市、区)工作方案》《市直部门牵头挂钩联系县(市、区)方案》。推动东西部对口协作,蓬江、江海与恩平,新会与台山,鹤山与开平结对并全部签署对接合作框架协议,大力推进组团式常态化帮扶。

    近年来,对口协作双方大力推动产业园区共建,如,蓬江、江海与恩平共建水都产业园,引进广东恩州山泉水项目;新会与台山打造海工装备产业园,现代化海洋牧场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台山1号”已于今年3月在新会银洲湖顺利下水。同时,促进公共服务协作是另一项重要举措,江门出台基础教育结对帮扶工作方案,实施“新强师工程”,实施“万名医师下乡工程”,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D

    用好关键一招

    以开放促改革 以改革促发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40多年,地处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江门,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团结进取,弘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先行先试,在许多领域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如,1978年11月,市无线电三厂以来料加工、补偿贸易方式从日本引进全套收录机生产设备,成为全国电子行业首批“三来一补”企业;20世纪90年代初,抓住股份制改革的机遇,推动一批企业上市;在海内外乡亲的鼎力支持下,创办了五邑大学……我们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农业市发展成为基础扎实的工业大市,靠的就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

    开放,是融入侨都血脉的基因。江门正充分发挥“海内海外两个江门”资源优势,主动谋好一域助力全局,全力在联系服务全球华侨华人中体现侨都担当。随着“港澳融合”“侨都赋能”工程深入实施,江门开放的步子迈得越发稳健。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江门以改革“关键一招”破局开路,有章有法推动全市“一盘棋”发展产业集群、以“一网融合”加强社会基层治理、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领域真改实改,一批改革成果走在全省前列,推动了侨乡各项事业呈现关键性转折性向上向好。

    如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举措,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旗定向,发出了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动员令。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必须始终秉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当前,江门高质量发展仍有一些“老大难”“硬骨头”问题迟迟未能解决,必须扎扎实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如,要加快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需要深化改革等。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踏上新征程,要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门新篇章,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改革开放。

    一线实践

    建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

    去年12月26日,位于江门台山的大广海湾RCEP经贸科技文化合作交流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动工,充分彰显了市委、市政府抢抓RCEP重大机遇、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担当作为,对于广东参与RCEP区域合作具有积极意义。

    中心将高水平打造台山对外开放区域性高地,形成东部城市创新发展区和西部新兴产业发展区。其中东部城市创新发展区将采用产城融合思路,建设涵盖文化交流、会议展贸、文旅教育等业态的科创文商综合体;西部新兴产业发展区将依托良好的深水港口与丰富的能源供应,重点打造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物流装备、数字商贸等新兴战略产业,为台山市加强RCEP区域经贸合作奠定坚实基础。中心将通过常态化举办RCEP成员国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相关活动,全方位促进台山与RCEP成员国有关商会及行业协会间的交流与合作。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王雪晴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