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载长歌奋进 用心守护侨都人民健康福祉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09-30 07:25   

“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受到百姓欢迎。

“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受到百姓欢迎。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

随着医疗技术的提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

    75年,在江门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史上,分量有多重?

    这是一条永不停歇的奋斗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个个立柱架梁的民生举措相继实施。进入新时代,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筑牢健康根基。

    这更是一条矢志不渝的初心之路。在党建引领下,广大医务工作者以初心为舵,以使命为帆,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长歌奋进、踔厉前行,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用心守护侨都人民健康福祉。

    文/江门日报记者 邓榕

    通讯员 周恒伊

    图/医院提供

    A

    固本强基 卫生健康发展实现大跨越

    健康,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基层健康治理既是国家卫生健康治理体系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效度和温度的“神经末梢”。一直以来,市卫生健康系统坚持以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深度融入“百千万工程”,积极促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家住恩平的黄伯,突发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此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在我市第四批帮扶专家团队的帮助下,当地县级医院建立了规范的急性破裂动脉瘤介入处理流程及机制,实现了技术水平的提升。如今,黄伯无需转诊,在家门口就可完成急性破裂动脉瘤介入术,大大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风险。

    这只是江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加快推进新一轮基层服务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围绕“县强、镇活、村稳”改革目标,通过“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万名医师下乡”三大工程,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质服务基层行创优行动”等16个子项目,提升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实现全覆盖。截至2023年底,全市拥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44个,实现了“一镇一院、一街道一中心”及按需设置村卫生站的基层医疗卫生网络覆盖。30家卫生院获评国家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2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占比35%,比率在全省排名第四;全市5个县(市、区)县域医共体紧密型治理实现全覆盖,医共体建设绩效评价连续两年全省排名前三。市域内住院率保持95%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扩面。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94元,服务项目增加到28类。全市全面开展免费婚检、免费增补叶酸、免费孕前优生检查、产前筛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评价连续5年在全省位列优秀等次,基层服务网底持续筑牢。

    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诊疗服务的期盼,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

    截至2023年底,我市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至80.46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0‰下降到1.68‰;孕产妇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0/10万,均呈数量级的下降,妇幼健康核心指标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国家前列水平——这三个国际通行的居民健康衡量指标的变化,不仅见证了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不凡历程,也成为了健康江门建设的生动写照。

    B

    深化医改 群众就医获得感成色更足

    “民有所想,我有所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一直以来,市卫生健康系统把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让群众“少生病”

    公共卫生防线更加牢固。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上下一心,冲锋在前,充分发挥“战疫”主力军作用,积极应对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重大突发疫情,用实际行动践行生命至上,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连续31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35年无白喉病例报告,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控更有效有力,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肺结核疫情呈现稳步下降趋势,基本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建立市、县、镇三级卫生应急救援队伍114支,全面覆盖紧急医学救援、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核辐射事故卫生防护、突发化学中毒救治、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等各专业板块;各县(市、区)至少有1家公立医疗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连续7年获全省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工作优秀市或先进市,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80个试点地区中以满分200分的成绩并列全国第一,相关工作在国家和省作经验介绍。

    ——完善医疗服务网,让群众“看好病”

    卫生资源总量显著增加。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1842个,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 5.67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3.01人、3.96人。本科及以上、中高级职称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持续提升。

    智慧医疗建设稳步推进。开展江门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全市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公卫、医疗信息互联互通,已建居民健康档案超460万份;28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接入省检查检验项目互认共享平台工作;8家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已实现全链条就医购药服务“掌上办”,有效破解门诊“三长一短”(排队时间长、检查时间长、交钱时间长、看病时间短)等突出问题,切实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

    ——筑牢医疗“保障网”,让群众“看得起病”

    从无到有,一张惠及百姓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全面建立,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最大程度让群众告别“小病拖、大病扛”。

    全面落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任务,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医用耗材加成,同步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调整。配合推进医保支付改革,开展按病种分值付费,建立危重病例审核机制,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医改红利。

    一件件民生实事的扎实落地,一系列惠民政策的高效出台,不仅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速度”,也深切体会到新时代的民生“温度”。

    C

    提质增效 健康江门更加公平可及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一直以来,市卫生健康系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抓创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省的重大机遇,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以奋进之姿描绘江门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万千气象。

    ——这是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的75年。

    江门市中心医院入选广东省第二期20家高水平医院重点建设医院,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升级为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江门市中心医院、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江门市人民医院进入粤港澳大湾区最佳医院100强;全市公立医院市级及以上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9个;提速建设急诊急救“五大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县域全覆盖;建立新会陈皮研究院等8家医疗创新平台,市中心医院、市五邑中医院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市中心医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入选广东省100个博士博士后创新平台,学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这是中医药发展阔步向前的75年。

    全市拥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培育单位1个,国家、省中医重点(特色)专科39个,国家、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6个,国家级、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各1个;建成市、县有中医院,乡镇有中医馆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中医馆,真正打通了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这是人口高质量发展的75年。

    “一老一小”关乎民生、连接民心。生育支持举措持续完善,全市托育服务机构已达462家,可提供托位数为23595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89个;老龄健康再创新绩,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100%设置老年医学科,103家医疗机构创建成为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4家医疗机构获评为省级老年人友善医疗机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超过38%;创建3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新会区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9个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这是健康行动持续优化的75年。

    实施健康江门行动,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18个专项行动。国家卫生市实现零的突破,省以上卫生市实现全覆盖,省以上卫生镇比例达91.8%,全市健康县(区)创建实现100%全覆盖,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32%,位列全省第五。

    75年砥砺奋进,75年矢志为民。一个更公平可及的健康江门正在走近,一个蕴含活力的健康江门逐渐可感知、有共鸣。

    面向未来,市卫生健康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事、市之重点、民之关切,持续构建公平可及、安全有序、优质高效、系统连续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

    循大道,至万里;秉初心,谋远图。新征程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保持挺膺之姿、勇担发展之责,同心协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谱写民族复兴伟业的历史新篇章!

    延伸阅读

    一组数据见证江门卫生健康发展成就

    健康指标

    80.46——三大健康指标显著提升。我市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至80.46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0‰下降到1.68‰;孕产妇死亡率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500/10万下降到0/10万。

    医疗服务

    1842——卫生资源总量显著增加。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 1842个,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5.67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3.01人、3.96人。本科及以上、中高级职称以上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比持续提升,现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0个,在实践基地博士后34人。

    1744——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推进。全市拥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744个,实现了“一镇一院、一街道一中心”及按需设置村卫生站的基层医疗卫生网络覆盖。全市5个县(市、区)县域医共体紧密型治理实现全覆盖,市域内住院率保持95%以上,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市。

    94——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94元,服务项目增加到28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绩效评价连续5年在全省位列优秀等次。

    一老一小

    4.89——全市托育服务机构已达426家,可提供托位数为23595个,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89个。

    100%——全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100%设置老年医学科,103家医疗机构创建成为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4家医疗机构获评为省级老年人友善医疗机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超过38%,创建3个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新会区被评为第一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9个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中医发展

    3——建成市、县有中医院,乡镇有中医馆的三级医疗服务体系,真正打通了中医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服务。

    39——高水平中医药服务不断扩容。我市拥有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培育单位1个,国家、省中医重点(特色)专科39个,国家、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6个,国家级、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各1个。从“国家队”到“省级队”,高水平中医药服务覆盖面越来越广,辐射带动能力越来越强。

    100%——基层中医药服务“筋强骨健”。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设置中医馆,基层中医诊疗量占比37.58%,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务。

    公共卫生

    31——重大疾病防治取得新成效。连续31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35年无白喉病例报告,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控更有效有力,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肺结核疫情呈现稳步下降趋势,基本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114——建立市、县、镇三级卫生应急救援队伍114支,各县(市、区)至少有1家公立医疗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

    1——在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80个试点地区中以满分200分的成绩并列全国第一,相关工作在国家和省作经验介绍。

    100%——国家卫生市实现零的突破,省级以上卫生市实现全覆盖,省级以上卫生镇比例达91.8%,全市健康县(区)创建实现100%全覆盖。

(责任编辑: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