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是关系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键小事”。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指出,要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完善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支持政策,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以解决老年人就餐问题为切入点,我市积极尝试引入餐饮企业,创新助餐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用餐服务需求的同时,为餐饮企业抢占银发经济新赛道提供平台和机遇。其中,江海区的“邻里餐桌”铺开较快,目前共有16家餐饮企业成为“邻里餐桌”服务点。
在“邻里餐桌”就餐可享优惠
位于江海三路的江门市江海区南海渔村鱼翅海鲜酒家,是江海区“邻里餐桌”服务点之一。近日,记者看到该店大堂里坐满了正在用餐的客人,其中不少是老年人。“很多老人都爱来喝早茶。”该店总经理司徒艳银表示,为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他们积极加入“邻里餐桌”。
《“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建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网络,支持高质量多元化供餐。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提到,要扩大老年助餐服务,引导餐饮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公益慈善组织发展老年助餐。
在“银发族”吃饭问题上,近年来,我市重点支持积极性高、老龄化率高的街道或村(社区)布局长者饭堂及助餐点,加强老年助餐服务供给,并发展“集体用餐配送+助餐点+入户”助餐服务。目前,全市在运营的长者饭堂(含助餐服务点)122家。
今年以来,我市又有新动作。在传统助餐模式基础上,江海区推出了“邻里餐桌”项目,由江海区民政局、各街道共同打造,发动江海区餐饮协会、江海区个体私营协会及辖区餐饮企业通过在服务场所设置“邻里餐桌”的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价格优惠、品种多样的助餐服务。年龄满60周岁及以上的中国公民(含港澳台同胞),在“邻里餐桌”就餐,凭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港澳台身份证进行结算,全桌可享受就餐优惠。这是我市发展银发经济、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探索和总结养老服务新模式的又一次重要尝试。
“随着老年群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聚餐成为常态,‘邻里餐桌’可一定程度满足老年人对高品质、个性化的用餐服务需求,同时也能为餐饮企业抢占银发经济新赛道提供平台和机遇。”江海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对于长者食堂而言,公益是底色,但也有盈利点相对不足的问题,“邻里餐桌”项目则是社会化助餐模式,在给老年人让利的同时,也带动了餐饮企业的发展。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为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让老人吃得放心,江海区民政局选取安全卫生有保障、菜品营养丰富、服务质量优的餐饮企业作为“邻里餐桌”服务点。
鼓励更多优质餐饮企业加入
据介绍,目前江海区共有16家餐饮企业作为首批“邻里餐桌”服务点,包括金鸿楼、第一城渔村、老广新意、五邑海鲜城等多家知名餐饮企业。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些服务点都会为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就餐提供优惠,如打折、免茶位费、指定优惠菜式等,折扣从7.8折至9折不等。在江门市江海区南海渔村鱼翅海鲜酒家,周一至周五的早茶点心11:00前结账可享7.8折,11:00之后结帐为8.8折(特价、节假日除外),周六日11:00前结账是8折。金鸿楼给老人提供9折就餐优惠,不分时间段。金鸿楼负责人梁月嫦说:“我们会根据老人的口味偏好尽量调整菜品,比如针对需要低油、低盐饮食的老人,或是牙齿不太好的老人需要更软糯的食物,我们都会做出相应的调整。”
为让老年人知晓,餐饮企业会在室外醒目位置悬挂统一的标识,公示老年人就餐的优惠内容。“老年人来吃饭,我们都会主动告诉他们有点心可以送,如紫心番薯薄撑、外海手工竹升面等,老人和家属都很高兴。”和苑农庄创办人冯文勇说。
据悉,餐饮企业成为“邻里餐桌”服务点后,有的直接促进了生意更上一层楼;有的则间接营造了良好口碑,企业通过参与其中,彰显了社会责任,同时也在银发经济赛道上有了新尝试。
小小助老餐,惠及大民生。当前,江海区民政局仍在与餐饮企业洽谈。根据《江海区“邻里餐桌”项目方案》,该区将结合各街道助餐实际,合理规划建设老年餐桌,每个街道逐步扩展3处及以上“邻里餐桌”。“我们希望能够引入更多不同层次的餐饮企业入驻,不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让‘邻里餐桌’项目惠及更多老年人。”该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江海区餐饮协会会长,邝耀明表示,老年助餐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协会会继续鼓励更多优质餐饮企业加入“邻里餐桌”,助力江门先行先试走出一条具有本地特色的多元化“邻里助餐”新模式,让老年人乐享美好“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