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山火龙可以舞得更“火”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10-08 07:25   

    中秋至国庆期间,鹤山市举办“龙腾非遗文化月”活动,多地香火龙、彩龙起舞,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观赏。笔者作为一名非遗研究者,参加了其中的一些场次和活动,也对鹤山火龙的保护传承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鹤山火龙之所以能“出圈”,除了媒体的宣传外,更有其自身的过硬品质。纵观全国,舞火龙习俗在不少地方都有传承,有些还是国家级非遗。但鹤山火龙的独特之处在于,这不仅仅是某一村的活动,而是整个区域的活动,且各有各的传说与传统。正是有这样深厚的底蕴,鹤山才有底气举办为期半个多月的“龙腾非遗文化月”活动。

    但是,鹤山火龙仍然不够“火”,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把这样的星星之“火”点遍全国,甚至是全世界有华侨华人的地方,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提升呢?

    首先是在非遗等级上的提升。有很多国内案例说明,头顶国家级非遗光环的项目,能获得更多受众的关注与欢迎。那么,鹤山火龙有没有机会冲击国家级非遗呢?

    就目前情况来看,鹤山火龙没有作为一个整体项目入选各级非遗名录,而是分散成若干个项目,这是它的弱点。如大家熟悉的陈山火龙是省级非遗,与陈山村一路之隔的黄洞村的黄洞火龙则只是鹤山市级非遗,还有圣堂村火龙也是鹤山市级非遗,而其他村的火龙则没有非遗桂冠。与鹤山相邻的蓬江区棠下镇的良溪火龙则于今年入选蓬江区级非遗名录。

    如果能够跨村、跨市县合作,将这些火龙活动整体“打包”,包装成“鹤山火龙”,或者是“雅瑶—棠下”火龙,将这片地域相连、历史相连、人文相近的活动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火龙活动活跃区域”进行申报,其唯一性、独特性就会非常突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所规定的“具有重大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要求,成功申报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

    其次是在非遗体验上的提升。从目前情况来看,鹤山火龙有较为原汁原味的传统活动环节,确实值得称道。但往往受限于举办时间在夜晚,举办活动单一,使前来体验的游客有“一次鲜”的感受,难以勾起再来“打卡”的念头。其实,鹤山火龙大有文章可做。

    提升非遗体验可以考虑延伸参与内容。我们可能有一个误区,认为舞火龙像舞纱龙一样,拿起来舞就完事了。其实不然,舞火龙在前期还有一大堆烦琐的工作,包括上山采集山草,全村出动扎龙,这项工作要持续两到三天时间。而在官方公布的活动指南中,也只是写了各村舞火龙的时间点,直接把之前准备的内容忽视了。在笔者看来,这些在本地人看似枯燥的环节,也是能让城市人备感趣味的内容。因此,不妨把各村活动的内容标示得更加详细一点,相信就能让前来体验的游客有别样的感受。以陈山村为例,它在白天的魅力更加迷人,整条村星罗棋布地布置着各种各样的民俗馆、展示馆和老旧民居,这些景点只有在白天,游客才能更好地慢慢体验,延伸参与内容正好可以与舞火龙珠联璧合。

    提升非遗体验可以考虑创新参与内容。民以食为天,所有的传统活动都离不开吃。就如扒龙舟,吃龙舟饭是一个更让人激动的活动。顺着这样的思路,舞火龙是否也可以有类似的活动呢?与扒龙舟不一样,舞火龙必须是在晚上,当火龙舞完之后,基本已是晚上十点后了。而舞火龙的村在活动结束后,往往就忙着收拾,看累了的游客要吃宵夜只能跑到别处。为此,我们能不能进行一些创新,让所在村的食肆开出“食夜粥”活动,把饥肠辘辘的游客留下来?这是一种商业行为,并不需要主办方去投入或操心,商家嗅到商机后,就会张罗起生意;游客又会被经常挂在嘴边的“食夜粥”口头禅所吸引,留下来继续体验。如此一来,就能形成几方共赢的局面。           宋旭民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钟建基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