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得:核心素养视角下融合劳动教育的小学科学教学探究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10-10 07:27   

    融合劳动教育的小学科学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思想、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既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会华侨实验小学 朱兰清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是立足学生素养发展,以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为重点,促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而劳动教育要帮助学生学会实践、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这是与小学科学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相通的。

    结合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和劳动教育的特点,将劳动教育与科学教学融合,以“科学—劳动”模式开展科学教学,使教学模式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科学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校内向校外延伸,有利于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劳动意识的形成和劳动能力的发展。

    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创新思维的形成

    小学科学教学倡导探究式学习,以动手实验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和劳动教育都是围绕着动手实践开展,通过科学课堂教学来渗透劳动教育是可行的。例如学生在学习《植物的“身体”》这一单元时,需要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如果只是在讲课过程中配合内容让学生去认识、去观察,未免粗浅了。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劳动能力,我在开学初就安排学生种一些番茄等能开花结果的植物,并指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让学生在这一个过程中对植物的各部分有了充分认识,把书本知识转化成通过实践所得到的知识,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实践能力,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形成。

    二、磨炼学生意志品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以动手实践为主,不仅可以促进手脑和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锻炼体魄,在心理上也可以磨炼意志,与科学教学中坚持观察与记录相通。所以,在劳动教育中学生要树立劳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惧困难和坚持的品质。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土壤》时,学生不但要寻找土壤,了解土壤中动植物生活的痕迹,进行记录,还要了解不同地方土壤的颜色不同、成分也不同等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要不怕脏、不怕累,通过寻找不同的土壤来了解土壤的成分和作用,加深对这一内容的认识。有部分学生会比较害怕蚯蚓等爬虫类小动物,产生畏难情绪。我会做好思想引导,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学生有进步时,要及时表扬,使学生能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及时肯定——再进一步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这一个过程中磨炼意志,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拓展劳动教育场地,使劳动教育和科学教学有机融合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指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文化幸福的基础”。近年来,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界中掀起了热潮,各学校都积极响应,开展相应课程与活动。我校设置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在老师、家长的指导下进行种植,并设置《植物生长记录表》,对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学生非常感兴趣,对植物的生长情况有了更深入了解。在劳动实践这一过程中,我校引导学生在家校合作的框架下开展结合科学和劳动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劳动的机会,都可以在这基础上进行科学研究,一举两得。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既彰显了教学的多元化,又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融合劳动教育的小学科学教学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思想、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所创新,既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钟建基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