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设计专家谈黄茅海跨海通道:
在省内将形成一条沿海经济大动脉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11-05 07:26   

    □文/江门日报记者 毕松杰

    10月29日,黄茅海跨海通道顺利完成全线沥青铺装,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通车冲刺期,为今年年底建成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建设的跨海通道工程、港珠澳大桥重要西延线,黄茅海跨海通道在我国乃至世界交通领域中有着哪些与众不同、引人瞩目的亮点、特色?建成通车后对于提升周边交通出行效率有着哪些显著作用?又将如何与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形成良好的联动效应?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全国十大桥梁人物、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博士后工作站导师梁立农,以权威视角解析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助力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珠江口、黄茅海等出海口构成了大湾区东西向联系的条条屏障,深刻影响了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路径。“天堑变通途”的超级工程让两岸城市群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联动协调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梁立农认为,黄茅海跨海通道东接港珠澳大桥,西连西部沿海高速,在广东省内将形成一条沿海经济大动脉,提高粤西地区与珠三角地区居民的生活往来效率。这一通道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黄茅海跨海通道今年底建成通车后,将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它将加强珠海乃至粤港澳地区的产业转移,拉动江门台山及粤西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粤西产业布局。”梁立农说。

    随着“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推进,一系列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协同发展新规划披露、新动作落地,珠西战略效应正在显现。当前,珠江口西岸的大港口、大石化、大装备、大工业将跃升为未来全省增长的重要动力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支撑。

    梁立农指出,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将刺激带动大湾区东西两岸产业、科技、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提升资源要素流动配置,作为中国侨都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也伴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迎来“大桥经济”窗口期、黄金期。江门大广海湾、珠海高栏港等区域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助力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赋能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将成为大湾区又一交通地标

    黄茅海跨海通道东连港珠澳大桥西延线,跨越黄茅海水域,接入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和新台高速公路,全长约31公里,其中跨海段长约14公里。项目按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技术标准建设。

    梁立农认为,黄茅海跨海通道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双塔斜拉桥跨越5万吨级航道,采用三塔斜拉桥跨越3万吨和3千吨级航道,形成密集耸立的五塔景观造型,这是工程建设的重大难点,既要简洁美观,又要安全经济方便施工,还要造型得当成为标志名片,“一举多得”并非易事。

    难点造就亮点。“项目团队通过桥梁景观艺术的创新,首创独柱变截面艺术桥塔大跨多塔斜拉桥,结构体系新颖、造型简洁优美、节奏韵律感强烈。连接珠海和江门两地的黄茅海跨海通道上最醒目的就是两座斜拉桥中的5座‘小蛮腰’塔柱,这也是国际上首次把塔柱建成这种类型的艺术品。索塔外形采用变截面圆形和圆端形断面,塔基稳定坚固,塔柱动感柔美,塔顶配置优雅独特的灯塔造型,标志性尤为突出。5座设计风格一致的索塔在海上亭亭玉立、相互呼应,展现出独特的简约和强烈的韵律之美,实现了桥梁技术与艺术美学的完美融合。”梁立农说。

    黄茅海跨海通道跨海里程长、海洋环境恶劣、建设要求高。梁立农指出,项目以现代工程管理、追求高质量发展,打造百年平安、绿色、品质工程为建设目标,通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景观创新等攻克了诸多技术难题并取得重大突破,努力打造出质量耐久、安全可靠、经济环保、传承百年的高品质交通基础设施,其优美简洁的原创5塔独柱斜拉桥必将成为大国基建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精彩之笔,必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又一交通地标。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陈淑婷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