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城一小合唱团练习《采茶歌》,唱客家歌曲已成为合唱团一大特色,他们在校内外多场活动中进行表演。
鹤城一小打造合唱团、狮艺团等素质教育特色社团,助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学习客家文化。
11月6日晚,鹤城镇第一小学(以下简称“鹤城一小”)师生参加鹤山市2024年世界鹤山乡亲恳亲大会暨招商推介会,为大家带来表演《客家山歌》,悠扬的客家歌曲展现了学子们对客家文化的热爱。一直以来,鹤城一小深挖鹤城镇本土文化,以“客泽修身,慧润人生”的办学理念推行“客慧教育”,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客慧”文化体系,大力促进学校教学与教研工作。如今,该校以“客慧教育”探索独具特色的优质均衡发展之路,已初见成效。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舜同
通讯员 温晓华 李钰琦
深挖本土文化 汲取奋进力量
“鹤城一小及周边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学校所在地是清雍正十年(1732年)南门内学宫旧址,孔庙也曾建设在此地,写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下马石’便摆放在教学楼前,彰显了鹤山治学之道的源远流长。”鹤城一小校长钟景云介绍道。
近年来,该校积极推行“客慧教育”,“客慧”意为洞察客家人聪明智慧的真相,“客”指身心其乐的客韵生活,“慧”则指孜孜以求的慧实教学。客家人在鹤城生活已有200多年历史,该校希望通过“客慧教育”,传承客家人崇文重教、志存高远的优良教育传统,助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据了解,为推动“客慧教育”走深走实,该校将鹤城镇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与浓厚的客家文化氛围进行有机结合,助力学生汲取奋进力量,争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其中,该校建设了多个红色文化学习平台,为学生打造了学习本土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阵地。
要到该校教学楼,先要穿过行政办公楼“思源楼”的“崇正厅”,这是该校结合鹤城镇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的红色文化廊道。在“崇正厅”的墙面上,别出心裁地设置了“华南楼战斗”等鹤城革命斗争史料简介,同时,对杨家园、华南楼等红色景点进行介绍,让学生可以更清晰明了地学习本土史料,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除了打造‘崇正厅’,学校还利用好宣传栏等阵地,结合重要节日,大力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相关活动。”钟景云介绍,该校将华南楼、杨家园、天井堂、五星村、田心村、鹤顶亭等鹤城红色文化资源串珠成链,设计“红色基因育人路线图”。每年,该校多次组织师生举办红色文化研学活动,让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学生传承红色基因的生动教材。今年1月,学校组织师生到华南楼、杨家园了解本土红色文化,教师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为学生们上国防教育课,引领他们更好地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引导学生进一步培养优秀品质,争做国家栋梁之材。
建设特色文化 提升综合素质
营造浓厚的客家文化氛围是鹤城一小推动“客慧教育”的一大抓手。
近年来,该校把客家文化融入日常课堂,大力建设“客慧课程”,同时,打造合唱团、狮艺团等素质教育特色社团,在“430”课后素质托管期间开课,助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学习客家文化,传承客家人崇文重教、志存高远的优良传统。
“学校在课程内容设计中加入客家文化元素,例如,学校合唱团开展《采茶歌》等客家山歌教学,唱客家歌曲已成为学校合唱团的一大特色,在校内外多场活动中进行了展示。此外,我们在合唱团的课程中加入客家话科普课,让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该校合唱团教师郭成杰介绍。值得一提的是,该校打造了客家话版校歌《鹤城少年》,让学生可以多方面学习客家话,感受客家文化魅力。
“在合唱团里,我们学会了唱本地客家山歌,每次排练,我们都能感受到歌曲中客家人的勤劳与智慧。我会更加珍惜和传承家乡文化,希望能把这些美丽动听的歌曲传递给更多的人。”参加该校合唱团的学生邱晓冰说。
“学校把客家习俗与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劳动教育更接地气,也让学生在传承客家习俗中感受客家人的勤劳与智慧。例如,学校组织师生在清明节学习制作艾糍、在冬至学习搓萝卜粄、在端午节学习包粽子。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会开展习南狮练武术等活动。通过这些趣味性十足的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客家文化的同时,掌握多种技能,大家的参与积极性很高。”钟景云说。
除了客家文化元素,本土非遗也是该校推进“客慧教育”的一大抓手。其中,该校打造了非遗漆扇兴趣班等,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今年11月2日,该校参加江门市2024年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非遗漆扇兴趣班的师生现场展示才艺及作品,并指导市民体验漆扇制作。学生们一边介绍漆扇的由来与制作过程,一边娴熟地为大家制作出一把把充满中华民族智慧和美学的漆扇,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漆扇制作工艺既复杂又有趣,当我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精美漆扇时,心里成就感满满。”参加该校非遗漆扇兴趣班的学生方梓晴说。
近年来,该校用心建设学校特色文化取得了良好效果,2023年获得鹤山市校园文化建设评比一等奖,今年被评为江门市艺术特色学校。
打造“翼慧课堂” 师生共同成长
“《草原》(第一课时),一、预学——课前小研究;二、共学——课中齐探究……”翻开鹤城一小学生们的《自学案》,上面是该校各科组根据课时教学内容为学生们设计的习题,共分为预学、研学、共学、展学、拓学五个部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课本知识。
近年来,该校以“课程改革”为支点,初步形成具有客韵特色,以开放、个性为特点的“三翼六慧”课程体系,并构建“翼慧课堂”,旨在提升学生的“三翼”能力,即理解力、迁移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六慧”行为,即“慧(会)记忆、慧(会)理解、慧(会)应用、慧(会)分析、慧(会)评价、慧(会)创造。设计并巧用《自学案》便是该校推进“翼慧课堂”的一大抓手。
“我们通过设计《自学案》的内容,把预学、研学、共学、展学、拓学五个学习环节构建为‘学习五链式’,让每个环节实现环环相扣,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例如,推动学生做好预学课本内容后,我们会利用《自学案》上的习题,让学生先后进行自主研究学习内容、与同学共同探讨学习内容、在课堂上展开学习、在课后拓展学习,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思维发散能力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并最终实现学以致用,提升综合素质。”钟景云介绍。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该校以课改新理念为导向,以分层作业设计为重点,科学落实校本“三教研”,将“大教研、小教研、微教研”有机结合,推动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每学年都会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由骨干教师根据科组目标及任务,通过师徒互相听课与磨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模式和课堂效果进行相应指导,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教师也有《自学案》,整体内容与学生的《自学案》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教师版还设置有教学批注栏和教学反思栏,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同时总结优点与不足,助力自身成长。”钟景云说。
钟景云表示,接下来,该校将继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同时,积极探索将本土红色文化与校园特色课程融合、客家非遗传承与德育活动课程融合。此外,进一步筑牢“翼慧课堂”新课改基石,以教学新常规为准绳,以课改新理念为导向,以分层作业设计为重点,共筑教育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