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工坊团队创新研发杜阮凉瓜衍生产品,延伸杜阮凉瓜产业链。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挑选、分拣、打包一筐筐凉瓜,将产品运至目的地;先后接待两批研学团队,带领他们制作凉瓜甜品……11月9日,正值周六,在远近闻名的网红“凉瓜村”蓬江区杜阮镇上巷村,面积不大的富民工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村党支部书记黄梅芳和村民们在此忙得连轴转。
为进一步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今年6月底,上巷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由村党支部牵头、村产业服务公司主导建设运营,以凉瓜为主题,在进村主干道“彩虹道”选址打造富民工坊,搭建起凉瓜周边产品展示和销售的平台。
富民工坊开业以来,在各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累计接待游客6万多人次,收到线上线下订单超1000单,营业额突破20万元,实现产业就业“双丰收”。
农旅融合
拓宽强村富民路径
每天早上7时许,迎着晨曦,上巷村村民黄妙颜就来到富民工坊,开启一天的忙碌。“退休之后,我一直在村里务农,富民工坊开业之后就来到这里工作,生活充实多了。”黄妙颜笑着说。
“小工坊”发挥“大作用”。在上巷村,富民工坊以“服务村民,增收致富”为目标,采取“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工坊+农户”联动模式,由党组织搭建平台、强村富民公司实体运营、村民积极参与,有效拓宽了强村富民路径。
黄梅芳告诉记者,富民工坊优先使用村民原材料并就近聘请人员,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帮助村民产品变现金、劳务挣薪金。同时,支持引导富民工坊团队创新研发杜阮凉瓜、上巷凤眼果的衍生产品,相继推出杜阮凉瓜饼、凉瓜三色糕、凉瓜蛋挞、凉瓜水果茶、凉瓜谷围磁、凤眼果水鸭汤等特色美食。
从线下开业到线上配送,是发展必需。为此,富民工坊主动对接外卖平台,拓宽销售配送的渠道。如今,富民工坊的线上订单占比已超总订单量的一半。
陈银欢是富民工坊团队的一员,近段时间她正在学习如何线上接单。“我曾在蛋糕店工作,喜欢设计制作新甜品,村里刚好有这个平台,工作就在家附近,也方便我照顾孩子。”她表示。
如今,富民工坊展示展销杜阮农副产品和食品共68个,提供村民就业岗位约10个,其中长期工5个,为村民带来每月1000元至3000元的收入。
值得一提的是,以富民工坊为中心,上巷村精心设计“杜阮凉瓜/凤眼果研学路线”,实现富民工坊与杜阮凉瓜现代种植基地、上巷生态农场、凤眼果主题公园等特色研学点的有机串联,将研学人流量引进富民工坊,提升富民工坊热度和销售额。
开业以来,借助凉瓜精品研学路线、乡村歌唱比赛、中秋古风灯会等系列活动引流进村,富民工坊人气十足,累计进店市民游客6万多人次。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这里的座位都不够游客坐。”黄梅芳向记者分享自己“甜蜜的烦恼”,她表示,接下来将盘活8间村民的旧房屋,增加经营项目,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好的游玩体验。
多元共建
富民产业越做越大
今年10月1—3日,4万人次涌入广东珠西国际会展中心观车展、购新车。与此同时,现场举办的江门市地理标志特产展销活动同样热闹非凡。在“杜阮凉瓜”上巷富民工坊的展位上,特色凉瓜甜品茶饮深受市民和游客的喜爱,短短三天,营业收入便轻松跨越万元大关。
这只是富民工坊从小乡村走向更大平台的一个缩影。开业以来,富民工坊不断拓宽销售渠道,至今已走进展会、广场、社区、企业、机关等开展摊位展销活动数十次。
“光在村里开店还不够,要主动走出去!”在经营发展上,黄梅芳有着自己的思路:加强农村—社区、农村—企业联动,对接各方资源,借助各类平台,抓住每一次展销的商机,把这个富民产业越做越大。
“接下来,富民工坊计划与城里多个社区开展合作,一方面携手举办更多凉瓜甜品茶饮亲子手工制作活动,打响品牌;另一方面把制作的甜品茶饮摆进社区、商圈展销,完善配送机制,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做大市场。”黄梅芳表示。
曾经,由于种植技术缺乏革新,品牌知名度不高,销路不畅,产业链不完善等问题,上巷村凉瓜产业发展缓慢,常年是集体经济“后进生”。
在抢抓“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之下,上巷村探索实施“公司+合作社+党支部+农户”发展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3年,上巷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50万元,比2017年增长了3倍,实现从经济薄弱村到省级“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的蝶变。
“响应政策号召,把握市场趋势,提高资产利用率,把凉瓜品牌做大做强,正是上巷村能够实现从经济薄弱村到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蝶变的关键。”黄梅芳表示,在富民工坊的助力下,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突破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