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劳面豉采用天然晒制工艺,且所用器皿都为陶瓷制品。
鹤城镇客家黄酒深受海外乡亲的喜爱。图为海外乡亲封存的客家黄酒。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的美食,承载着浓浓的乡愁。100多年前,大量江门籍华侨华人漂洋过海到美国等地谋生,江门特色美食也跟随他们的足迹走向海外。昨日,旅居美国旧金山的鹤山籍乡亲钟女士在超市中购买到了来自家乡鹤山的东古酱油。“远在异国他乡,能够尝到家乡的味道,感觉非常幸福。”钟女士说。记者了解到,在美国旧金山的江门籍华侨华人中,有“旧金山四小罐”的说法,它们代表了家乡的味道——分别是台山川岛虾酱、鹤山酱油、客家黄酒、古劳面豉。
“旧金山四小罐”中,有3个出自鹤山。“鹤山味道”远渡重洋,让海外华侨华人情系家乡,其中有何“魔力”?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谌磊
通讯员 朱强 唐景华
天然晒制的面豉酱油 鹤山调味品里的“酱”心传承
探寻“旧金山四小罐”中的鹤山味道,首先绕不开的便是鹤山古劳水乡,鹤山酱油、古劳面豉都源自于这里。
古劳水乡地处西江岸边,又称“围墩水乡”,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在美丽的古劳水乡,有一家中华老字号——鹤山市东古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其生产的酱料口感鲜美,尤以酱油、古劳面豉与食醋等,仍采用传统方法酿造,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畅销海内外。
“古劳的酱料制作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民间已有人酿制面豉。”鹤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主任欧蕊荣说,除了本地优质豆类,温暖湿润的气候以及良好的水源也为酱料制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古劳镇周边土地肥沃,豆类品质高,鱼塘河流密布,水质清冽。东古酱料制作所选用的仙鹤湖景区泉水,水质偏酸性,适宜菌类发酵,更能酝酿出独特风味。
东古酱料源于清道光年间。1850年,杨氏商人在古劳创办调珍酱园,经营面豉、酱油与食醋。调珍酱园采用天然晒制技术,制作的面豉与酱油风味独特,畅销珠三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调珍酱园经过公私合营、股份改制,成为现在的鹤山市东古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继续生产酱料。
百年时光可以改变许多东西,但东古系列酱料的味道依然是鹤山人记忆中的味道,这得益于酱料的制作始终沿用传统天然晒制工艺。以古劳面豉所用器皿为例,从发酵缸、晒盆到存储缸,都严格选用陶瓷制品。
不过,保留传统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鹤山市东古调味食品有限公司在不改变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以晒池代替陶缸晒制酱油,在传承传统制作技艺的同时,赋予了东古系列酱料更强大的生命力。
好山好水酿好酒
客家黄酒里的家风延续
来自鹤城镇的客家黄酒也极具特色。不同于调味品,客家黄酒不仅可以调味,也可直接饮用,更是客家家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在鹤城镇,90%的人口都是客家人。黄酒在客家人心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走进鹤城镇客家村落,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造客家黄酒。
一碗黄酒显家风,数百年来,鹤城镇的客家人将酿制黄酒的技艺以“言传身教”的家传方式传承下来,一起延续下来的,还有孝老爱亲的良好家风。
客家黄酒的制作程序看起来并不复杂,但讲究细致。“酿酒做豆腐,无人敢称老师傅”,即便做了几十年黄酒的酿酒师傅也不敢大意。
正所谓“好山好水酿好酒”。鹤城镇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秀美的山水资源。鹤城本地的优质水源和原材料,成就了美味佳酿。
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让客家黄酒变成富民产业?近年来,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鹤城镇立足客家文化资源优势,借助社会贤达力量,引进专业机构,加快推动客家黄酒产业化,不断擦亮鹤城客家黄酒品牌。
位于鹤城镇五星村的广东志勇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推动客家黄酒产业化的重要力量之一。今年,为进一步宣传客家黄酒文化,志勇酒文化馆在鹤城镇五星村开张落成,为客家黄酒产业建设提供文化展示载体,为五星村乡村旅游项目和客家黄酒产业化注入新动力。
“我们的客家黄酒深受各地游客欢迎。”志勇酒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村里发展旅游业,游客都会来酒文化馆打卡,品尝客家黄酒,不少游客还会现场购买。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鹤城客家黄酒不仅深受游客欢迎,也借助网络再次香飘海外。“我们每年都会接到不少海外订单,刚开始乡亲们口口相传,现在通过网络就可以直接下单。”广东志勇酒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如今公司酿造的客家黄酒在美国、智利、东南亚等地深受欢迎。
推动客家黄酒再次“出海”的同时,鹤城镇结合乡村游打造研学路线,通过联动周边高校,吸引大学生走进客家村落,探访客家黄酒酿造技艺,感受客家文化传承,共同推动客家黄酒文化发展。
古劳面豉、东古酱油、客家黄酒等“鹤山味道”走向海外,陪伴着远在异国他乡游子们的“中国胃”,也抚慰了他们的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