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探索推行党建引领社区分类治理 精准施策,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11-18 09:25   

    深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新载体,提升社区党组织社会治理能力;坚持分类施策,用好需求、资源、服务“三个清单”,提升居民幸福感;结合区委“民生服务提质年”工作要求,培育品牌项目,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

    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

    今年以来,新会区探索推行党建引领社区分类治理,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各社区开展调研,根据区域特征、人群结构、发展特质等不同特点,梳理划分农村型社区、老旧型社区、产城融合型社区、混合型社区、普通商品房型社区等5个类型社区,针对不同类型社区面临的不同治理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会城街道三兴社区开展幼儿思维启蒙活动。

    聚焦痛点堵点

    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不同社区的问题、需求、资源都不同,如何找准定位、精准施策,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

    “会城河南初级中学附近路段路面因年久失修造成群众出行不便,社区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资源,落实将该路段纳入今年城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切实解决了道路问题。”会城街道河南社区党组织负责人黄洁莲表示。

    河南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型社区,大部分楼栋为步梯楼,老年人口和外来租户占比较高,存在基础配套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载体供需矛盾突出等共性问题。针对此类社区,治理措施主要是强化社区“大党委”建设、建强网格党组织、提升社区公共服务质量等,通过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口袋公园建设等实事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是小区居民的共同期待,但如何改造往往“众口难调”,成为老旧型社区要答对答好的一道课题。

    会城街道北门社区是一个老旧型社区。社区党委以“一老一小”幸福生活为抓手,用心用情用力服务居民。一方面,让“夕阳”更红,注重普惠化贴心化服务,利用“党群服务一条街”的老年大学,鼓励低龄长者参与社区服务,成立老年大学志愿服务队;另一方面,让“朝阳”更艳,发挥资源优势提供嵌入式托管服务,开展系列公益课堂活动,利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甜姐工作室”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公益课堂活动和法治教育。嵌入式服务有效提升了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聚焦队伍建设

    加大社区治理力度

    随着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人口结构急剧变化,社区面临综合治理难、人口融合慢等普遍难题,急需破解。

    为此,新会区注重分类型、分层次、分步骤打造社区骨干队伍,先后建成社区党建学院、社区工作者培训基地,通过开展“3+N”(“3”指的是三个不同层级社工的培训计划、“N”代表的是面向“五社”志愿者、楼道长、居民骨干等基层力量的培训计划)社工能力提升培育计划,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培训10余场次。

    同时,持续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一线开展服务。大力培育志愿楼长队伍,目前全区共有2300余名居民报名担任志愿楼长。此外,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担任兼职网格员,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区治理,进一步充实基层治理“朋友圈”。

    会城街道碧桂园社区是新会最大的商品房型社区,辖区内有住宅小区、商业综合体、学校等,现有常住人口3万多人,涉物业服务方面的矛盾纠纷较多。今年以来,社区党委以“邻聚力·同心园”品牌为抓手,通过整合“大党委”成员单位服务资源,依托“警格+网格+物业”等联动机制,搭建居民议事平台,成功调解物业纠纷60余起。在此基础上,还汇聚了物业保安、楼组长、社会志愿者及退役军人等多方力量,组建了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今年每个月都参加社区互助日活动,为老人家理发。大家发挥自身所长,帮助有需要的人。而且,通过活动,大家慢慢熟悉起来,平日里会互相打招呼、闲聊几句,感觉不错。”城东社区居民霞姨笑着说,“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社区互助活动,社区越来越有活力了。”

    会城街道城东社区属于混合型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新旧楼宇交错,新旧住宅区居民之间的互动比较少,邻里关系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城东社区党委依托“专业社工+全民义工”队伍,借助社工力量,促进社区内的医疗及生活类社会组织、社会慈善力量等各方资源有效整合。随着居民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城东社区组建社区便民服务队,确定每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社区互助日,以“人人参与、互帮互助”为理念,开展义诊、义剪、义修活动。

    聚焦品牌建设

    提升社区治理温度

    结合新会区委“民生服务提质年”工作要求,在探索实施党建引领社区分类治理过程中,新会区以“书记项目”为抓手,明确项目的目标、分工、措施和完成时限、重点难点,制定工作方案等,以“小切口”撬动基层服务“大提升”。

    司前镇前锋社区属于产城融合型社区,毗邻新会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前锋工业园两大产业园区,周边有企业近200家。社区党支部以“产城融合·智汇司前”项目为牵引,依托司前镇产城融合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产业赋能、企业增效、人才管家、职工之家、党群服务、文明实践六大服务项目,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技能培训、人才沙龙、亲子课堂、企业交流会、文明实践等各类活动超50余场,惠及周边党员、群众以及园区企业职工5000多人次,受到园区企业和职工群众的广泛好评,为产城融合型社区治理提供了有益探索。

    针对普通商品房型社区业主与业主之间、业主与物业之间多发矛盾的特点,会城街道三兴社区党支部融合社区“大党委”、小区党支部、物业党支部等党建资源,建立“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居民自治、社会共建、物业协同”的联动机制,发动100多名在职党员参与小区治理,开展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聚焦“一老一小”群体打造特色品牌项目,今年以来开展活动20余场,惠及社区居民5000余人次。

    农村型社区着重强化网格党组织建设,以进一步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崖门镇崖南社区党委积极推进“渔港振兴”项目,通过建设灯塔公园网红打卡点、崖南海鲜市场及游客服务中心,大力发展休闲渔业和渔产品加工销售、餐饮、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二三产业,渔民不仅从渔业捕捞和养殖中增加收入,生活品质也得到有效提升。今年,崖南社区成功入选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黎禹君

(责任编辑: 陆世杰  二审:宁园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