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村往事馆(镇史馆)以图文、实物展览的形式展示司前“千年古镇故事”。
为讲好“千年古镇故事”,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司前企业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新会区首个镇史馆。记者昨日从司前镇获悉,司前镇史馆位于司前镇天等村,以图文、实物展览的形式展示司前“千年古镇故事”。该馆无偿供村民使用。文/图 冯瑶君 司前宣
留住千年古镇乡愁记忆
走进天等村,经过天健工业园,便可看到占地1000多平方米、装饰精致的仿古建筑,这就是和园。走进和园,眼前是青砖灰瓦、亭台廊桥、叠石疏泉……整座建筑风格古朴雅致,花木山水相间,绿树、古墙、水池交融,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仿佛置身水墨中国画的意境之中。
据介绍,和园由新会区天健家具有限公司全额投资1200多万元设计和建设,项目总体风格以仿古建筑为主,内有亭台楼阁,荷花池、河村往事馆(镇史馆)等,目前已建成并投用,接下来,将移交司前镇公益使用。
史料记载,三国吴黄武元年(222年),吴国置平夷县,县治设在今新会区司前镇内。“河村”是清代对司前地区的统称。如今,仍有很多老一辈和海外侨胞把司前称作“河村”。千余年来,司前镇留下了众多古迹,如慧龙寺遗址、南粤古驿道、天后宫、镬耳屋建筑群,明代油画《木美人》、“六部尚书”何熊祥、著名影星林楚楚的逸事,人们更是耳熟能详。
河村往事馆(镇史馆)占地约300平方米,以图文、实物展览的形式,通过“新会溯端”“司前流韵”“农耕生活”三大板块,将司前镇1800多年历史所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
一件件些充满乡愁记忆的展品,让人们穿越时光隧道,了解司前历史演变的基本脉络,领略千年古镇的独特风采。
“河村往事馆是新会区首个镇史馆。”新会区档案馆副馆长赵宇杰介绍,司前可以看作是新会地区1800多年建置历史的起源地。今年是梁启超先生提出“方志学”100周年,他提出,“盍以中国之大,一地方有一地方的特点,其受于遗传及环境者盍深且远,而爱乡土之观念,实亦人群团结进展之一要素”。河村往事馆(镇史馆)的建设,契合了梁启超先生方志存史,向青少年进行爱国爱乡教育的理念,是最好的乡土教材。乡镇村史馆既是一种历史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记忆和寄托乡情的媒介。通过对乡村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奋斗历程的展览展示,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乡土归属感,更能凸显思想教育价值。
除了逛园赏景、了解古镇历史以外,和园也是长者们和孩子们的“快乐园地”,和园内的陶然楼是一座综合功能的建筑,长者们可以在这里唱戏听曲,孩子们可以开展一些有趣的课外活动。
“孩子们可以开展研学活动,更好地学习和传承司前镇的历史文化,目前已经开展了10多场研学活动,反响不错。”天等村党委书记梁杏洛告诉记者。
讲好家乡故事
天等村是司前镇最古老的村落之一,现存最早的《新会县志》——明万历《新会县志》中便有其名。天等村下辖24条自然村,村民有4000余人。
梁杏洛告诉记者,和园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一片闲置多年的地块。“地块上原有旧畜牧站、旧市监所和天等村委会的旧址。因年久失修荒废多年,受损十分严重,杂草丛生,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经过镇政府与企业沟通协商,我们对烂地进行盘活利用,打造让村民引以为豪的司前镇标志性建筑。”梁杏洛介绍道。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司前镇聚焦“八镇联动”“园镇融合”,结合“六个一百”共建行动,积极发动企业与乡村结对帮扶,助推乡村旧貌换新颜,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其中,天等村以天健家具有限公司“工改强村、结对兴村”为示范,大力探索村庄与村级工业集聚区共生发展模式,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建设家园、校园、公园、产业园“四园合一”的典型样板,和园的建成正是这一模式的生动实践。
据悉,天健家具有限公司扎根天等村40余年,企业负责人是天等村人。同样作为天等村人,司前镇天健工业园经理梁小龙告诉记者,企业老板“多年来一直想为家乡人做件事”,和园的投用,让老板“圆梦”了。
“为了讲好司前故事,司前镇政府和新会区档案馆为我们提供了详尽的资料。河村往事馆主要展示司前镇的历史文化,让司前文化重现在人们的面前。”梁小龙说。
“司前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迹丰厚,这些是我们的根,也是滋养我们成长的源泉,同时也是企业在家乡创业、成长的动力。”梁小龙表示,企业希望通过和园这一窗口讲好家乡故事,宣传推介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