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得:探究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劳动教育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11-21 07:25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将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学巧妙地融合,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劳动素养提升,成为学校不断探索实践的教育方向。本文从课程实施、活动开展、评价体系三个维度探究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

    江海区礼乐街道新民小学 伍顺燕

    打造学科融合劳动教育课程

    “生活中的劳动,劳动中的生活”。劳动教育具有生活性、思维性、合作性和跨学科性,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弘扬劳动精神的重要途径,而学科教学则是传授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方式。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不同学科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劳动意识,学习劳动技能。

    作为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分析各行各业的劳动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劳动对于社会的重要性,直观地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并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热情。依托课程设计及校本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实践趣味活动,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的融入作为教学主线,使之贯穿学科育人的全过程、全方位。

    开展实用的劳动实践活动

    劳动实践是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既是理论学习的延伸,也是锻炼实践能力和培养品德的重要途径。在劳动实践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社会环境,感受到生活的不易,进而增强对劳动本身的认同感和尊重感。

    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应注重实用性、趣味性和创新性,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比如,本人所在学校开设“勤耕园”项目,设立手工制作工作室,为学生提供各种材料和工具,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实践活动。

    此外,应鼓励学生记录自己的劳动过程和感受,反思自己在劳动中的表现和经验教训,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水平和素养。

    建立多元化的劳动评价体系

    多元化的劳动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

    评价体系的创新要具有合理性、导向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可以丰富多样,但要紧靠劳动教育的目标方向,重视劳动教育实施效果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其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此外,可以推行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方式、参与对象多元化。

    与此同时,应建立一个全面、细致的跟踪反馈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定期的调查问卷,师生座谈会、观察记录等,主要是真实反映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成长和进步,让他们更加热爱劳动,享受劳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综上所述,就是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托关注过程、关注体验等理念,从劳动课程、校内劳动、社会实践等方面开展劳动教育,建立多元化的劳动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宁园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