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记者走进开平市三埠港搬迁项目建设现场,这里塔吊林立,各类机械发出隆隆轰鸣声,现场一派热火朝天、大干快上的景象。这是开平市与广州航海学院达成结对,实现“开平所需”与“高校所能”紧密结合的一个缩影。双方通过推动合作共建项目落地,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与高校高质量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广州航海学院以‘头号工程’的力度引领县域融合、发展联动、成果共享。”广州航海学院数字经济与贸易学院党委书记、驻开平市“双百行动”服务队队长张海波表示,该校通过开展涵盖县域产业发展、城乡建设规划、集体经济发展、人才培养和改革创新等校地合作共建项目,让“双百行动”在县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共同打造“百千万工程”人才高地,为开平市乡村振兴蓄势赋能,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提供智力支撑
开平市三埠街道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是广东省早期活跃的“水上经济重要枢纽”。三埠港搬迁项目是开平市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建设的一个典范,通过投资超10亿元,在三埠新港片区建设三埠新港码头以及临港产业园区,从单一的港口升级为“内河大港+现代物流+临港工业”三位一体的三埠新港临港经济区,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经济示范区,走出一条现代化生态型绿色港口发展之路。
与开平结对共建后,广州航海学院立即组织专家团队对三埠新港项目进行多次深入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码头土建施工已实施一年,急需规划为后续建设提供指导,因此咨询报告的编写时间紧、任务重。”张海波回忆说,2023年12月,学校专门成立“开平市三埠新港临港工业发展与产业规划咨询报告”项目组,先后多次进行实地调研和交流座谈。当时项目组专家日常教学、科研任务非常繁重,他们就利用晚上、双休日和寒假,历时4个月编制完成《开平市三埠新港临港工业发展与产业规划咨询报告》(以下简称《咨询报告》)。
今年4月17日,广州航海学院向开平市提交《咨询报告》,为构建开平水陆联动物流网络,加快老旧港口“以新提质”,推动三埠新港升级为三位一体的三埠新港临港经济区提供了智力支撑,并为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建设提供了规划蓝图及数据支撑。
培养专业人才
“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由于码头结构吊装方案迟迟定不下来,导致项目工期严重滞后。”开平市工投货运港口有限公司三埠港搬迁项目负责人杨浩说。在多次调研后,广州航海学院提出优化建议,利用架桥机和吊机在多个作业面同时进行吊装以解决难题,顺利推进项目建设。
“此外,张海波队长多次带领学院领导、专家教授赴三埠新港建设现场考察、座谈,为项目水陆联运、物流配套、信息化建设、港口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等献计献策。”杨浩补充说。
据悉,广州航海学院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共建促融合创新,推动党建和业务双向融合,针对项目实际需要开展合理布局与规划,与三埠街道办共同制定四年三大方向计划,保证项目逐年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制定临港工业发展与产业规划(2023—2025年),协助临港工业发展和产业规划方面的咨询服务,促进港口经济区与临港工业的有机结合;开展物流科技与信息化建设,提供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设、智能物流设备的选型与应用、物流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开展人才培养与技术培训,提供相关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服务,通过开展合作项目、举办专业培训班和提供实践实习机会,培养与港口经济区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港口经济区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需求,助力三埠新港临港经济区创新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三埠新港临港经济区还引进中科建成低温储运装备制造项目,该项目属于新型氢能产业,将聚焦液氢、液氦“制储运加用”全链条高端先进装备研发制造和应用服务,全力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氢能装备智能制造和创新应用示范基地。
“为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优势学科技术攻关能力,积极谋划、主动作为,高要求高标准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张海波说。
【江门日报记者 敖转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