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家长和孩子沿着七星坑保护区自然科普径认真观察。
精彩生物库,孩童得其乐。11月23日上午,由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恩平市科协、恩平市林学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广东省森林文化周恩平七星坑保护区分会场活动成功举办。此次活动共有10组亲子家庭36人参加,现场氛围热烈浓厚,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这是广东恩平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下简称“七星坑保护区”)科普工作成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七星坑保护区管理处深入开展科普活动,积极搭建科普阵地,为推动科普进万家夯实根基。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 谭锦波
通讯员 梁俊杰 陈小芸
结合节点开展活动 营造浓厚科普氛围
当天,活动主要由科普讲座、植物书签制作、参观科普宣教中心、探秘大自然四个环节组成。七星坑保护区工作人员以“森林文化与科学”为科普讲座主题,从传统文化、饮食文化、文学作品、小学课文四个方面,为亲子家庭讲解森林文化内涵与科学知识,并强调森林防火对保护森林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讲座期间穿插有奖互动问答,大家认真学习讲座内容,并积极参与问答,气氛轻松活跃。
在植物书签制作环节,孩子们撕开书签页面,布设植物图案,挂上流苏彩带,成功制作了一张张美丽的书签。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家长和孩子沿着七星坑保护区自然科普径认真观察。葛藤茎上的膨大虫瘿,树干上的地衣,科普牌上停留的尺蛾,蕈树叶子的芳香,菠萝蜜的乳汁和花蕊,柚木叶子的神奇色彩,荷莲豆草果实的奇特传播方式,大果榕“无花果”花朵的真容,远古恐龙的食物桫椤和大叶黑桫椤的不同之处……通过工作人员生动有趣的讲解,大家对生物多样性的科学奥秘啧啧称奇。
家长吴女士为活动点赞:“孩子们对七星坑保护区的各类生物有浓厚的兴趣,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操。”
今年以来,七星坑保护区结合“森林文化周”“爱鸟周”“林业科技活动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科普活动,受众涵盖社会各人群,尤其注重向小学生传播科普知识,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热爱自然的种子。
3月23日,正值广东省第四十三届“爱鸟周”,七星坑保护区管理处携手来自恩城第一小学的25组亲子家庭,成功举办主题为“珍爱鸟类绿美广东”的宣传活动。活动中,大家听取江门市资深观鸟人、鸟类摄影师、志愿者雷磊所作的鸟类科普讲座,并制作张贴护鸟窗纸、参观保护区科普宣教中心,极大地增进了大家对鸟类的科学认识。
6月15日,广东百卓鞋业有限公司的员工等15组亲子家庭,在七星坑保护区参加“林业科技活动周”暨“科技进步活动月”自然科普活动。保护区工作人员从科学家的故事、源于自然的科学创造和医学发明、探秘身边的自然科学、如何观察自然四个方面,讲解我国自然科学家的家国情怀和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精神,参与活动的亲子家庭对自然科学知识充满了浓厚兴趣。
七星坑保护区通过举办各类科普活动,以各种方式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更多呈现在大众面前,一方面加强野生动植物相关知识的科普,营造浓厚的爱科学、学知识的科普氛围,另一方面,推动更多人关注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打造“三位一体”阵地
传播更多科普知识
七星坑保护区搭建起宣教科普中心、自然科普径和红外相机监测“三位一体”的科普阵地,通过“线下+线上”方式,让更多野生动植物科普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其中,宣教科普中心将七星坑保护区及超过1300种植物、逾600种野生动物(昆虫)浓缩为“古径深悠崭露蕨迹”“三面环山 天然护卫”“珍稀之选 自然奇迹”“珍惜珍稀守护自然”四个部分,通过各种照片、实物,让游客了解保护区的全貌。该中心面积2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展示了保护区的各种亮点——野蕉+大叶黑桫椤+黑桫椤群落分布于保护区南部一条200米长的沟谷中;保护区宜人的森林气候,弥漫着芬多精、负氧离子,在当中旅游和休憩,倾听自然的声音,可以改善情绪状态,预防和治疗部分心理疾病。此外,宣教科普中心设置了大型沙盘,将保护区的地理位置和水域清晰展露无遗。在这里,游客能感受到保护区动植物多样性带来的震撼,保护区内植被类型丰富,分布有热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等。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常绿阔叶林分布集中、面积大,植物种类既有亚热带科属,又有热带科属,树木生长迅速。
在自然科普径,游客可以观赏各种有趣的亚热带风景植物。“你看,这棵桑科榕属植物正在绞杀它的宿主。”工作人员介绍,一段时间后,这棵树将会被“绞死”,形成独特的景观。据了解,这里不少稀有植物是从保护区深山腹地引种过来,这条约1.5公里长的自然科普径成为稀有植物的浓缩带。它们长势可人,例如,两棵美脉杜英枝叶层次丰富,适合用来当景观树,未来有机会进一步培育。工作人员表示,此前保护区管理处还曾从一坨动物粪便中移植出珍稀植物,目前长势良好,未来可以引种回归,进一步做好物种保护工作。这里还有保护区内发现的植物新种陈氏异药花和辐冠苣苔属,保护区的大湾区植物基因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自然科普径的户外屏显示,这里负离子浓度约为9000个/立方厘米,远超国内空气非常清新的标准(2000个/立方厘米),恩平作为“中国天然氧吧”实至名归。
2021年,七星坑保护区野外布控的红外相机陆续发现中华穿山甲的夜间活动影像,这是保护区时隔30年后重新发现穿山甲的踪迹。红外相机还监测、记录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褐翅鸦鹃、凤头鹰,以及国家“三有”保护动物鼬獾、果子狸、野猪、灰胸竹鸡、红嘴蓝鹊等。近年来,保护区新安装多台红外相机,以穿山甲为主要对象开展专项监测工作,通过定期对红外相机数据的回收分析,建立精准的数据库,这些数据对进一步研究穿山甲的种群数量和分布、采取科学保护措施提供更精准的依据。
中华穿山甲在七星坑保护区的夜间活动影像相关视频通过互联网传播,引起较大反响,让大众充分感受到近年来保护区动植物保护取得的重要成绩,鼓舞更多人关注、参与动植物保护工作。同时,保护区邀请专家参与科普视频制作,在《江门日报》等微信公众号发布,吸引大量网友观看、评论,通过线上平台开展科普取得良好效果。此外,保护区联合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将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深圳香荚兰、血叶兰的繁育种苗回归至保护区野外区域,建立野外回归种群,并进行种群监测。
据七星坑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不少对科研有兴趣的人士主动预约前来保护区夜观,通过手电筒、相机观察昆虫等的生活习性。此外,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爱好者们也到保护区拍摄鸟类、蛇类等动物。目前,自然生态类科考活动方兴未艾,科研爱好者们喜欢到保护区采风,这带来了旅游业态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