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恩平面对产业基础薄弱,教育、科技、人才等创新要素匮乏的现实情况,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否无从入手?笔者认为其实不然,恩平要想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注重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结合,结合当地客观条件,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首先,要着眼传统产业,做全产业门类。传统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条件。现阶段的恩平依旧要以传统产业为重心,建立健全相关产业链,推动一批制造业落地生根。第一,转变招商引资思路。要放开市场准入,特别要引进有示范性的企业,同时加强服务意识,打造地方营商环境的亮点;第二,做好产业承接工作。充分发挥恩平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委员会的作用,以盯内向外的眼光,在恩平周边建立飞地经济产业园,起到外引内联的枢纽作用;第三,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可依托恩平新引进的南粤学院(暂定名),瞄准恩平优势产业,如电声器材产业,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平台,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其次,要立足地方资源,做好特色文章。古邑恩平,历史悠长,气候温润,人文厚重,资源丰富。要充分挖掘、盘活现有优势资源,加入和发展新的生产要素,迭变出更多新服务、新业态,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一是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借助“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影响力,全力建设冯如低空经济产业园,以低空经济发展实现充分融入湾区。二是做好“水的文章”。可充分利用人均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逐水而居的康养驿站群落以及水产养殖产业。三是借力发展大健康产业。引进全国知名的康养企业如泰康等,共同合作开发温泉资源,打造休闲康养度假胜地,高质量发展康养产业。
最后,要瞄准未来产业,打造后发优势。恩平要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疏通体制堵点,积蓄发展势能,营造更有利于形成未来产业的环境。一是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要积极参与国家试点工作,打造相关中试平台,敢于做新政策、新业态、新模式的先行地和试验区。二是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善于运用行政手段,发扬新型举国体制,引进国家重大项目,如江门中微子实验室。三是坚持绿色发展。要擦亮“绿美恩平”这张闪亮名片,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机制,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生态经济的优势。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恩平要想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紧抓机遇、赶超向前,就必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对当前内卷、同质化的市场环境,开辟出新的赛道。 许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