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文化交流的有益尝试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12-09 07:26   

    笔者目前在做江门武林口述史的相关工作,其间,访谈了国家级非遗蔡李佛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忠杰,了解到江门市侨乡蔡李佛文化交流中心已选址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据笔者所知,现时国内的武术组织主要侧重于武术文化的传播,极少与侨务部门合作,因此,江门市侨乡蔡李佛文化交流中心的成立,可以算是中华武术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一次有益尝试。

    中华武术通过李小龙等武打明星的推广,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很多外国人正是通过中华武术认识中国文化。因此,中华武术天然地具有作为对外交流桥梁的功能。源于我市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的蔡李佛拳也在对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蔡李佛拳创始人陈享的曾孙陈永发目前在澳大利亚等国家推广蔡李佛拳,他曾多次带着洋弟子回到京梅村;笔者还在很多海外武馆的照片和简介中看到,蔡李佛武馆正中显眼处必定悬挂着陈享的画像,很多弟子在练习拳术时,也会使用以粤语命名的武术名词来交流。

    笔者认为,江门市侨乡蔡李佛文化交流中心选址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体现了新会蔡李佛始祖拳会的远见。京梅村固然是蔡李佛的发源地,但远离市区,目前旅游产业仍未形成规模。而长堤历史文化街区已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老街区,不仅有很多商业样态,还有各种不同的文化场馆。蔡李佛文化交流中心在此设立,不仅能满足来访客人的休闲娱乐需求,更可以蔡李佛为引子,更深入地传播中华文化的其他样式,把文化交流的功能放大。

    对于江门市侨乡蔡李佛文化交流中心在未来如何发挥更大作用,笔者提几点建议。

    其一,要在空间上“串珠成链”。要区分好江门市侨乡蔡李佛文化交流中心、京梅武术小镇的不同定位,还可以把市区的陈白沙祠联系起来(蔡李佛三传弟子陈长毛是白沙村人,他对江门的蔡李佛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的武馆也一直设在白沙村,现时陈白沙祠内仍有此馆),并将这些“珍珠”有机串联起来,使之发挥更大的文旅融合、强化交流的作用。

    其二,要在文化上的“连点成网”。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有很多文化景点,要善于将这些景点串联起来,增加街区内的文化体验感。特别是蔡李佛拳项目的加盟,不妨在长堤青年广场定时举办武术、醒狮表演,以更好地吸纳人气。

    其三,要在时间上的“汇节成章”。要针对蔡李佛拳的特点,每年定期在长堤历史文化街区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同时还可以举办其他的文化活动,包括元宵节的灯会,七夕节的墟日,以此串成全年的活动,使街区在全年都能保持足够的人气。当然,还应注重侨元素的阐释,使长堤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名副其实、又独具特色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总而言之,蔡李佛与长堤历史文化街区的“牵手”是文化交流的一次有益尝试,期待能碰撞出更加灿烂的火花,为中国侨都唱响新的乐章。

    宋旭民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钟建基  三审:陈淑婷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