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门高校毕业生的流动方向来看,来自省内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普遍选择回家就业,而江门本地学生也较多选择去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根据调查,学生不愿意首选江门的原因主要包括薪资低于广州、深圳;想去经济发达地区闯闯;对江门不了解、没有感情。
用“不一样的江门”留住青年人才,我们必须了解“00后”的心智特点,有针对性地增强他们对这座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让他们真正了解江门、爱上江门。
一是城市宣传青春化。作为中国侨都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拥有潜力巨大的广阔腹地、扎实齐全的产业基础、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丰富独特的侨务资源、旖旎秀美的自然风光、极具竞争力的生产生活成本等。新生代青年的价值观、就业观和生活观都在发生显著变化,他们更看重生活工作平衡,追求高品质生活。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官方媒体和自媒体,以全面、立体、鲜活的形式展现“不一样的江门”,传播江门的吸引力,改变高校学生对江门的刻板印象,以全新姿态填补他们对江门的认知。
二是政策宣讲鲜活化。大学生对政策的了解往往是从上至下的“通知”,而不是鲜活的、清晰的政策解读。因此在他们入校初期,就要通过各种鲜活的手段,让他们全面了解江门在落户、住房、薪资、创业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让他们深入熟悉江门在引才引智、市场拓展、基层就业、政策岗位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我们要营造这样的氛围:全社会都在努力加大岗位供给、拓展就业渠道、创造锻炼机会。我们要让大学生知道他们不是“孤军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更多高校毕业生投身县域振兴、助力产业发展。
三是就业引导精准化。读书学这个专业能做什么?什么地方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大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建立对城市认同感的“第一站”,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会直接影响他们对江门的印象。高校要为大学生营造更好的安居乐业氛围,还要在入校初期就推动学生对专业就业的认知,培养学生对就业的长线目标;开展更多层面上的校企合作,邀请专业性人士为大学生分析就业方向路径,提供实习就业信息。
近者悦,远者来。放眼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江门可以说是一座魅力四射的宝藏城市。我们必须要跳出江门看湾区,以更宽广的视野、更积极的态度、更务实的举措来构建一个“不一样的江门”,向青年一代展现出这座魅力之城的美好的蓝图,勾勒出青年人才奔向美好生活的路径,续写更多江门与青年人才“双向奔赴”的故事。
周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