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双桥村,连片的桑基鱼塘映入眼帘,随处可见粼粼波光。 古劳镇供图
游客在古劳水乡旅游区乘坐游船欣赏水乡风景。
双桥村发动返乡大学生设计独具双桥特色的墙绘。
双桥横海村民黄锡尧打造的“美丽庭院”——“逍遥岛”。
日前,第四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公布,鹤山市古劳镇双桥村成功上榜。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双桥村依托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聚焦打造具有岭南水乡风格的特色乡村,深挖文旅产业,先后获得“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文化+旅游”产业在双桥村蓬勃发展。江门古劳水乡旅游区落户双桥镇,逐渐成为珠三角地区旅游热门景点;在古劳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带动下,双桥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在村道旁、民房间,一个个“微景观”“小造型”点亮和美乡村,特色美食飘香,向八方游客展现水乡魅力。
文/图 张泽彬 凌冲
杨达伟 黄丽宜(署名除外)
A
发展文旅产业
村集体经济红火
走进双桥村,连片的桑基鱼塘映入眼帘,随处可见粼粼波光。在双桥村4.85平方公里的村域中,养殖水面达162.67公顷(2440亩),这便是双桥村最亮眼的招牌——古劳水乡的独特风貌。古劳水乡拥有岭南地区规模最大、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极具生态意义的桑基鱼塘风貌,这里自然资源丰富,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优越的资源禀赋为古劳水乡的旅游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过去,双桥村有不少村民仍然坚持传统耕塘模式,即各自承包水塘开展水产养殖。现在,双桥村抓住古劳水乡文旅项目落地的机遇,引导村民积极发展“休闲文化+乡村旅游”,宣传项目优势、解答村民疑问,为项目征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土地流转和股份合作制改革创新,双桥村成立荣耀股份经济合作社,并与华侨城集团大型文旅项目合作,将约43公顷耕地及鱼塘打造成适度规模的鱼耕农旅项目。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村中鱼塘耕地的经济效益,盘活了农村“闲置资产”,促进土地年收益提升到每亩3500元。同时,在双桥村党员干部的推动下,从2019年确定落户古劳镇到2020年正式开业,古劳水乡旅游区用时不到1年,就完成占地近3平方公里的主景区的建设。
古劳水乡旅游区处于广佛肇都市圈和珠中江都市圈等大湾区核心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让其成为越来越多珠三角地区游客的旅游目的地,自建成以来,每年吸引游客超过149万人次。“横海泛舟”、直升机体验、“2024古劳水乡国庆浪漫花火会”……今年国庆假期,古劳水乡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17万人次。
今年11月,“助力百千万,网推家乡美”系列直播带货宣传推介活动走进鹤山,进一步提升了古劳水乡旅游区的知名度。徜徉于水乡秋色的游船成为一个移动的“直播间”,主持人向网友推介特色优质农产品、工业品等精选好物,备受网友关注;游船外的风景也让网友“隔空”感受到了原生态水乡之美。
在古劳水乡旅游区的辐射带动下,双桥村吸引了“水墨·方舟”民宿、公度书院、火船岛玻璃屋等文旅项目落户;此外,双桥村民还陆续开办了“横溪人家”“水乡人家”“荷香园”等民宿、餐饮产业,村级集体经济“火”了起来,村民腰包也跟着鼓了起来。
B
推进绿美建设
打造“美丽庭院”
“这两盆是黑骨檀,这些是茶花,这盆是君子兰……”在双桥横海村一隅,73岁的村民黄锡尧坐在用竹竿和葵叶搭建的棚子里,介绍着四周摆放的观赏植物。棚子旁边是一个池塘,池塘上漂浮着一个“水上浮台”,种植着各种花草;与棚子隔路相望的,是一个木质的凉亭,与另一片池塘相邻。这里是黄锡尧亲手打造的“逍遥岛”。
“我们一家人都喜欢种植花草,我坚持这一爱好已经很多年了。”闲暇之余,黄锡尧在自家庭院、门前屋后、村道旁种植花草,总量超过100株,让这片区域充满绿意。花草种类较多,一年四季都有花可供欣赏。除了花草外,黄锡尧还喜欢收藏各种有历史、有故事的物件,竹棚顶上、墙上悬挂着鱼篓、蓑衣,营造出了浓厚的水乡风味。在黄锡尧的带动下,儿媳妇劳剑芬也在附近利用闲置房屋开起了烘焙工作室,不仅制作美味糕点,还时常举办烘焙课程,让周边村民享受烘焙乐趣。
备受村中孩子欢迎的树屋也是由黄锡尧搭建的,树屋门前,一块“古劳镇美丽庭院示范户”牌匾分外显眼。与黄锡尧一家获得同样称号的庭院,在双桥村还有5户。双桥村坚持党群同心,联动发力,汇聚妇女、乡村绿美师、党群志愿者等力量,组建“美丽庭院”巾帼志愿服务队,通过走访入户宣传、示范带动等方式,动员群众开展庭院美化绿化行动,掀起双桥村民建设“美丽庭院”的热潮。村民“各显神通”,打造出“逍遥岛”“书法岛”“小菜园”等优美精致、各具特色的庭院,以庭院“小美”汇聚成乡村“大美”。
近年来,双桥村秉承“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的规划理念,采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见缝插“绿”的方式,整合房前屋后、边角地块等资源,充分利用村民闲置废料,打造独具特色的微景观。同时,充分发动党员、志愿者、村民等共同参与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绿化美化工作,全面提升村庄宜居环境。
双桥村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村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进“美丽庭院”建设,发动更多家庭从自家庭院的净化、绿化、美化、景观化做起,带动更多家庭参与到乡村绿化、绿美古劳建设中来,构筑“处处是风景、院院成亮点、家家都和谐”的美丽宜居新家园。
C
利用水乡特色
提升乡村颜值
沿着江门鹤山古劳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一路前行,走进双桥村党群服务中心,道路两侧是色彩搭配和谐、充满岭南水乡风格的农房建筑,将沙坪河与桑基鱼塘分隔开,显得赏心悦目。“我们有一段时间没有来古劳水乡了,这次过来双桥村,发现周边建筑的颜值都高,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12月15日,来自蓬江区的李先生一家驾车来到双桥村游玩,对“焕新”的农房建筑竖起了大拇指。
双桥村结合村庄规划和村民所需,推进双桥圩农房风貌提升工程,将双桥圩改造成具有岭南水乡风格的特色圩镇,共完成农房风貌提升42间。结合古劳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对圩街两旁农房开展外立面微改造,拆除了原来五花八门的广告招牌和外立面装饰,统一采用岭南建筑风格,充分融入水乡元素,统一设置招牌样式,圩镇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加强监管,提升水乡农房风貌的整体协调性。
据悉,双桥村还将进行三线整治、污水治理、路灯建设、人行道建设、垃圾分类箱设置等工作;同时,对村内37间农房进行建筑外墙翻新等微改造,使双桥村圩镇环境风貌得以提升,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全力巩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示范成果,以美丽宜居、文旅兴旺赋能乡村振兴。
在双桥村爱兰黄公祠附近,一所农房“身披”的彩虹图案很是显眼;不远处,另一所农房的白色墙体上绘有色彩鲜艳明快的花草。双桥村积极发动返乡大学生设计独具双桥特色的墙绘,组织村民和小朋友们、镇村干部齐上阵,共同打造6幅手绘墙画,给乡村带来年轻活力。
为双桥村颜值加分的,还有多个精心打造的“口袋公园”。横海村是双桥村委会的一个自然村,横海村儿童口袋公园原本是一片荒地,经过设计改造后,公园内秋千、跷跷板、滑梯等设施与各种花草相伴,荒地摇身一变成为村中小朋友们运动玩耍的好去处。此外,双桥村主干道铺设沥青路面450米,升级改造厕所1座,便利了周边村民的生活。
双桥村桑基鱼塘密布,夜间出行安全问题值得关注。近日,“中华慈善奖”“中国红十字人道勋章”“中国红十字博爱奖章”获得者、“广东好人”、鹤山“首善”、源林投资(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关杰初向双桥村捐赠156盏路灯,一支支洁白的太阳能路灯排列于村道两侧,在提升乡村整体形象的同时,让村民夜间出行更安心。
D
利用地方好物
制作水乡美食
双桥村浪漫水乡、和美乡村让游客大饱眼福,大面积的桑基鱼塘孕育出的富有水乡特色的美食更让游客大饱口福,不少游客专程赶来村中,只为品尝两道美味——古劳鱼皮角和双桥鱼茸粥。
古劳鱼皮角从创制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现已成为鹤山地方代表性菜肴之一,具有制作精美、小巧玲珑、皮薄馅靓、味道鲜美等特点。古劳鱼皮角于2017年入选鹤山市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2021年入选第八批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名录。
制作古劳鱼皮角所用的鱼肉选自当地产的鲜活鲮鱼,拌以肥瘦参半的猪肉,另加冬菇、马蹄、陈皮、胡椒、葱花等十多种配料捣制;外皮粉料用一级生粉与澄面。片皮、捣馅、包馅全用传统手工艺,外皮注重刀工,薄而不破,滑而不烂。鱼皮角包好后,放置于小蒸笼中用猛火蒸熟,出锅的鱼皮角鱼香扑鼻,外皮晶莹剔透;夹一个放入口中,弹性十足,滑腻爽口,齿颊留香。如果配上当地的特制酱料,风味更佳。
除了古劳鱼皮角,还有一道与鱼有关的双桥村招牌美食值得品尝,即双桥鱼茸粥,其历史悠久,制作工序复杂。先将洗干净的整条鲩鱼或鱼尾部分煲熟,然后捞起拆骨,用筷子或勺子剔除鱼刺,将肉捣烂,再加上配料调匀。随后,放入粥里再次煮开,盛在放有姜丝、葱花的碗中。青鱼肉、胡椒粉、粥水相交融,味道鲜甜,俘获各方游客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