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院“三师”团队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以专业技术助力镇村高质量发展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12-23 07:26   

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师”团队为新会区司前镇设计的出入口效果图。

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三师”团队为新会区司前镇设计的出入口效果图。

    □文/张浩洋 潘伟珊

    今年3月,全省首个地市“三师”(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队伍在我市成立,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拂在我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田野上。“三师”团队通过落地项目、实地指导、技术帮扶等方式,从镇村建设规划、空间资源整合、农房风貌提升、市政设计等领域为镇村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助力我市提升城乡融合水平,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全面突破。

    江门交建集团旗下的江门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市规划院”)作为志愿者成员单位,选派了14名精英加入这支队伍,包括6名规划师、3名建筑师和5名工程师。他们以落地项目为舞台,以实地指导为笔触,以技术帮扶为色彩,描绘着镇村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以规划为笔

    为镇村勾勒未来发展美好图景

    规划是发展的蓝图,是行动的指南。市规划院的“三师”团队深知这一点,他们带着使命与责任,深入各县(市、区),以规划为笔,以智慧为墨,为镇村勾勒出一幅幅未来发展的美好图景。

    截至目前,市规划院“三师”团队已承担起鹤城镇、司前镇、荷塘镇、白沙镇、睦洲镇等5个镇的建设规划编制重任,同时,还精心为荷塘镇康溪村、大泽镇莲塘村等21个村庄量身定制了优化提升规划,让相关镇村能在规划的引领下走出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具体规划设计中,市规划院“三师”团队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因地制宜。按照省关于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三师”团队深入剖析各镇村的特色与短板,精准施策,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定位及实施路径。

    在司前镇的建设规划中,他们聚焦“4+7+9+N”建设任务,规划通过补短板、优弱项,将司前镇打造成了一个产城融合的新能源和智能金属制造活力城镇。在鹤城镇的规划设计中,他们紧扣生态、文化、经济、环境四大主题,将鹤城镇塑造成为山水相依、客侨文化浓郁、经济蓬勃发展的广东省特色风貌城镇。

    如今,司前镇、鹤城镇的建设规划成果已顺利通过省级审查备案,两镇正按照规划蓝图,稳步推进各项建设任务,市规划院也积极提供全方位的后续服务,确保规划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对存量农房进行微改造

    用“绣花功夫”雕琢乡村新风貌

    在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市规划院“三师”团队还注重从微观层面入手,通过提升农房风貌,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市规划院“三师”团队深知,乡村的美,不仅在于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更在于那些承载着乡愁记忆的农房。因此,该团队立足镇村发展定位与地域文化特色,精心编制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农房风貌提升设计方案,引导村民在保留传统风貌的基础上,对存量农房进行微改造,用“绣花功夫”雕琢出乡村新风貌。

    新会南安村就是其中的典型。在这里,市规划院“三师”建筑团队深入实地考察,详细了解村落景观及街巷、河沟、农房的布局特点,结合当地建筑风格和村民需求,设计了5套既保留传统岭南水乡风貌又兼具现代生活功能的农房外立面改造方案。

    “这些方案既尊重了村民的意愿,又体现了乡村的特色,得到村民的广泛认可。”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已有5户村民根据效果图和设计图开展改造工作。

    引入前沿技术

    为城镇品质提升注入新动力

    在推动镇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市规划院“三师”团队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三师”团队以台山市大江镇为试点,将低空勘测、三维扫描建模、RTK定位等前沿技术引入“百千万工程”项目中,为城镇品质提升注入新的动力。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规划设计的精准度和效率,还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

    在大江镇“品质提升七大任务”的推动下,市规划院“三师”团队重点从“激活入口门户、提升公共空间”等方面入手,通过无人机数字化测绘等技术手段,生成高精度、高清晰的数字化地形图,为项目设计提供了多元化的思路。他们精心设计了主干道整治覆盖、高速出入口道路提升、圩镇主次道路升级改造、增设社区公园等方案,让各项品质提升工程有的放矢、精准实施。

    与此同时,市规划院“三师”团队还创造性地将闲置地块设计成为内涵丰富的亲水休闲运动公园,通过巧妙的布局设计,将公园的南面碧道和北面步行道串联成休闲区、运动区、儿童区等多个功能区,为群众打造了一个“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城乡绿美环境。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先锋引领作用,带动全体技术人员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用专业特长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市规划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加强与镇村、村民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乡村新风貌。

(责任编辑: 刘佼 二审:王雪晴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