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飞摄影馆正式揭牌,沙飞后人说:
用镜头记录百姓的幸福瞬间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4-12-25 07:27   

沙飞摄影馆不仅是一座缅怀先辈、传承红色基因的纪念馆,更是一个集摄影艺术展示、文化交流与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多维空间。

沙飞摄影馆不仅是一座缅怀先辈、传承红色基因的纪念馆,更是一个集摄影艺术展示、文化交流与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多维空间。

    12月20日,沙飞摄影馆在开平市赤坎华侨古镇揭牌成立。沙飞后人王雁(沙飞女儿)和王平(沙飞孙子)参加了揭牌仪式,王平成为沙飞摄影馆的荣誉馆长。

    沙飞摄影馆坐落于赤坎华侨古镇中心区域,利用古镇一座具有侨乡建筑特色的三层高砖混结构楼房改建而成,它是一处专为纪念中国革命摄影先驱沙飞而建的文化地标,目前已正式对外开放。

    沙飞,原名司徒传,生于广州,祖籍广东开平,他是中国革命摄影事业的先驱者、组织者、领导者,中国革命红色摄影的主要奠基人,中国摄影大师。沙飞是中国摄影史上第一个提出“摄影武器论”的人,是中国革命军队第一位专职摄影记者,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的第一任领导者。他和战友们创办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份新闻摄影画报《晋察冀画报》,拍摄和保存了中国革命战争时期最完整的照片档案,建立和发展了中国革命摄影队伍。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张华炽

    沙飞的形象是崇高的

    参与沙飞摄影馆布置与设计的开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志旺表示,沙飞在摄影师心目中的形象是崇高的,是中国红色摄影的先驱,也是中国革命摄影第一人。沙飞摄影馆不仅是一座缅怀先辈、传承红色基因的纪念馆,更是一个集摄影艺术展示、文化交流与教育功能于一体的多维空间。其中,一楼展示60多幅沙飞的经典作品和有关文献资料,二楼作为巡回展厅,三楼成为摄影沙龙研究或影友交流的场所。

    “我母亲很早的时候就参加华南抗日义勇军,但她那时觉得整天拍照的父亲没有在干正事。”站在沙飞的雕像前,王雁回忆了父亲沙飞和母亲的故事。“我父亲很早的时候就提出,摄影有记录历史的功能,所以他用相机记录许多重要时刻。‘七七事变’之前,父亲已经拍摄了《鲁迅和青年木刻家》《鲁迅的葬礼》等作品。‘七七事变’之后,父亲提出了摄影界的使命是记录日军的罪行,记录人民的抗战,他直接奔赴北方,记录战场的前线。”王雁回忆说,直到母亲在延安看到了《晋察冀画报》,又在报纸上看到了署名沙飞的摄影作品,母亲才明白,“原来他真的在抗日”。

    传承沙飞的革命精神

    在沙飞1940年冬拍摄的北岳区反“扫荡”战斗的作品前,王平动情说道:“在那段艰苦岁月,是爷爷用镜头记录了那个年代中国的真实面貌,我们要勿忘国耻,砥砺前行!沙飞的生命很短暂,如同流星一样,但他完成了属于他的使命。”身为摄影师的王平表示,“我和许多摄影师一样,崇拜沙飞,向沙飞学习!”

    如何传承沙飞的革命精神,培育时代新人?王平认为,摄影师应该把目光投向老百姓的普通生活,用镜头记录他们的幸福瞬间。“我们可能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普通,但在世界范围来说,和平弥足珍贵。”王平说道。此外,他希望中小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多来看沙飞的摄影作品,照片能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过去的历史。

    作为沙飞的研究者与“拥趸”,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杨越峦认为,大家在看沙飞摄影作品时,除了欣赏照片的艺术美感外,还要探寻照片背后的故事。“在那个年代,沙飞、石少华等摄影前辈离开家乡抵达延安,奔赴华北,投身抗日前线,用相机记录时代故事,知晓作品诞生的时代背景后,在今天看来依然让我们感觉热血沸腾。在新时代,我们要从前辈的作品和爱国报国情怀中汲取力量。”杨越峦说道。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王雪晴  三审:钟建基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