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沃土中,师生的互动不应局限于单向的知识传递与接收,而应是充满深度和广度的交流。高效的课堂源自师生互动,基于此,本人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一套“疑问、探索、练习、评估”教学模式。
江海区滘头小学 陈焕宜
以“疑”启思
“疑”是学习的起点。培养问题意识至关重要,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可以加快学习进程。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教材作为学习的范例,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师需精心编制导学材料,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预习,链接新旧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并标记难点。在课堂上,展示预习成果,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导学材料的反馈,教师可掌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挑战点,调整教学计划,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以“探”深究
小学生对新奇、有趣及生动的事物充满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在问题设计中融入相关故事元素,增添情境趣味性,吸引学生深入思考,促进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培育扎实的数学核心素养。
例如,针对人民币面值知识点的学习障碍,教师可设计“金钱奇想”“货币乐趣”等模拟游戏,让学生从中深化对人民币面值和交易概念的理解,借助故事引入课程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增加课堂趣味性,还能让学生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以“练”巩固
在小学阶段,通过“练”来巩固学习是提高课堂成效的关键环节。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应考虑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通过不同难度的题目,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例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提供基础知识巩固题;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则可提供拓展思维、提升能力的练习题。这种分层练习有助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选择练习题目和数量。例如,在课堂上,可设计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同时,教师还需合理安排练习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时间完成。
以“测”检验
“测”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即时检测和反馈促进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程目标,设计适宜难度和数量的练习,实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要及时分析检测结果,找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反馈和纠正,从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调整学习方法。
通过“疑,探,练,测”,我们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会交往能力。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塑造,生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