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塘镇打好治水“组合拳”
“黑水臭沟”变成“碧水清流”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1-15 07:28   

昔日的“臭水沟”如今成了“碧水清流”。

昔日的“臭水沟”如今成了“碧水清流”。

    1月10日,记者走在沙塘镇丽洞村的乡间小道上,只见昔日的“臭水沟”如今成了“碧水清流”,河岸两侧绿树成荫,河道水体干净清澈,不少村民沿着河边悠闲地散步,一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景象。

    这正是近年来沙塘镇围绕“水清岸绿、河岸两治、生态宜居”建设目标,真抓实干、多点发力,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打好碧水保卫战“组合拳”的成果。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李淑珩

    通讯员 梁杰豪

    高位统筹 做好“水文章”

    如何“一盘棋”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做好“水文章”?近年来,沙塘镇高度重视绿美沙塘生态建设工作,聚焦水环境治理薄弱环节,拧紧责任链条,组织召开党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水质改善提升相关工作,并由沙塘镇党委书记担任总河长,牵头督办水环境治理,扛牢治水攻坚的政治责任。

    “为了更好地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我们严格落实问题销号制度,建立‘农业农村污染源、城镇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河长日常巡河三张清单及攻坚工作清单,坚持清单化管理、节点化推进、责任化落实,以结果导向促进水质提升。”沙塘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近年来,沙塘镇总河长、副总河长多次带领治水专业团队及相关部门开展巡河工作,现场查找问题,研究长效治理措施。沙塘镇以河长制为抓手,将河道日常巡查与水环境治理相结合,镇村两级河长、巡河员、民间河长加大日常巡河和河道管护力度,推动水环境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2024年以来,累计完成巡河3583次,发现并完成整改177宗涉河问题,实现水环境治理工作“巡、管、治、保”有序衔接。

    源头治理

    提升水环境质量

    为有效改善水质,让河长制工作“见行动、见成效”,沙塘镇强化源头治理,实施系统治水、科学治水、精准治水、依法治水,切实筑牢河湖生态安全屏障。

    “我们主要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和水生态修复四方面推进源头治理工作。”沙塘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其中,在工业污染方面,主要聚焦重点排污企业尾水深度处理项目运维,进一步抓实企业尾水排放治理,采用夜间巡查、蹲点执法等方式,加强日常监管,严格管控企业污染物排放,从严打击偷排、超排等环境违法行为。在农业污染方面,坚持推进生猪养殖污染整治与规范水产养殖尾水排放“双管齐下”,加大对辖区养殖场的巡查力度,及时查处各类违规行为,推动辖区养殖产业向绿色环保方向持续发展。

    此外,沙塘镇不断强化与开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的沟通协作,加快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及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步伐。同时,加大对全镇8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检查力度,保障设施正常运转,全力推动镇村生活污水治理提质增效。

    如今,河床清淤已成为沙塘镇常态化开展的工作。据统计,2024年以来,沙塘镇累计清理河道和微细支渠22公里,清淤总量约7.5万立方米。为进一步做好水生态修复工作,沙塘镇积极探索绿植生态减污方法,推进河道生态修复,同时,投入16.5万元聘请专业团队加强河流面源清理保洁,确保水面无十平方米以上连片漂浮物。在丽新、泰山、蓢畔、清湖塘等村的重点河段增加氧曝气设备,加快河道污染物的稀释、降解,增强水体自净能力,改善河道水质。

    抓好管护

    巩固河道治理成效

    河道整治三分在建,七分在管。

    如何持续巩固河道治理成效,沙塘镇相关负责人用“人机共治”“河警共治”“流域共治”“全民共治”四个词概括该镇的重点工作。

    “‘人机共治’,即持续发挥‘空中智慧河长’作用,利用无人机进行巡河,实现从‘徒步巡’到‘空中看’,全方位了解全镇河湖水情。”沙塘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沙塘镇还坚持“河长+警长”联合巡河、执法机制,实现“河警共治”。目前,该镇设置了镇海水及丽洞水河道警长2名、“河道专管员制”16名,共同遏制打击各种危害水生态、水环境的突出问题和违法犯罪行为,有效提高河湖保护治理能力和水平。

    此外,沙塘镇坚持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作、整体治理的工作机制,实施跨区域联合执法、应急联动、信息共享,严厉打击生态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建立齐抓共管新格局。注重强化宣传阵地建设,依托公众号平台广泛宣传发布河长制工作信息,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护河活动,逐步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水氛围。

    治水工作始终是“进行时”。接下来,沙塘镇将牢牢抓住“不断强化河长制”这条主线,积极巩固治水成果,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全方位开展河流系统治理,久久为功,持续抓好河流管护,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钟建基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