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完成194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小改造”托起“大幸福”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2-07 07:28   

    □江门日报记者 蔡昭璐

    通讯员 李嘉华

    这几天,73岁的李姨心里暖洋洋的。“政府免费帮我改造了厕所,现在生活方便多了。前两天,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来看我,带来了春节慰问品。”李姨满脸笑容地向记者分享她的喜悦,“我现在特别知足、特别感恩,只希望大家都身体健康、平平安安!”

    2024年,我市完成194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累计为529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了居家适老化改造,提前一年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5204户目标。适老化改造不仅解决了老年人居家生活的诸多“小问题”,更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温暖。

    “心里有了依靠”

    李姨是低保对象,独自居住在蓬江区环市街道润泽园。随着年龄增长,上厕所成了一件难事。“年纪大了,脚痛,腰也痛。上厕所时蹲不下去,蹲下去又站不起来。”李姨无奈地说道。

    家庭环境是居家养老的重要空间载体。为了让老年人更安心地享受晚年生活,我市民政部门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纳入十件民生实事,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实施方案,全力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力求通过“小改造”托起老年人的“大幸福”。

    去年,李姨的家被列为适老化改造对象,原来的蹲便器换成了坐便器,旁边还加装了扶手。这一小小的改造,给李姨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现在上厕所方便多了,脚都不痛了。”她高兴地说。

    地面是否平整、如厕是否方便,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居家生活质量。在适老化改造过程中,我市以《江门市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实施方案》为指导,聚焦老年人的实际需求,积极推进地面改造、卧室改造、如厕及洗浴设备改造、厨房设备改造等,为老年人营造安全、便捷的居家环境。

    “我们还利用国家项目资金,为有需要的特殊困难老年人增配紧急呼叫器、煤气报警器等智能设备,将传统的‘静态’改造与智能化的‘动态’监测相结合,全天候守护老年人的居家安全。”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适老化改造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更传递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以前总觉得日子难过,现在舒坦多了,因为心里有了依靠。政府、社区都很关心我,邻居们也对我特别好。”李姨用手捂着心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现在已经很知足了”

    79岁的沛叔也是低保户,一直独居。此前,他家两扇窗户被台风打坏,虽然用木板临时遮挡,但仍有较大缝隙。“一下雨,雨水就会从窗户渗进来。”沛叔指着窗户说道。

    去年下半年,沛叔的家也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工作人员为客厅和房间的窗户安装了推窗,改造了裸露的电线,并增加了插座。

    “以前插座不够用,我特意买了排插,但线路老化,电器一多就跳闸,下雨天还经常停电。现在改造后,热水壶、电风扇等电器都有了‘专属位置’,我的心也踏实了。”沛叔笑着说,“现在风吹不进来,下雨也不怕了。”

    记者了解到,在推进适老化改造的过程中,我市民政部门积极链接“慈善筑迹溢彩同行”泰康溢彩公益基金会的捐赠资源,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的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沛叔就是受益者之一,我们用慈善资金帮他修缮了窗户。”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还注意到,沛叔家新增的插座上插着一个特别的设备——“平安通”。这是民政部门推出的服务项目,主要为60周岁及以上的低保、低保边缘家庭老年人提供全天候的紧急救援、灾害天气预警等服务。老年人遇到突发情况或有需求时,也可以通过该平台反映。

    “一到刮风下雨,就有人打电话来,叮嘱我少出门、注意安全,特别暖心。”沛叔笑着说道。

    当被问及还有什么需要帮助时,沛叔连连摆手:“我现在已经很知足了。以前辛苦一天都攒不下10元钱,现在政府每月给我1000多元。”短短半小时的交谈中,沛叔多次提到“知足”和“暖和”,言语间满是感激与满足。

    家家都有老,人人都会老。如何让老年人舒心养老,一直是我市工作的重点目标。接下来,江门市民政部门将持续扩大适老化改造范围,深化改造内容,为老年人重构“宜老”的居家环境,传递江门这座爱心之城、文明之城的温度。

(责任编辑: 李芳菲  二审:司徒俊杰  三审:李雨溪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