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重症为何会致命?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2-11 07:28   

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

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

近期发热门诊候诊病人多。

近期发热门诊候诊病人多。

    近日,流感再次引起公众关注,敲响警钟。流感可能急转直下引起重症肺炎迅速致人死亡?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了解不同流感重症病例。江门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陈晓华表示,春节以来,收治的重症流感患者多数都是因高热不退但未及时就医而确诊为流感重症肺炎的。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陈君

    A 面对流感,不能仅靠“熬一熬”

    72岁的赵阿婆一直很注意保暖,但这个冬天她还是“中招”了。春节期间,赵阿婆出现发热同时伴有头痛、畏寒、全身乏力、胸闷,还感到恶心想吐。一开始,她以为是普通感冒,就自己吃了布洛芬退烧。然而,三天过去,症状丝毫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难受。

    “她整个人特别虚弱,吃不下东西,连走路都发晕。”赵阿姨的女儿察觉到母亲的异常,赶紧带她去医院发热门诊就诊。到达医院时,她的精神状态并不好,整个人很乏力,走路都觉得吃力,需要家人搀扶。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甲流抗体呈阳性,全身中毒症状十分明显,血液检查提示感染指标显著升高,考虑败血症可能,医生立刻让她住院接受抗感染治疗。

    经过几天的治疗,赵阿婆的高烧终于退了,头痛和乏力症状也明显改善,整个人精神好多了。医生叮嘱她,甲流不仅会影响呼吸系统,还可能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并发严重的细菌感染,因此,出现严重的流感症状时,不能掉以轻心。赵阿姨在医院接受了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

    陈晓华提醒,流感不是“大号”感冒,它不仅会引起发烧、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全身性炎症反应,表现为全身乏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胸痛胸闷等。因此,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如果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即使没有呼吸困难,也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面对流感,不能仅靠‘熬一熬’或者‘吃点药’来应对,及时就医才是关键。”陈晓华提醒,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持续高热超过3天不退,呼吸困难、气促(儿童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胸痛或持续胸闷、意识模糊、抽搐(尤其儿童)、严重呕吐腹泻导致脱水、出现皮肤苍白、青紫情况、原有慢性病(如哮喘、心脏病)明显加重、孕妇出现胎动异常或宫缩等。

    B 慢性病患者在流感季节应格外注意防护

    59岁的刘阿姨是一名长期尿毒症患者,伴有高血压和心脏瓣膜病,常年需要肾透析,身体状况一直较为虚弱。一天,她开始出现轻微咳嗽和气促,家人以为是天气寒冷导致的慢性病加重,并未太过在意。然而,一周过去,她的气促愈发严重,甚至开始发高烧,整个人变得十分虚弱。

    高烧一天后,刘阿姨的家人意识到问题严重,急忙送她到医院。医生立即安排检查,发现她的甲流抗体呈阳性,意味着她已经感染了甲流病毒。由于她本身患有尿毒症和心脏疾病,免疫力较差,病情进展非常迅速。入院后不久,她就出现了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出现神志障碍,后转入ICU(重症医学科)抢救。

    在ICU病房里,医护团队立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抗病毒、抗感染治疗,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同时进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以减轻尿毒症对身体的影响。在精心治疗下,刘阿姨的情况终于有所好转,呼吸逐渐平稳,意识恢复清醒。经过一周的监护治疗,她终于挺过了这一劫,从ICU转回普通病房。

    陈晓华表示,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说,自身疾病引起的免疫力下降,使他们更容易感染病毒。而一旦感染甲流,病毒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问题。“刘阿姨原来就有比较多的基础病,属于高危人群,流感本身就可能带来基础疾病的加重,同时,感染后人体白细胞、淋巴细胞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其他病原体更容易‘乘虚而入’,导致并发细菌、病毒等其他感染。”陈晓华提醒,免疫力低下的慢性病患者在流感季节应格外注意防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并在出现疑似流感症状时,尽快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相关新闻

    流感不是“重一点的感冒”

    冬春季是季节性流感的发病高峰季节,国家和广东省流感监测数据显示,全国、全省近期处于流感相对高发期,但未超过上一年流行季的水平。记者日前从江门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我市的监测数据显示,最近流感病毒活动水平升高,哨点医院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呈现波动的上升趋势,但流行强度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全市流感患者救治医疗保障资源充足,诊疗秩序平稳,当前我市优势毒株为甲型流感A(H1N1)pdm09亚型。记者从多家医院了解到,医院将全面部署多维度防控措施,全力应对流感疫情,保障患者就医安全与效率。

    及时用药

    可降低产生并发症的概率

    “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从来不是猫。”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流感与普通感冒的本质区别。流感是“重一点的感冒”吗?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感染科主任马春成表示,尽管与普通感冒症状相似,但流感绝非“重一点的感冒”这么简单。普通感冒由多种病毒引起,以鼻病毒为主,症状较轻且进展缓慢,传染性较弱,一般为散发。而流感往往是由特定的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在感染后1—4天突然发作,典型表现为:持续3—5天的高热(38.5℃以上),剧烈头痛和全身肌肉酸痛,可持续2—3周的显著乏力,干咳、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儿童可能出现高热惊厥,老年人可能表现为意识模糊等非典型症状。若出现呼吸急促、胸痛、持续呕吐或意识改变,提示可能发展为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需立即就医。

    “48小时内治疗真的很关键!”马春成提醒,确诊流感后,应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服用抗流感药物。及时用药可明显缩短病程,降低产生并发症的概率。

    流感导致人离世看起来不可思议,但并非不可能。马春成表示,流感导致人离世虽然相对整体患病人数来说并不多见,但也并非罕见,每年全球都有一定数量的流感相关死亡病例,需提高警惕。流感病毒会侵袭呼吸道,使呼吸道黏膜受损、充血、水肿,分泌大量黏液阻塞气道,同时病毒感染易引发肺部炎症,使气体交换功能严重受损,从而引发呼吸衰竭,甚至引发感染性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从而致命。流感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是肺炎,除此之外,心肌炎和心包炎、脑膜炎和脑炎、肌炎和横纹肌溶解也时有发生。

    接种疫苗

    是预防重症流感最有效方法

    江门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陈晓华提醒,以下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特别留意:

    1、年龄≥65岁的老人:老年人免疫力差,罹患流感后易出现严重并发症,面临较高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2、年龄<5岁的儿童,尤其是<2岁的儿童: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未成熟,感染流感易出现重症,可导致死亡。

    3、孕妇或产妇(包括分娩及流产后2周内):由于机体的免疫和生理上出现变化,可能导致孕妇或产妇罹患流感时严重程度增加,病死率显著高于非妊娠期育龄妇女,并增加孕妇死产风险。

    4、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心血管疾病(不包括单独的高血压)、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神经系统及神经疾病、恶性肿瘤或免疫抑制患者等。与同龄健康人相比,这些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感染流感后,更易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

    5、肥胖者(体重指数>30kg/m2):肥胖者感染流感,发生肺炎、住院、入住ICU及死亡的风险增加。

    马春成表示,预防重症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流感疫苗。在日常生活中,还要注意勤洗手,保持个人卫生,多运动,多休息,保证充足的营养。在流感暴发时,避免前往人群聚集的地方。还可根据个人体质,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一些具有预防作用的中药或茶饮,如体质虚弱者可用黄芪、白术、防风等中药制成玉屏风散,或泡茶频饮,以补气固表;偏于内热者,可用金银花、连翘、薄荷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药物来预防。还可通过艾灸、按摩穴位,如艾灸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激发人体阳气,增强免疫力;按摩风池、迎香、大椎等穴位,能起到疏通经络、预防重症流感的作用。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冯晓琳 陈君)

    延伸阅读

    病原体侵入血液可能诱发败血症

    近日,流感并发肺炎引发败血症的案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在大众认知中,流感与败血症似乎“毫不相干”,为何会引发败血症?江门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美玲表示,流感并发肺炎继而发生败血症的临床病例偶有发生,尤其在流感高发期,部分患者因忽视病情进展,最终演变为败血症,甚至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需借助ECMO救治。“当病原体侵入血液,可能诱发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徐美玲解释道。

    败血症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徐美玲介绍,败血症是各种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从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这是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病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同时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目前临床上常把“败血症”危重状态称为脓毒症,脓毒症要是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很高。

    流感是否为败血症的“元凶”?徐美玲表示,败血症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人体感染流感病毒后,病毒会在呼吸道内大量繁殖,使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下降。这时候如果没有得到合适、及时的处理和治疗,当机体继发感染,就可能引发败血症等,导致严重后果。”徐美玲进一步解释,流感既可能是败血症的“元凶”,也可能是始发因素之一。

    关于流感、肺炎与败血症的关系,徐美玲表示,当人体感染流感病毒时,可以直接引起病毒性肺炎,也可以引起淋巴细胞下降,在免疫力降低的情况下,流感病毒可同时攻击呼吸道的防御系统导致呼吸道黏膜屏障破坏,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细菌性肺炎。“当这些致病菌通过受损的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内,而我们人体没有足够免疫力时,就可能发展成为败血症,引起全身的炎症反应,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徐美玲说。

    警惕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败血症早期症状可能微不足道,易被忽视。待病情恶化,才意识到身体曾发出‘预警’。”徐美玲提醒,败血症典型症状包括高热、心率加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意识改变、皮肤异常等。败血症进展至危重时,炎症介质导致血管扩张,血压骤降,若救治不及时,将出现意识混乱、定向力下降,皮肤出现皮疹、瘀斑等。“由于败血症可能迅速恶化并导致器官功能衰竭,属于一种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医疗干预,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之一或多个,特别是在有感染迹象的情况下,应立即就医。”徐美玲提醒道。

    如何避免败血症,徐美玲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及时处理感染:对于已经发生的感染,应及时进行治疗,避免感染扩散。这是预防败血症的关键措施之一。

    2、增强免疫力:良好的免疫力是避免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状态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3、避免滥用抗生素:当生病时,我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同时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4、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手,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流感季节可佩戴口罩进行有效预防;避免接触感染源,如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等。

    5、及时接种疫苗:对于某些免疫力欠佳人群,如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流感。

    (江门日报记者 何雯意 通讯员 黎歆)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钟建基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