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城镇创新公益机制,精准解民忧
让高质量发展更有温度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2-12 07:29   

经过翻修,许巍一家的房子焕然一新。

经过翻修,许巍一家的房子焕然一新。

    “光线亮了,外观美了,再也不怕渗水了。新修的房子住得很舒服,真心感谢‘红心暖城’!”昨日,苍城镇楼田村村民许巍(化名)满怀感激地说道。

    许巍口中的“红心暖城”,是苍城镇委、镇政府打造的公益品牌项目。该项目通过汇聚社会各界的爱心力量,专门为该镇困难群众提供精准帮扶,切实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如何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让民生保障更加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更具温度,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苍城镇“红心暖城”公益项目的成功实践,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范例。

    文/江门日报记者 刘嘉猷

    图/苍城镇

    推进精准帮扶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许巍和妻子早年在东莞打工,育有一儿一女,日子过得虽不宽裕却也安稳。3年前,许巍的父亲因病离世,不久后,妻子又确认患有鼻咽癌。多年工厂劳作的艰辛,也让许巍身患疾病。夫妻俩最终决定离开东莞,回到位于苍城镇楼田村的老宅。

    “老宅是父辈用泥沙夯筑的,工艺老旧,墙面掉渣、雨天漏水,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挂在梁上,一返潮就可能漏电。”许巍说,失去稳定收入后,夫妻俩靠家庭作坊维持生计,收入并不稳定。

    “我们在开展精准摸排时,发现了许巍一家的困境,随后,我们立即联动‘红心暖城’精准帮扶专项小组,启动帮扶。”楼田村党总支书记谢锦伦说。

    专项小组接到村委会的情况反映后,立即走访了许巍一家。“红心暖城”公益项目负责人、苍城镇妇联专职副主席张惠金说:“看到他们家确实特别困难,我们第一步就是为他们申请低保补助,确保基本生活有保障。”

    低保补助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许巍一家居住的老宅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尽快改造。为此,“红心暖城”精准帮扶专项小组联系了此前曾参与帮扶的建筑公司,对许巍家的房屋进行全面翻新。2023年8月,新房翻新工程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原本泥泞的地面铺上了地板,斑驳的墙面被粉刷一新,裸露的电线也被包裹起来,屋内还安装了节能灯,整个家焕然一新。“建筑公司十分贴心,帮我们重新规划了房屋布局,把二楼阳台改成了套间。现在,儿子和女儿都有了自己的房间,再也不用挤在一起了。”许巍感激地说。

    许巍一家的改变,是“红心暖城”公益项目的成果之一。针对传统帮扶方式不够精准、申请补贴周期比较长等问题,2020年,苍城镇创新帮扶机制,推出“红心暖城”公益项目,精准、及时帮助有需要的群众。

    为了让项目真正发挥实效,苍城镇组建“红心暖城”精准帮扶专项小组,统筹调度财政部门、民政部门、妇联等多个关键机构的力量,形成合力。同时,专项小组深入基层,细致入微地调查核实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以保障帮扶资金能够迅速审批、拨付到位,真正实现“雪中送炭”,让温暖直抵民心。

    这一机制很快得到了各村委会的积极响应。“村里谁家困难,村委会最清楚。现在,村干部一发现困难户,就主动联系我们。我们核实情况后,迅速开会研究并拨付资金。”张惠金说。对于一些特别紧急的情况,实行特事特办,先打款救助,后补办手续,确保困难群众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帮助。“最快的时候,当天就能拨款。”张惠金说。

    资金使用透明

    爱心持续传递

    慈善公益需要坚实的经济支撑,资金哪里来?

    “关键是要把爱心调动起来,凝聚起来。”张惠金说。为此,苍城镇政府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成立慈善基金会,为帮扶工作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积极与爱心企业和社会人士建立联系,争取更多支持。苍城商会秘书长罗创平对此深有感触:“政府提出新的帮扶项目时,我们商会的企业都非常乐意资助。这不仅因为‘红心暖城’公益项目的运行机制透明高效,更因为帮扶对象都是苍城镇的居民。”

    “精准帮扶资金的来源包括苍城商会及其会员企业、本镇乡亲、社会热心人士、外地热心企业等,还有镇政府的财政支持。”张惠金介绍道。其中,企业家关杰初、吴绮兰伉俪长期大力支持苍城镇“红心暖城”公益项目,为当地民生改善作出了贡献。

    据悉,为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规范性,苍城镇专门为“红心暖城”公益项目设计了一套软件系统,详细记录每一笔帮扶资金的来源、用途和效果。谁在什么时候帮助了谁、帮助了什么、帮助了多少、效果如何,这些信息都一一记录在案,真正做到公开透明。

    如何让社会爱心持续?苍城镇的答案是:做好爱心反馈,让热心人感受到成就感。

    “供电局的叔叔阿姨们,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报答社会……”翻开“红心暖城”慈善画册,一封封孩子们的感谢信令人动容。“孩子的感情最真挚、最纯粹。看到他们的成长,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开平供电局党委委员唐信感动地说。

    近年来,开平供电局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几年前,我们去苍城镇帮群众办理供电业务时,偶然听说了‘红心暖城’,双方一拍即合,成为长期合作伙伴。”唐信回忆道。2021年以来,开平供电局已对接帮扶苍城镇5户家庭的12名困难学生。截至2024年6月,累计帮扶金额达10.9万元。

    “每年,我们都会去看望帮扶的学生,看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我们特别有成就感。”唐信说。

    献爱心虽不求回报,但看得见、摸得着的正向反馈,无疑能让爱心者的热情更加持久。通过精准帮扶、透明运作和暖心反馈,“红心暖城”公益项目不仅解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更让爱心在社会中不断传递,形成良性循环。

    品牌深入人心

    力量汇聚成河

    困难儿童收到了人生第一套定制书桌,危房户搬进了粉刷一新的安居房,面临生活困难的单亲妈妈获得了暖心慰问金……在苍城镇,“红心暖城”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公益项目,成效有目共睹。有了困难,大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红心暖城”。

    随着项目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社会力量主动加入奉献爱心的行列,澳门企业家闻讯而来,主动伸出援手;本地企业积极响应,慷慨解囊,“红心暖城”让零散的爱心力量汇聚成河。

    如今,“红心暖城”公益项目已从最初的困难救助,拓展到全方位的民生服务,参与了“一河两岸”改造、南门桥扩建、道路“白改黑”工程等民生项目。此外,还举办了多场慈善专场活动,进一步拓宽公益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例如,在去年开展的专场活动中,广东建邦兴业集团有限公司捐资近百万元,为苍城镇中心小学建设候车亭、捐赠300套学习桌椅,资助15名品学兼优的学子,并为2户困难家庭重建“安居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目前,“红心暖城”公益项目已举办帮扶活动65场、专场活动30场,投入帮扶资金316.87万元,惠及群众1391人次。该项目累计收到民生工程慈善资金超2500万元,为当地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公益服务的触角不断延伸,“红心暖城”如同一棵扎根沃土的大树,让更多困难群众感受到温暖。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钟建基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