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团队将电极精确植入患者脊髓特定位置。
黄俊伟查房,查看患者情况。
“终于解除了困扰100多天的痛苦,我和家人度过了一个祥和的春节。”昨日,81岁的赵大爷在回访电话里,压抑不住心中的喜悦之情,向江门市中心医院疼痛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黄俊伟分享了其左下肢的康复情况。那时,左下肢疼痛100余天、足部足趾局部坏死且渗液,2年前曾截过右肢的赵大爷,差点连仅剩的左肢也保不住了。幸运的是,江门市中心医院的医务人员改写了这个结局。经过MTD(多学科会诊)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后,黄俊伟带领团队为赵大爷实施了江门首例脊髓神经调控治疗动脉闭塞下肢疼痛术,既调控了影响痛感的神经,又改善了患肢的血管情况。
随着先进的脊髓神经调控技术的进一步运用,这道照亮赵大爷生命的微光,也将照亮更多有机会保肢的患者,在解除疼痛的同时避免截肢。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梁爽 通讯员 陈君
紧急会诊 用专业为患者点燃希望之光
入院时,赵大爷的病情已经非常危急,脚趾坏死区域不断扩大,疼痛感剧烈,无法正常入睡。由于患者身体状况复杂,传统治疗方法难以奏效,截肢似乎成为唯一选择。然而,赵大爷强烈希望保留肢体,这给医疗团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我患有高血压十几年了,需要长期吃药治疗。两年前,由于右下肢动脉闭塞并坏疽已经截了右小腿。这一次,左下肢又疼痛了十几天,我真的不想再失去左腿了。”赵大爷忧心忡忡地说,自己也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过,但对症治疗后症状没有明显缓解,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到了江门市中心医院四肢骨科。
结合赵大爷的血管CT结果,该院外科医生评估其左下肢血管情况较差,即使截肢也可能出现伤口不愈合,甚至有可能继续坏疽,进展为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情况。
“患者痛得整晚都睡不着,只能坐起来休息。坐姿又会导致下肢血液循环更差,从而令他痛得更加厉害,整个晚上反复呻吟。”黄俊伟介绍,患者疼痛评分达到7分,已严重影响其睡眠状况和生存质量。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该院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决定采用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脊髓神经调控技术。该技术通过植入电极,调节脊髓神经的电活动,从而缓解疼痛并改善血液循环。
这个治疗方案,不仅有技术上的创新,更有人文关怀的体现。“常用的鞘内植入技术治疗,需要每个月定期回院加药,这对81岁高龄的患者来说极其不方便,针眼的护理更是难上加难。”黄俊伟表示,而这项电刺激治疗只需将一根像牙签大小的电极,放到相应的脊髓节段位置,通过电极发放脉冲电流,持续刺激脊髓神经,让痛觉信号不能够传到中枢大脑,从而让患者感受不到疼痛。另外,通过脉冲对神经的刺激,可以起到修复神经、改善血管循环的作用。
精准操作 上午手术下午就睡上了好觉
由于脊髓神经调控手术必须在X光的引导下进行,即在DSA的引导下按照动态指示去操作,黄俊伟特意调配了最新启用的复合手术室为患者进行手术。
短时间内,手术团队完成了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为赵大爷精准实施脊髓神经调控手术。手术过程中,疼痛科团队展现了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协作能力。
复合手术室里,手术台上两个医生,手术台下一个护士,还有一位生理工程师。黄俊伟担任主刀,在局部麻醉下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通过微创把穿刺针送到硬膜外腔,再通过穿刺针把电极送到预定的脊髓节段。接着,连接刺激器后,生理工程师周磊开启刺激器,调节不同的参数,询问患者电流流过的感觉。
“电流能够覆盖到你原先疼痛面积的百分之几?”“能够覆盖80%的面积”……黄俊伟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成功完成了电极植入,并确保了电刺激的精准调控。术后,患者身上只有一个针眼大小的伤口。
“难点和挑战在于,患者年龄比较高,还有不少基础病,血管情况不太好,长期吃抗凝药治疗,术中出血的风险比正常人高。”黄俊伟说,术前要做到解释到位,术中沟通也十分重要。这些问题和要点,都要一一仔细处理好。
手术当天上午10时许,赵大爷做完手术回到病房。到了下午4点,黄俊伟完成另一台手术后查房,看见赵大爷居然沉沉地睡着了。
术后第二天,就连隔壁床的患者家属也说:“平常都听见阿叔痛得整晚呻吟,昨晚我只听到他睡觉打呼噜的声音。”
“没有依靠镇痛药物,单纯通过物理的电刺激,就能够解决患者疼痛问题,是这项技术的一大亮点和优势。”黄俊伟介绍道。
脊髓神经调控手术,该院疼痛科此前已成熟开展,但运用于下肢动脉闭塞治疗属于首次。这项新技术新项目的成功开展,离不开疼痛科团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作为江门地区唯一常规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他们在疼痛治疗领域积累了深厚的底蕴。
技术突破 面临截肢的患者有可能保肢
对于像赵大爷这样下肢缺血坏死的患者,电刺激治疗通常分为两期。比如,一期的电刺激治疗(通常7—10天,最长14天)奏效,但效果不能够维持下去,就需要做第二期电刺激治疗。反之,如果疼痛明显缓解,就不需要再做二期。
术后,赵大爷接受了14天的电刺激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后顺利出院。在电话随访中,他表示疼痛明显缓解。因此,暂时不需要进行二期电刺激治疗。
对于下肢动脉闭塞等血管性疾病患者来说,脊髓神经调控技术是一种革命性的治疗手段。传统治疗方法往往只能缓解症状,而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脊髓神经调控通过调节神经活动,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修复,从而为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选择。
成功有没有捷径,唯有努力和坚持。“术前评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医疗团队通过详细的影像学检查和神经功能评估,精准定位了患者的病变区域,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方案。”黄俊伟表示,术中的精准操作至关重要。脊髓神经调控需要将电极精确植入脊髓特定位置,这对医生的技术水平和经验提出了极高要求。
多学科协作,也为手术的成功提供了有力保障。疼痛科、血管外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密切配合,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有效管理。术后,医疗团队还为患者制订了详细的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这项新技术的意义在于,为原本面临截肢的患者提供了保肢的可能性,同时有效缓解了慢性疼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黄俊伟表示,电刺激治疗效果更确切,同时副作用更少。
这不仅是医疗技术的重大突破,更是对患者生命质量的深切关怀。脊髓神经调控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赵大爷这样的患者带来了希望,也为江门地区的疼痛治疗开辟了新的方向。
科室名片
江门市中心医院疼痛门诊成立于1991年,以“为民除痛”为宗旨,致力于为广大患者消除疼痛,创造无痛轻松的生活。为使各种慢性疼痛疾病患者得到更有针对性的诊疗,江门市中心医院于2018年12月成立了“疼痛诊疗专科”,2021年7月正式设立“疼痛科”。江门市中心医院疼痛科运用多种无创或微创的治疗方法,在解决头痛、神经痛、骨关节痛、软组织痛、癌性疼痛、非疼痛性疾病等各种顽固疼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