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区纪检监察干部到双水镇北水村回访,查看水质变化。
“现在河水清澈了,也没有臭味了,村里还借此机会将原来的软泥土路面硬底化,我们现在饭后都喜欢出来散步。”近日,新会区纪检监察干部到双水镇北水村回访,村民们与回访人员分享喜悦的心情。这是新会区纪委监委以监督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整治取得实效的一个缩影。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冯瑶君
通讯员 新纪宣
黑臭水体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一环,也是打造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提升群众获得感的重要举措。2024年以来,新会区纪委监委以“组组”协同监督、“室组地”联动监督等方式,对黑臭水体治理进行常态化监督,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履行主体责任,通过加强排查预防、控源截污、生态修复等,打出了一套污水治理的“组合拳”,让全区8条昔日的农村“臭水沟”变成群众身边的清水绿岸。
农村黑臭水体污染源复杂,治理工程环节多、链条长。为提升监督质效,新会区纪委监委指导各派驻纪检监察组、镇(街)纪(工)委通力协作,既结合实际重点出击,又着眼全局共同发力。比如,在双水镇北水沟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紧扣部门职责,督促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农村等部门发挥统筹抓总作用,积极开展各领域业务指导,确保有效治理;镇纪委全程跟进监督,推动有关部门加快建设生活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站点,加强对周边涉水企业的日常巡查,及时清理河沟淤泥,加强河道日常保洁,高质高效完成了治理工程。
同时,区纪委监委还着眼于农村水体的长效管理,通过做实做细日常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和各镇(街)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查、管、治、防”多措并举,推动实现黑臭水体“长治久清”目标。比如,新会生态环境分局采取常态化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排查模式,2024年共完成56个水体的现场排查,督导相关镇(街)立行立改水体水质问题22个,对潜在隐患早发现、早预防。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针对污水收集、引水增流等设施落实专业运营管理,结合河长制工作建立河道日常巡查机制,巩固和提升治理效果,防止返黑返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