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镇吕步村:
抓好“锦鲤”“芥兰”特色探索兴业富民新路径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2-14 07:28   

在新港锦鲤养殖场,场主刘耀新将饵料一撒而下,塘中色彩艳丽的锦鲤蜂拥而至,争抢食物。

在新港锦鲤养殖场,场主刘耀新将饵料一撒而下,塘中色彩艳丽的锦鲤蜂拥而至,争抢食物。

村民刘锦雄在吕步村租用约0.8公顷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优质土地,开展荷塘芥兰培育工作。

村民刘锦雄在吕步村租用约0.8公顷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优质土地,开展荷塘芥兰培育工作。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罗霈

    如今来到荷塘镇吕步村,乙巳蛇年春节的喜庆氛围仍在,村民们忙碌而充满希望的生产活动,更能让人感受到满满的新春气息。

    西江之畔,侨星故里。紧邻荷塘镇中心的吕步村,辖区占地面积约1.1平方公里,现有居住人口3500多人。自推进“百千万工程”以来,吕步村党总支精准探寻工作着力点,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推动一件件实事落地生根。如今,色彩艳丽的锦鲤与口感爽脆的荷塘芥兰(芥蓝)正被打造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助力农民增收的两张亮丽名片。

    “我们希望借助‘百千万工程’发展契机,发动有能力、有情怀、有担当的乡村优秀人才起到引领带头作用,以新农业发展深入挖掘吕步资源潜力,带动广大村民致富兴业。”吕步村驻村第一书记陈智勇说。

    锦鲤养殖:

    “游”出发展新高度

    在吕步村的新港锦鲤养殖场,红白、大正、昭和等多种不同体型、不同肤质、不同花纹的锦鲤灵活游动在多个鱼塘内。随着场主刘耀新将饵料一撒而下,这些色彩斑斓的锦鲤蜂拥而至,争抢食物,激起层层水花。

    刘耀新分享道,江门的锦鲤养殖产业底蕴深厚,“2009年,江门更是被授予‘中国锦鲤之乡’这一称号。”锦鲤的培育过程极为严格,淘汰率极高。多年来,正是秉持着对于锦鲤的热爱和养殖的耐心,刘耀新才坚持了下来。

    据介绍,中国是锦鲤的最初原产地,上世纪80年代日本提纯培育出锦鲤新品种,整体提高了锦鲤的观赏性,形成新的标准再输入到中国。国内从业者们则尝试引入名种,提升养殖技术,在借鉴、学习、竞争中不断成长,共同探索锦鲤“中国化”,积极推动品种优化与种质提纯,发展中国锦鲤产业。

    “荷塘毗邻中山、佛山,这些年来,因地理优势,不少周边地区的锦鲤爱好者都会来到吕步村的渔场选鱼。”吕步村党总支书记刘峻均介绍,目前该村共有2个成规模的锦鲤养殖基地,知名锦鲤养殖场新姿美也在此建设了精品锦鲤培育池,希望在众多本地锦鲤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让江门的锦鲤养殖产业“游”出发展新高度。

    荷塘芥兰:

    打造品牌共致富

    近日天气转暖,吕步村村民刘锦雄在农田上忙了起来。“又一批芥兰快成熟了!”据他介绍,荷塘芥兰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然而近几十年因受到土质不佳、种植不当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荷塘芥兰产业受到了损害。“我们携手科研院所,花费了4年时间培育种源,如今的荷塘芥兰品质越来越好了。”刘锦雄笑着说。

    刘锦雄介绍,荷塘芥兰因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和优良的食用品质,如株高适中、叶片肥厚、叶柄长、主薹粗壮、纤维少、质地脆嫩、味道甜美等,使得荷塘芥兰在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通过五邑籍华侨华人的反馈,我了解到荷塘芥兰在海外的名声更是响亮。”刘锦雄补充道,荷塘芥兰历史悠久,是江门地区的重要食用蔬菜品种之一。近代以来,不少五邑籍人士漂洋过海,远赴他乡谋生,但他们对荷塘芥兰这一“家乡的味道”始终念念不忘,这也让荷塘芥兰登上了不少华人餐厅的菜单,成为在海内外均有较高辨识度的五邑特色蔬菜品种之一。

    为了培育荷塘芥兰种源,刘锦雄专程回到家乡寻找适宜种植的土地,最终在吕步村租用了约0.8公顷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优质土地,开展荷塘芥兰培育工作。

    “去年,我将最新培育的荷塘芥兰带给华人朋友们品尝,他们都表示就是‘这个味’!接下来,我们计划将培育种源交由相关单位进行注册登记,打造荷塘芥兰品牌,同时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发动更多农民种植荷塘芥兰,带动大家致富。”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钟建基  三审:宁园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