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议事厅”新一期节目于2月17日播出,共商弘扬白沙文化的良策。郭永乐 摄
扫码看视频
□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 通讯员 杨双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江门人文历史底蕴深厚,诞生了明代理学大师陈白沙,成为著名儒学流派江门学派的发源地,赢得“儒学名城”的美誉。陈白沙作为广东唯一从祀孔庙的著名学者,学术主张“学贵知疑”“独立思考”,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如何让白沙文化焕发光彩?让“岭南心学的发源地”城市名片更加响亮?经过深入调研、协商座谈、专题研讨等前期筹备,市政协“委员议事厅”新一期节目于2月17日正式播出,市政协委员、智库专家、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各抒己见,共商弘扬白沙文化的良策。
什么是白沙文化?
陈白沙是明代理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开创了明儒心学之先河。提到陈白沙的名字,不少人都有所耳闻,但提到白沙文化,很多人只是一知半解。
白沙文化到底是什么?节目开始,“委员议事厅”节目组便邀请五邑大学原校长、教授、博士张运华为观众解答疑惑。
“陈白沙的思想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很多对当代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张运华举例说,例如在教育领域,陈白沙主张因材施教,并强调“学贵自得学贵知疑”,提出“理者,学问之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等观点,倡导学生要独立思考,这与如今国家提倡的诸如开放包容、独立自主、创新进取的当代青年价值观有共通之处。
张运华还从陈白沙“士不居官终爱国”“孝以爱亲为至要”等观点理念对白沙文化进行更深的阐释。“白沙文化也包含爱国情怀、家庭教育等方面,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好好珍惜。”张运华说。
在市陈白沙思想研究会会长黄祥寿看来,陈白沙作为“岭南一人”,他的很多文化思想值得挖掘和弘扬。“结合前期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江门对白沙文化的宣传还不够凝练,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由专家与学术团体共同总结归纳白沙文化,形成统一的宣传口径,这有助于确保传播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黄祥寿说。
委员专家建言献策
节目开播前,市政协委员、专家、有关部门代表等组成调研组,围绕如何挖掘和弘扬白沙文化,深入陈白沙纪念馆、钓台故址、陈白沙墓等地开展实地考察,广泛收集意见。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陈白沙祠作为白沙文化最主要的遗址之一,目前展现方式偏传统,对游客缺乏吸引力。”市政协委员、江门广隽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彭德华在陈白沙祠现场建议,把陈白沙纪念馆列入旅游路线,并通过开发如陈白沙诗词冰箱贴、AR明信片等文创产品,进一步提升陈白沙祠的吸引力,以更好地推动白沙文化传播。
陈白沙生前曾形象地比喻:钓台就是他的学术衣钵,钓台就是江门学派的掌门人信物。因此,后世感受白沙风采,必去钓台故址。在市政协智库专家谭乐生看来,可以通过丰富陈白沙元素展示,找出陈白沙及其弟子中具有代表性的诗词,做成碑刻在钓台故址等陈白沙文化遗址地展出,还可以通过在钓台故址建造陈白沙与弟子钓鱼教学的雕塑,进一步提升公众对白沙文化的直观了解。
陈白沙墓的环境提升和遗址活化工作,也引起调研组的关注。节目中,市政协常委、广东冠捷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俊波建议,推动陈白沙墓的保护和活化利用,可考虑在白沙墓范围内摆放白沙先生作品集的碑刻,在陈白沙墓道两旁设置展示牌,介绍其生平事迹、文化贡献等。
市政协委员,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杨林贵则以浙江余姚阳明古镇为例,指出江门在载体建设方面的不足。“2023年江门陈白沙纪念馆参观人次仅12万,而余姚阳明古镇的游客流量则达到450万人次,带动消费超2.5亿元。”杨林贵认为,江门可借鉴余姚阳明古镇的建设经验,依托陈白沙祠、钓台、白沙公园等文化IP,谋划打造白沙文化古镇。同时,加强与其他城市的合作交流,发挥市属高校文化平台作用,共同组织专家团队联合开展学术研究,分享研究成果,推动学术发展。
在教育传播领域,市政协委员、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娅认为,可以将白沙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开设诗词、书法、哲学等特色课程。“如开笔礼、弟子规国学班和国学堂等文化传承实践活动要持续开展,且延伸到街道、社区和景点,以此扩大白沙文化的社会视野。”陈娅说。
政府部门回应关切
我市政协委员、智库专家提出真知灼见的同时,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也在节目中积极回应相关问题。
市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市将强化对白沙祠、钓台故址、陈白沙墓、陈白沙旧居、白沙公园、白沙先生碑刻等遗迹的保护,优化展示环境。“我们将做好白沙文物收集工作,通过文物复制和征集收藏等方式,丰富馆藏白沙文物。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民间研究力量的合作,持续挖掘整理白沙思想,出版相关研究成果,加大白沙文化的宣传推广力度。”该负责人说。
针对大多数委员提出的“加大陈白沙元素展示力度”,节目中,有关部门给予了回应。
关于打造“陈白沙江门足迹”线路,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后续会加强与旅行社的沟通协作,结合古琴、茅龙书法等传统文化展示传承,精心串联起各个白沙遗迹,全力推介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白沙足迹”旅游路线,生动讲述陈白沙先生的生平事迹、文化思想及其在江门留下的足迹故事,打造经典研学线路。
“由于历史原因,原有三进的钓台故址如今仅存一进,钓台故址已计划开展维护保养工程,预计2025年上半年完成,届时将会适当增加展示和装饰。未来还将研究增加数字展示,为游客和观众展现白沙生平、白沙诗歌、白沙书法等更加丰富的内容。”蓬江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围绕白沙文化的教育传播,市教育局也在节目中进行回应。“我市中小学通过校本课程开设了茅龙笔书法课程、举办了书法比赛和展览,并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校园授课,其中以‘陈白沙’命名的陈白沙小学将白沙文化纳入学校的教育理念,打造了‘白沙鸢飞鱼跃校内课程’,创编了《走进陈白沙》校本教材、白沙操、白沙君子歌。”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2028年是陈白沙先生诞辰600周年,“委员议事厅”调研组成员结合前期调研,提出了“举办一次展览”“组织一场学术研讨会”“举办一场文艺演出”“制作一批纪念产品”“举行一系列比赛”的“五个一”建议。节目中,有关部门进行表态,表示将积极筹备陈白沙先生诞辰600周年纪念活动,进一步打响白沙文化品牌。
本期节目最终形成8条协商清单,包括“进一步明确陈白沙思想文化精髓的规范表述,更好地提升宣传效果”“整理和运用陈白沙代表性诗句,使之更广泛地进入大众的视野”“引进研究白沙文化、心学的专业技术人才”“借鉴浙江经验、联合广州增城,共同打造‘岭南儒城’”“解决或利用好陈白沙纪念馆西侧建筑,扩大陈白沙文化展示空间”“在钓台故址门外长堤人行道边建一组相关雕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