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孩子健康安全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2-18 07:28   

江门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进校园科普健康知识。

江门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进校园科普健康知识。

    春季学期伊始,师生们齐聚一堂,在热闹的气氛下,流感、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传染病传播风险也随之增加。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江门市疾控中心,探讨校园健康风险,提供健康守护攻略。

    文/图 记者/梁爽 通讯员/吴桦轩 江疾宣

    校园人员密集

    注意传染病风险

    江门市疾控中心介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以飞沫传播。此外,如接触被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用具等或接触流行性腮腺炎感染者的唾液等,也可能被传染。如果课室内有感染者,学生间玩闹中咳嗽和喷嚏,易导致传播。

    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如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触被污染的物体等。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进入新学期,学习任务逐渐增加,长期电子屏刺激和近距离用眼时长增加,让学生罹患近视或近视加深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因此,江门市疾控中心建议学校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1、校园清洁全覆盖。做好教室、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馆等聚集场所和洗手间、垃圾堆放处的清洁消毒工作。对课桌、玩具、楼梯扶手、门把手、开关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预防性消毒。室内每日至少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做好供餐设施及饮水设备的卫生管理。

    2、做好人员健康管理。新学期做好餐饮工作人员、供水管理人员的健康监测及卫生培训,提醒家长做好学生的健康观察,避免人员带病上岗或上学;开学后落实晨午(晚)检和缺勤缺课登记,发现聚集性疫情及时上报并采取规范的处置措施。

    3、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健康课、主题班会、家长会等形式,宣传个人卫生及防护、接种疫苗、自我症状监测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引导师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洗手、常通风、遵守咳嗽礼仪、科学消毒等良好卫生习惯。督促学生自觉养成正确读写姿势、坚持户外活动、主动科学用眼。

    4、完善应急方案。新学期完善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设置工作小组,检查应急物资储备,对教职工开展应急培训及演练。

    不可掉以轻心

    家长和学生要积极应对

    重返校园,传染病防控不可忽视。在此过程中,家长要留意孩子的各种状态,学生自己也不能掉以轻心。

    江门市疾控中心建议,家长应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健康监测。开学前后做好孩子的健康监测,若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学。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帮助其调节情绪及作息,以适应开学节奏。

    二是做好个人防护。帮助孩子及自身做好个人防护(如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到人群密集处。室内定期通风或消毒物体表面。查验孩子的疫苗接种情况,如出现漏种的需尽快补种。也可按需自费接种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

    三是言传身教,帮助孩子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注意控制孩子的电子产品使用时长,每天陪同孩子到户外活动至少2小时,饮食要健康,作息要合理。理解孩子,帮助其收心。以身作则,做最佳榜样。

    返校后,学生接触频繁、聚集性增加,可能会加速疾病的传播。关于学生如何做好健康攻略,江门市疾控中心建议:

    1、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如到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建议戴口罩。

    2、健康饮食,增加户外活动时长。每日保证2小时或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遵循“20—20—20”原则(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向20英尺外远眺,保持20秒或更长时间),如果用眼时间长,相应的远眺时间也要增加,比如用眼30—40分钟,至少休息10分钟。日常营养均衡,宜多吃蔬菜水果,避免油炸食品及含糖饮料。

    3、关心自我健康。拥抱情绪,疏导紧张,把重心慢慢放在学习新事物上。逐渐调整作息,保证良好睡眠(每天保证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的睡眠时间)。如出现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主动告知家长或老师,及时就医。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宁园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