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会吸引多家开平知名企业进场引才,涵盖食品、水暖卫浴、建筑等多个行业,满足求职者的多样化就业需求。 开平市人社局供图
越来越多年轻求职者将工作生活平衡度与职业成长空间放在优先考虑位置。 刘嘉猷 摄
2月15日下午,开平市2025年第二场“南粤春暖”专场招聘会在东汇城东门广场举行,138家优质企业带来超3500个岗位。据统计,招聘会共吸引近5000人次入场求职,达成初步就业意向985人,搭建起企业与求职者沟通交流的桥梁,促进供需方“双向奔赴”,实现节后就业与招工“开门红”。近年来,开平市通过优化人才服务、搭建供需平台,吸引人才回流和外来人口流入。江门日报记者 刘嘉猷
A 招聘会上
岗位多元
招聘会现场,赤坎旧埠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展位前排起了长队。“各个岗位需求旺盛,来求职应聘的人很多,我们半天就收到了120份简历。”该公司招聘专员翻动着登记表告诉记者。
据悉,本次招聘会吸引多家开平知名企业进场招聘,涵盖食品、水暖卫浴、建筑、服务等多个行业,满足求职者的多样化就业需求。
在开平市依利安达有限公司的展位上,该公司招聘专员正与几名高校毕业生进行洽谈。“春节后参加的招聘会效果显著,这场招聘会我们与20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初步达成了就业意向,加上开平市人社局组织我们赴贵州招到的13人,用工压力大大缓解。”该公司招聘专员表示。
据了解,开平市依利安达有限公司正筹备建设新厂,提前储备人才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此次招聘会上,该公司的研发工程师岗位吸引了众多求职者咨询和投递简历。该公司招聘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和产业升级,该公司对员工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B 年轻人择业观转变
在招聘会上,记者发现,新生代求职者的择业观出现了新变化。高校应届毕业生徐浩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年轻人在求职时更加注重综合价值评估。“薪酬水平固然重要,但已不再是唯一考量因素。通勤便利性、工作强度、职业发展通道等,都成为年轻人择业时的关键指标。”他表示,越来越多年轻求职者将工作生活平衡度与职业成长空间放在优先考虑位置。
谈及近年兴起的返乡就业潮,徐浩轩表示,“以薪酬换稳定”现象在年轻一代中越来越普遍,主要是因为年轻人对薪资待遇的期望趋于理性。曾在佛山从事电子制造工作的陈先生表示,为照顾家庭,他今年选择回乡就业。“虽然佛山等城市的技工岗位月薪跟开平相比有一定优势,但是开平生活成本低,不如回来多陪伴孩子。”他说。
在就业新形势下,单纯依赖高薪已难以留住人才,越来越多劳动者倾向于回归家庭、扎根家乡。这一就业观念的变化,对用人单位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需要在薪酬体系之外,进一步完善职业发展规划、优化工作环境、提升企业文化软实力,以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人才。
C 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除了寻求稳定工作的求职者,还有一群充满奋斗精神的创业青年。此次招聘会上,在江门开平市文旅创业孵化基地(江门开平市农村电商产业园)的毕业设计作品展中,一组融合华侨故事的文创产品引人驻足。这是“00后”设计师梁幸宜的毕业设计作品——以塘口旧圩18个建筑地标为原型的冰箱贴、4位爱国华侨卡通IP文具夹。作为广州航海学院的开平籍毕业生,她的返乡之路始于一场“双向奔赴”。去年,梁幸宜了解到基地为鼓励人才返乡创业,提供大力支持,这让她对家乡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更让她下定决心投身家乡建设。
“大城市机会多,但是生活成本也高。我参与学校‘双百行动’项目返乡考察时,发现家乡文旅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这让我决心回来。”如今,梁幸宜和伙伴创立的“椿禾艺术设计工作室”已设计出碉楼窗花便利贴、侨乡建筑杯垫等系列文创产品,用现代设计语言讲述百年侨乡故事。“返乡创业不仅能让我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一种高质量的就业方式,更重要的是能让家乡文化被更多人知道,这是我选择回归家乡创业的初衷。”梁幸宜说。
江门开平市文旅创业孵化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地作为青年返乡创业服务平台,提供3年免租金的场地支持以及“一站式”的创业服务,目前已累计进驻企业59家,创业带动就业228人,间接带动就业超2万人。
D 促企业与求职者
“双向奔赴”
招聘会现场,赤坎旧埠旅游公司展位前人头攒动,折射出文旅产业对人才的强劲吸引力;广东华艺卫浴实业有限公司等制造企业的高薪技术岗位,则彰显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近年来,开平市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政策,通过优化人才服务、搭建供需平台,吸引人才回流和外来人口流入。开平全市16个镇(街)、管委会建立就业服务专员制度,每年服务企业超1000家次;近三年累计举办招聘会超110场,服务企业超2700家次,提供近6万个工作岗位,吸引超15万人次参与,有效推动了企业与求职者的“双向奔赴”。
依托赤坎镇、塘口镇的文旅产业,开平市通过政策扶持和场地支持,孵化了一批创新创业团队,开发了大量本地就业岗位。以赤坎镇为例,赤坎华侨古镇自2023年1月试运营以来,已吸纳近500名员工,预计未来创造就业岗位超过3000个,辐射带动周边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此外,赤坎镇引进了鹰村田园综合体、“梦回开平·侨海华韵”夜经济等一批农文旅项目,进一步激发创业就业活力。
开平市通过精准施策,与特色产业协同发力,探索县域引才新路径。这种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政策支持为保障的引才模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未来,开平市将继续优化人才生态,推动产才深度融合,为人才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