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区域联动发展取得新突破 打造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集群主阵地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2-22 07:27   

    □江门日报记者 皇智尧

    区域协同发展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提升产业链的完整性和竞争力。去年,民革市委会以新型工业化建设为切口,就如何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提出《关于抢抓新能源产业园建设机遇,推动新会、鹤山、开平联动发展的建议》。该提案获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晖领办。

    近一年来,市政协多次召开提案座谈会,提案牵头办理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将提案建议转化为工作方案和计划,会同市发展改革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及各县(市、区)推动提案办理,目前各项建议均得到不同程度的落实。

    提案背景

    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数据显示,2023年广东省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超8000亿元,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首,已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

    近年来,江门抢抓机遇,开辟了硅能源、新能源电池、新型储能等特色产业新赛道,中创新航、隆基绿能等一批超百亿元重大项目相继落户,新能源产业集群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在经过前期的走访调研后,民革市委会指出,江门新能源产业集群主要位于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北组团,周边涵盖新会大泽镇、鹤山共和镇、开平水口镇等,这些区域也属于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范围,享受多重政策叠加,借助产业快速发展的契机,为区域间联动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集中投放资源,支持各地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加强联动协调发展,不仅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还能带动城镇功能不断完善。”民革市委会有关负责人认为,通过市级统筹推动区域间联动发展,将形成辐射带动效应,进而带动周边广大镇村,进一步提升我市城乡区域平衡协调发展水平。

    在更加深入的调研基础上,民革市委会形成提案《关于抢抓新能源产业园建设机遇,推动新会、鹤山、开平联动发展的建议》,在统筹规划、招商机制、产业互动、园区及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具体的建议。例如,提案聚焦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集群,提出相关区域间可以推动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对接,在“新能源+储能”方面实现强强联手,联合开拓储能市场,利用国内外分布式光伏需求旺盛机遇,提前谋划新产品开发,联合为客户打造光储一体化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初江门首次提出“八镇联动发展”,即推动促进江门中部区域8个地域相连的工业重镇(司前、大泽、大江、水步、水口、月山、共和、址山镇)联动发展,在不打破行政隶属的前提下,打破行政边界,寻求工业发展的最优解。

    “提案对我市推进八镇联动发展工作提供了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涉及新会区的司前镇、大泽镇,开平市的水口镇,以及鹤山市的共和镇、址山镇,均已纳入我市八镇联动发展框架。”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办理成效

    八镇国土空间规划有序推进

    一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提案办理,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镇村、园区、企业调研八镇联动发展重点产业、交通设施、基础配套设施等项目进度,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其间,市政协主要领导开展了有关专题调研,召开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切实推动提案所提良策落地落实。

    据介绍,提案办理工作开展以来,聚焦八镇联动,我市增设了八镇联动工作专项小组,制定八镇联动发展(2024—2026年)重点产业、交通设施、重点基础配套项目等3张作战图,对八镇内58个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目前,八镇均已形成国土空间规划方案,并有序推进相关工作。

    针对提案中所提的产业互动、园区建设等相关工作,去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园区再造”工程,高标准建设区域新能源产业园,将八镇打造为新能源千亿级产业集群主阵地。其中,新会智造产业园(新能源电池产业园)先行启动区去年1—10月完成工业投资44.37亿元,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3.94亿元,中创新航项目去年带动超30亿元项目落户,推动我市新能源电池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广东(江门)硅能源产业园鹤山隆基项目于2024年8月28日正式首线投产,带动上游企业斯威克胶膜落户,并在鹤山率先开展全省“光伏+建筑”项目试点。

    同时,我市正加快构建“两横三纵”高速公路网布局和“四横五纵”普通干线公路网格局,江鹤高速改扩建项目、新建南新高速项目以及国道G240新会会城至牛湾段、国道G325鹤山址山至开平塘口段等改扩建项目的加快建设,将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效能。此外,通过积极探索行政边界地区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模式,优质学位资源供给、基层医疗服务、生活性服务业功能布局等协同发展也得到优化和提升。

    按照计划,至2026年底我市将力争八镇新增工业用地超667公顷,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1000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600亿元,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们对提案办理很满意。”民革市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他进一步建议,对符合发展规划的镇级工业集中区、村级工业园,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三旧”改造,加快盘活闲置、低效工业用地,有效破解土地资源“错配、劣配、低效配”的问题,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优化市场化资源配置,促进结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零新增用地招商,带来工业经济新增长。

(责任编辑: 李芳菲  二审:宁园  三审:徐铃静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