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骑行爱好者方嘉浩:
探索“骑行+”发展模式 带动体育产业新消费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2-24 07:28   

方嘉浩(左二)与骑友们打卡江门美丽风景。

方嘉浩(左二)与骑友们打卡江门美丽风景。

江海区城央绿廊四道贯通,适合骑行,图为骑行车爱好者骑行在如意桥上。郭永乐

江海区城央绿廊四道贯通,适合骑行,图为骑行车爱好者骑行在如意桥上。郭永乐 摄

市民在Plan.B自行车生活馆选购适宜的自行车。刘琼

市民在Plan.B自行车生活馆选购适宜的自行车。刘琼 摄

Plan.B自行车生活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自行车。刘琼

Plan.B自行车生活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自行车。刘琼 摄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陈婵(除署名外)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头盔、手套、骑行服……家住江海区的方嘉浩穿戴整齐,蹬上自己的爱车,开始了他的骑行之旅。这位“00后”的骑行爱好者,不仅是自行车运动的忠实拥趸,更是江门新兴体育产业的一名创业者。

    今年11月9日至21日,十五运会将在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举行,其中户外赛事方面,江门将承办自行车(山地)项目。不久前,江门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大力发展体育经济,并明确要加快发展“山地户外”“自行车”等项目。这引起了方嘉浩的关注。

    “这是一件好事,我看到了江门对我们这项运动的支持。”方嘉浩兴奋地说。他提到,近年来,随着体育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巴黎奥运会上自行车体育项目首次完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参与这项运动。

    专注运动领域的社交应用Keep发布的《2024年度运动流行趋势指南》显示,以骑行为主题的相关网络阅读量接近13亿;小红书App上共有300多万条关于骑行的笔记。骑行热潮已经掀起,一些骑行“发烧友”的需求也逐步趋向于个性化和专业化。瞄准风口,方嘉浩凭借Plan.B自行车生活馆,探索“骑行热”下的生意经,将江门这座城市美景传播出去。

    因骑行与江海结缘

    组建自行车骑行俱乐部

    方嘉浩与江门的缘分,始于一次偶然的骑行旅游。2023年,在一位江门朋友的推荐下,他从珠海来到江海区城央绿廊骑行。

    “城央绿廊全长有十几公里,串起下沙公园、油湾公园、文昌沙公园、江门船厂等,一路都是跑步道、骑行道,可以看江景、吹江风,欣赏江门这座江滨之城。这简直是为骑行爱好者量身定制的骑行专线。”方嘉浩表示。

    深入了解江门骑行环境后,方嘉浩发现,江门具有很好的骑行条件,但还没有一家规范的骑行组织。于是,他萌生想法:在江门开一家俱乐部,将骑行爱好者聚拢起来,宣传规范专业的骑行规则。

    经过一番思量后,方嘉浩决定放弃珠海的工作,拐一个“湾”,来到江门,在江门船厂1954文化创意园开了Plan.B自行车生活馆,开启了自己的事业新篇章。

    2月5日,在春节假期后开工第一天,经过大半年的装修,Plan.B自行车生活馆正式开业。

    走进Plan.B自行车生活馆,店内布置温馨宜人,巧妙融合了老船厂的复古元素与自行车文化。一辆辆彰显个性的自行车整齐陈列,吸引着市民驻足观赏并选购。此外,馆内还贴心设置了自行车维修服务区和舒适茶饮区。

    “车辆装备门槛可高可低,丰俭由人。很多爱好者加入骑行队伍,第一件事就是入手一辆适合的车。通常情况下,入门级公路自行车的价格在3000—6000元,入门级山地车的价格在2000—3000元,更高阶的公路车则需要3万元以上。根据客户需求,我们也会进行个性化定制,提供头盔、手套、水壶、环保袋等配套装备。”方嘉浩说。

    此外,Plan.B自行车生活馆还提供单车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让骑行者们无后顾之忧。

    “现在自行车骑行比较火,很多人都想尝试一下,但不知道自己适不适合,所以我们还提供租赁服务或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让顾客体验骑行的乐趣。”方嘉浩表示。

    除销售自行车及周边产品外,Plan.B自行车生活馆还致力于在江门打造“骑行圈”,为骑行爱好者推荐自行车、分享骑行路线,并有专人带队开展骑行活动。

    策划骑行线路

    丈量城市之美

    “骑行热”加持之下,不仅带火了自行车产业,还派生出更多消费业态。“汽车出行+骑行”模式正悄然兴起。

    “人们开着汽车到达郊区,再换上自行车,结伴而行,走走停停,探索自然,感受城市到乡村的别样风景。这种新时尚运动不仅满足了人们对运动健身的需求,也为城市旅游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方嘉浩表示。

    如今,国内很多城市正积极开拓“骑行+赛事”“骑行+文旅”等消费场景,打造骑行友好型环境,探索多样化的发展路径。

    在方嘉浩看来,自行车既是一种交通工具,也是运动健身器材,更是一种文化,而江门这座城市,正是他心中理想的骑行文化推广地。

    “我非常喜欢人文景观,来到江门后,我发现这里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方嘉浩感慨道,江海区城央绿廊的骑行绿道、江门老船厂的历史感,都让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家乡柳州的影子。

    如今,方嘉浩积极探索“骑行+”发展模式,希望与更多消费场景相结合,让更多人认识江门,了解江门美食、风景和文化。“比起跑步、游泳等有场地限制、运动距离较短的项目,骑行可以去到更远的地方,更容易坚持下去。”方嘉浩说。

    元宵节当天,方嘉浩组织了一次骑行活动,从Plan.B自行车生活馆出发,到达终点叱石山。一路上的美景,让骑友们惊叹不已。回到生活馆后,大家又聚在一起,一边喝咖啡,一边分享骑行经历、交流骑行技巧,谈论骑行路上的风景和见闻。

    第一次参加活动的骑行爱好者李先生激动地说:“由于工作原因,我没办法像我认识的其他人一样,骑着自行车环游中国或者环游世界。但是在江门的短途骑行,打卡美食店,和朋友们一起拍夕阳,吹晚风,让我非常快乐。也许这就是骑行的魅力吧!”

    不久前,礼乐街道办事处找到方嘉浩,希望他能够设计一条骑行路线,串联起当地的文旅景点。对于方嘉浩来说,这无疑是展示骑行文化、推广江门美景的绝佳机会。

    目前,方嘉浩正在研究线路设计,制作骑行方案。“这是比较考究的,需要将城市骑行与文旅结合,更需考虑安全性、景观性和文化性,结合城市特色,打造多样化的骑行体验。”方嘉浩表示。

    谈到未来,方嘉浩对江门发展自行车运动充满期待。他相信,随着越来越多人开始加入到骑行行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江门将会成为自行车骑行圈内的一张亮丽名片,为“体育经济”注入活力,也为更多骑行爱好者带来快乐和健康。

(责任编辑: 吴惠英  二审:王雪晴  三审:陈淑婷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