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君堂镇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提升黎塘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公厕、路灯、道路硬底化全覆盖,新建塘坦、广场,升级改造环村道路等。
黎塘村以恩平市君江农垦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平台打造“君堂美稻”品牌。
近日,在恩平市“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媒体采访行中,记者走访了君堂镇黎塘村。黎塘村面积5.25平方公里,下辖11条自然村,户籍人口2200多人(常住人口1100多人),旅外乡亲4000多人,拥有37座风格各异的碉楼,被誉为“恩平华侨历史第一村”。黎塘村经济来源以水产养殖、水稻种植、茶枝柑种植、资产资源发包等为主,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约33万元、同比增长44.7%,该村先后获得“广东侨界人文社区示范点”“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门市乡村旅游示范点”“江门市百条‘红色美丽侨村’”等荣誉,成功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
文/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
图/君堂镇提供
优环境 提升和美侨村颜值
走进黎塘村的碉楼文化广场,周围有10座碉楼环抱,树木叠翠,花卉吐艳,广场平坦开阔,正面屹立着“中国第一位女特技飞行员”张瑞芬铜像,地面铺设花岗岩,并设有露天舞台。广场面积达12350平方米,建设总投入370多万元。站在广场上远眺,整洁有序、风景宜人的乡村图景映入眼帘,古碉楼与现代化设施交相辉映,新修的村道两旁,水杉和紫荆花随风摇曳。
据介绍,黎塘村的碉楼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采用西式外立面,建材以钢筋水泥为主。大部分碉楼建有瞭望台,装有铁窗,留有枪眼,具备防御功能,从这些建筑可以看到时代的烙印。
近年来,君堂镇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其中海内外乡亲捐款800多万元)提升黎塘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公厕、路灯、道路硬底化全覆盖,新建塘坦、广场,升级改造环村道路等,高质量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实施农村环卫一体化项目建设,“一房一策”做好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打造“四小园”30多处。村民张伯表示:“这几年我们村变化很大,以前道路坑坑洼洼,现在道路宽阔整洁,还加装了路灯,大家出行方便安全多了!”
此外,君堂镇深入推进美丽乡村风貌带提升,君堂高速公路出入口至黎塘村沿途累计种植水杉、紫荆花、四季茶花等1500多棵;村民自发投入资金对黎塘碉楼文化广场实施“亮化工程”,打造独特的“碉楼夜景”。
聚合力
写好华侨文化文章
黎塘村侨资源丰富,当地“威水史”不少,创造了多个“恩平第一”——第一个通电话线路的村落、创办恩平第一本侨刊、拥有恩平第一间侨联大厦、开设恩平乡村第一家汽车客运公司……该村有37座碉楼,碉楼文化广场远近闻名,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到此参观游玩。该村还走出了“中国第一位女特技飞行员”张瑞芬。
近年来,黎塘村突出“党建带侨建”,发挥黎塘乡亲联谊会桥梁纽带作用,健全侨胞联络交流机制,每年组织召开茶话会3-5次,凝聚侨心侨智侨力,赋能“百千万工程”。
与此同时,黎塘村成立“侨胞之家”、涉侨法律工作站,在侨房上墙“华侨之家”标识、“恩平市华侨华人法律服务中心”便民联络牌,为归侨和侨眷提供法律援助、纠纷化解等贴心服务,累计已解决涉侨问题超300件。
此外,君堂镇投入250多万元,把黎塘村宗谱楼改造成黎塘村史馆,升级改造张瑞芬展览,打造集中展示黎塘华侨文化和航空文化的重要窗口,承办恩平市粽香文化节、江门市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累计吸引超10万人次前来研学。
兴产业
走好增收共富新路
黎塘村探索“公司+农户”共富模式,引入和林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提供鱼苗、技术支持和保底收购,带领20多户鱼塘主(40多公顷塘面)养殖鲈鱼、鳗鱼等高端水产,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带动农户经营收入大幅增长。村民张阿姨高兴地说:“有了合作社的帮助,我们养殖的鱼能卖到好价钱,收入翻番了,家里还能盖新房。”
黎塘村主动融入北部五镇发展平台,整合土地种植茶枝柑66.67公顷(1000亩),带动20多户农户参与种植;发挥粽源食品有限公司示范引领作用,订单式带动130多户农户种植农产品逾100公顷(1500亩),户均年增收近2万元;整合耕地约33.33公顷(500亩)(含撂荒地)建设水稻种植基地,以恩平市君江农垦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平台打造“君堂美稻”品牌。据悉,恩平市君江农垦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是君堂镇下辖20个村(社区)以入股形式组建的“共富公司”,着力推广“恩平优品”“君堂优选”品牌,是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已在拼多多平台开办“恩平优品”网店,在江海区江海广场天虹超市设立专柜,在蓬江区开设首家“恩平优品”消费帮扶馆等,并成功进驻中山市天虹超市,让“恩平优品”走进大湾区城市圈。
此外,黎塘村用好江门市国资委等帮扶单位力量,建成恩平市首个村级光储充新能源项目,走出一条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的新路子;围绕“十镇百宿千房”,通过“两预两委托”模式,整合碉楼、校舍、民房等,已成功引入投资额达5000万元的文旅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