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心脏手术“护航”

来源:江门日报  发表时间:2025-02-25 07:27   

医生在准备TYRX可吸收抗菌封套。

医生在准备TYRX可吸收抗菌封套。

    江门日报讯 (文/图 记者/何雯意 通讯员/余绮荷 卜明伟) 日前,TYRX可吸收抗菌封套在江门市中心医院实现江门首次临床应用,这也是该院继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应用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剂、瑞玛奈珠单抗这两种创新药品以后,首个进口引进应用的创新医疗器械。

    半个月前,68岁的丁先生回院随访发现体内的除颤器(以下简称“ICD”)已经提示电池即将耗竭,建议择期更换。丁先生入院后计划进行ICD更换手术,但更换手术的感染风险远高于首次植入,由于他体格瘦弱,囊袋感染风险评估属于高风险。面对这样的困境,丁先生和他的家人都感到十分焦虑。

    江门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高伟栋介绍,心脏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如起搏器、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和心脏再同步治疗设备(CRT),在治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CIED相关的感染风险一直是临床上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尤其是在术后细菌感染方面。植入手术后,整个CIED系统发生感染或囊袋部位发生感染是罕见CIED术后并发症,需要立即处理。植入设备一旦发生感染,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设备移除或修复手术,增加了手术风险。

    而TYRX可吸收抗菌封套,作为一种创新的医疗技术,通过创新的设计和功能,有效应对了这一问题,为患者提供了一道强大的抗菌屏障。经过多次讨论和评估,丁先生最终决定接受高伟栋团队的建议,选择采用TYRX可吸收抗菌封套技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丁先生恢复情况良好,没有出现感染迹象。

    “可TYRX可吸收抗菌封套的应用,能有效降低CIED术后感染的发生率。”高伟栋表示,TYRX可吸收抗菌封套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手术的成功率,还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这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首植手术的成功,不仅展示了江门市中心医院在心血管手术领域的先进地位,也为本地医疗水平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随着这一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相信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将从中受益,享有更为安全、有效的术后治疗。

    江门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阮晓红表示,“港澳药械通”政策打通了国际先进创新药械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通道,能让海外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更快地引入大湾区。通过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医院能够为更多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接下来,医院将积极推广更多先进医疗技术,对接国际先进医药技术水平,推动江门医疗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提升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延伸阅读

    “港澳药械通”赋能健康湾区

    让市民得到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

    根据“港澳药械通”政策,粤港澳大湾区内地指定医疗机构经广东省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健康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批后,可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

    在全市多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去年9月,江门市中心医院成为江门市首家“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12月23日,江门市中心医院开出江门市第一张“港澳药械通”急需药品处方,处方药品为治疗干眼症的创新药——酒石酸伐尼克兰鼻喷雾剂,意味着“港澳药械通”政策在江门正式落地,也是全省第三批“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开出的第一张港澳药械处方。两天后,即12月25日,该院引进的另一种“港澳药械通”药品——瑞玛奈珠单抗在神经内科三区正式进入临床应用,为偏头痛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而此次TYRX可吸收抗菌封套的成功应用,也是“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的临床急需进口港澳医疗器械在江门的首次应用,成为江门地区心脏病治疗创新的一大步。

    “港澳药械通”政策的实施,为医院提供了引进国际先进药品医疗器械的便利条件,为患者带来了更优的治疗方案。接下来,江门市中心医院将严格遵守“港澳药械通”政策相关法规要求,持续健全“港澳药械通”政策相关制度,保障用药用械安全,让广大市民享受到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让患者有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加便捷的就医体验。

(责任编辑: 陈慧君 二审:王雪晴 三审:陈淑婷 )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