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蓝田水闸旁边的太空舱移动民宿。
炫酷的外形,简约的配置,开阔的视野……在横陂镇蓝田村河岸,4个排成一排的太空舱移动民宿特别引人注目;在蓝田水闸下游岸边,慢行步道已经建成,水岸公园雏形初现,这都是横陂镇推动滨海经济发展的成果。千顷红树林,蓝田大水闸,百年古榕树,鲜美靓海鲜……横陂镇已成为恩平发展滨海经济的主战场。恩平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报告提出,要全面整理镇海湾经济元素,整合利用海岸、恩平港、红树林等资源,积极参与沿海经济带建设。作为珠三角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去年,镇海湾红树林入选省级重要湿地名录、成为蓝碳“深圳模式”全国推广第一单的主角,镇海湾红树林知名度大增。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恩平融湾建设不断加快,来恩平投资、旅游的客人越来越多。精耕细作推动滨海经济向好发展,横陂镇大有可为。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吴健争
太空舱移动民宿成为新亮点
沿着省道S276线从恩城前往横陂镇蓝田村,由恩平港开始,可以看到大片的红树林、滩涂。抵达蓝田村后,经过一条长约2公里的村道,即可看到新建的蓝田水闸。蓝田水闸有11孔,每孔宽达7米,水闸横亘在蓝田河上,十分壮观。站在水闸之上俯瞰下游,颇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感觉。这里还是容易“出片”的拍摄点,不少游客前来打卡,用一张张美照惊艳“朋友圈”。
水闸旁的岸边,4个太空舱移动民宿十分显眼,它们分别是“镇海”“明珠”“绿美”“横陂”。每个太空舱内部都设置有卧室、卫生间、洗浴室,还有客厅、茶室、小阳台等,面积不大,但相当别致。从太空舱内部可以看到美丽的蓝田河。太空舱民宿前的水岸边,建有公园、亭子,配以石凳石桌,游客可以在这里慢行、饮茶、赏景。
据了解,这些太空舱都由横陂镇本地企业生产,由蓝田村提供试运营场所。“目前,我们仍然在探索合适的运营模式,推动产品更好地投入市场。”相关人员介绍。不过,虽然目前太空舱移动民宿处于试运营阶段,但已有不少机构预约到此开展集体活动。
市民吴女士告诉记者:“已经去过几次蓝田水闸,口碑很不错,如今越建越美,以后还会带孩子到这里开展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
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交融打造旅游高地
镇海湾红树林湿地公园西入口位于园山客运码头,这是恩平目前唯一保留的客运码头,采访期间,记者遇到了不少到此游览红树林的外地游客。游客梁先生告诉记者:“在园山码头乘船出发,可观赏沿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感受碧海红树白鹭飞、绿水青山生态美的景观。”
红树林被誉为“海上森林”“海洋绿肺”“海岸卫士”,对维持区域内的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等起到了重要作用。镇海湾红树林是珠三角地区连片面积最大、保护最好的红树林,大片茂密的红树林和滩涂湿地,孕育了跳跳鱼、螃蟹和鸟类等有趣的生物。
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之一,蓝田村向北沟通镇海湾万亩红树林,向南连接阳江市省级古村落北桂村,与恩平的蓝田青蟹养殖产业基地“串珠成链”,形成了一条特色乡村产业旅游路线。蓝田村的建设也别具一格,保留着青砖瓦房、石板巷道、古旧城墙等,还有用蚝壳装饰的小巷,这里的山、水、林、田、海融为一体,突出乡村原生态美,展现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
蓝田水闸旁边就是拥有多棵百年古榕树的古树公园,最粗的一棵需要六七个人手牵手方可环抱,展现出古榕树强悍的生命力。“我们小的时候,这几棵榕树已经很粗很大了,大家经常在这里玩游戏、捉迷藏。”蓝田村村民吴先生告诉记者。公园一旁的小山上,矗立着历史悠久的古围墙、古碉楼,记载着蓝田村抗击外敌的历史。
此外,镇海湾独有的龙舟文化令人向往。“扒龙船扒得快,今年好世界。”这是镇海湾周边群众熟悉的民谣。据了解,20世纪初,镇海湾多条村参与海上龙舟角逐,各村龙舟一字排开,海面上观赛的大小船只如云,赛场周边的山头、围堤挤满了观众,现场锣鼓声、爆竹声、呐喊声、助威声不绝于耳。横陂镇元山村就有悠久的扒龙舟历史。每逢端午节,村中举办的池塘龙舟赛总会吸引来自各地的游客观赛。
镇海湾的圩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周边的横陂、深井、北陡、新洲等镇分属恩平、台山、阳江等,却在百多年来约定轮流设置圩日,各地群众一起赶圩。
养殖业迎来发展新契机
镇海湾是那扶河、蓝田河的入海口,咸淡水交汇的环境形成优质的天然养殖场,是著名的咸、淡水海鲜产地,蓝田青蟹、大亨虾场等近年来纷纷“出圈”。近年来,横陂镇充分利用资源禀赋优势,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壮大特色滨海产业,向海拓展,岸海联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20世纪70年代,横陂镇大亨村村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累计建造“新咸围”超133公顷。近年来,大亨村配合横陂镇进行咸围改造,盘清村集体资源“家底”,咸围面积已达190公顷。在横陂镇的统筹下,2023年,大亨渔场90多公顷的天然咸围通过招标平台得到盘活,由恩平进永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每年665万元的价格成功竞得,有效促进群众稳步增收。目前,大亨渔场咸围已建成投产,利用“生物絮团技术+一亩小棚”模式实现南美白对虾反季节生产,镇海湾高端水产养殖基础更加扎实。
蓝田村利用村内数百亩咸围,依托蓝田青蟹养殖基地,以“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提高青蟹养殖技术水平,青蟹产量有了显著提升。据悉,蓝田村积极引进归侨人才,成立广东蓝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宁波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多家高校进行产学研合作,推动由单一青蟹养殖业逐步向育苗育种、旅游观光、科研实习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农业养殖转型发展,被评为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青蟹专业村。此外,蓝田村还引进种植茶枝柑、嘉宝果,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目前,我们村的咸围等资源已经全部外包,用于养殖鱼虾蟹等高价值水产品,希望通过多元化的发展策略,助力村民致富,增加村集体收入。”横陂镇蓝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健友表示。去年,蓝田村成为恩平市“社村”合作试点之一,借助广东省供销系统的“大腿”,蓝田村的产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契机。
蓝海深深,前景无限。千顷红树林,万亩大咸围,这是横陂镇发展滨海经济的底气。“下一步,横陂镇将加大力度发展滨海经济,以水产养殖为重点,加强品牌化建设,积极谋划海洋产业深加工和产业链配套,进一步激活‘蓝色粮仓’潜能。以‘红树林+滨海旅游’为主打,融入古碉楼古建筑古村落、生态海堤、房车营地、太空舱等文旅载体,打造以岭南水乡、沿海文化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线路,推动镇域经济创新发展。”横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